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qū)石城鎮(zhèn)上洞小學 馮愛珍
目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處于一個重要的變革時期,更應該重視培優(yōu)輔差的相關工作,縮小學生能力之間的差距,鍛煉小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其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需要轉變工作思想、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并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將培優(yōu)輔差做為教學工作的重點目標。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尖子生的綜合能力,夯實學困生的基礎知識,從而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實現(xiàn)教學目的。
首先,在教學中進行分層。在日常的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能力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傳統(tǒng)的“一刀切”方式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甚至會降低學習的質量、興趣。對此,教師就應該將分層教學的方式應在教學之中,例如,在小學六年級的課程中,與“負數(shù)”相關的知識是教學的難點之一,主要是因為小學生未全面掌握“0”的作用。對此,教師就可以將應用分層教學的方式,結合學生的能力將其分為“基礎層”“中等層”“優(yōu)等層”,從而進行更具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能夠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掌握相關的知識。
其次,在練習中進行分層。結合對班級學生的分層結果,同樣需要將練習題分為三個層次:(1)必做題,也就是基礎題,其目的是滿足學困生的需求,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信程度;(2)選做題,即為中等題,便于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3)思考題,即為拓展題,主要是為優(yōu)等生提供的,使其能夠有機會拓展自身的能力。
最后,在作業(yè)中進行分分層。在實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課程內容設置四類題目:(1)預習作業(yè),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2)同步練習作業(yè),即所完成課程的相關練習題,要求學生必須完成;(3)常規(guī)作業(yè),所以的學生必須完成;(4)課外輔導練習,這部分作用需要優(yōu)等生完成。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shù)學作業(yè)是其獨立思考、鍛煉能力的主要方式,此時教師為了能夠落實培優(yōu)輔差的思想,就應該重視作業(yè)的輔導,充分發(fā)揮錯題的作用。例如,在“圖形與幾何”的課程中,學生常常會遇到這類題目,即如圖1所示的長方體,其是由兩個棱長為6cm的木塊粘合而成,計算該長方體的表面積。在解題時,小學生一般就是將兩個木塊表面積相加,從而得出結果,然而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對此,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作業(yè)輔導,首先分析題目的關鍵“粘合”后,兩個木塊的面就會存在“消失”的現(xiàn)象,然后引導小學進行思考,并分析題目存在幾種解題方法。通過教師的輔導、學生的思考,能夠得出正確的結果,此時教師以“創(chuàng)新題目的解題方法”為主題,鼓勵小學生進行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終結合題目內容能夠得出以下幾種解題方式:
解法1:6*6*6*2-6*6*2=360cm2
解法2:(6+6)*6*4+6*6*2=360cm2
解法3:(6+6)*6*2+6*6*2+(6+6)*6*2=360cm2
圖1
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計算是其根本內容之一,也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對于實現(xiàn)培優(yōu)輔差的教學目標具有重要作用。對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與計算相關的知識、題目作為切入口,強化學困生的基礎知識,從而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具體而言,教師需要結合課程內容,通過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更多方法,并實現(xiàn)從會做、會算想提高計算效率、質量的方向過渡。如在小學六年級下冊的“百分數(shù)二”中,教師就可以借此機會強化學困生的基礎知識[3]。
例題,小李上個月的工資總額為2480元,按照納稅規(guī)定,超過2000元的部分要繳納5%的個人所得稅,那么小李上個月實得工資多少元。在本題之中,其考查的就是關于百分數(shù)知識的應用計算,最終的答案2456元。
首先,緊握輔差的機會。(1)計算的機會,幫助學生強化自身的計算能力,將學困生的基礎作為重點,直到學生“過關”;(2)完后作業(yè)的機會,教師引導學生在學校提前完成家庭作業(yè),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作業(yè),不僅能夠提高速度,也能夠在很多程度上保證解題的質量。基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及時消化系數(shù)當天的知識內容,從而實現(xiàn)“天天學、天天懂、天天清”的目標;(3)應用題的機會,對于簡單的應用題,教師需要要求學困生必須掌握,同時逐漸提高題目的難度,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4]。
其次,與家長進行合作。在小學的數(shù)學課程中,常常會存在很多需要記憶、理解的公式、概念等,此時需要與家長建立密切溝通的關系,使學生能夠在學校、家庭中都可以有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的課程中,就包含很多公式,如圓柱體積:V=S底*h;圓柱表面積S表=C底*h+2πr2;圓錐體積公式為:V=1/3S底*h等,都是后續(xù)學習、解題的基礎,需要學生熟記,因此教師、家長之間需要及時溝通學生的記憶情況,從而將培優(yōu)輔差的理念應用在教學中。
綜上所述,培優(yōu)輔差是山區(qū)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以此為基礎,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之中實行了分層教學的方式,對小學生的數(shù)學作業(yè)進行了更具針對性的輔導,對學困生的基礎知識進行了鞏固與練習,提高了教學時間分配的合理性,加大了對小學生思想工作的重視力度,并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接觸題目、練習的機會。所以,為了能夠實現(xiàn)培優(yōu)輔差的目標,可以將文中的方式落實在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