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洪 張英
【摘 要】“撒爾嗬”被稱為“東方迪斯科”,它不僅是歌舞的表演藝術(shù),同時也包括著宗教信仰,人生觀等文化內(nèi)涵。“撒爾嗬”中有許多東西都屬于土家族的文化精品。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撒爾嗬”有它獨特的魅力。中國畫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術(shù),一直有著自己特有的吸引力,將撒爾嗬民俗語匯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表達,運用國畫的色彩、構(gòu)圖、筆法、材料等的運用,使得“撒爾嗬”的民俗和中國畫緊密結(jié)合渾然天成。
【關(guān)鍵詞】撒爾嗬;中國畫;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1-0105-03
一、恩施撒爾嗬的價值與特征
(一)撒爾嗬的起源?!叭鰻栢馈笔峭良艺Z,稱為“喪鼓舞”,是土家族的人民哀悼紀念死者的一種隆重的儀式。
“撒爾嗬”來源于故事傳說。最常見的一個傳說就是唐朝時目蓮喪母。目蓮和尚桑喪母之后,自己敲鑼打鼓,自己唱經(jīng)進行艾哀悼。后來該方法許多人家也進行學習采納,尤其是許多的窮人家遇喪事,無錢做齋,便邀請親朋好友唱喪歌。撒爾嗬起源于目蓮喪母的傳說,實際上是土家族文化“撒爾嗬”與佛教文化之間的一個融合和碰撞,“撒爾嗬”講究的是人死后的世界,在人死后的那個“現(xiàn)實世界”的美好生活。佛教講究的是六道輪回,有前生來世。針對兩種不同的說法,表明佛教已經(jīng)傳入土家族,人們想將兩種文化進行結(jié)合,同時,土家族當時流行目蓮戲的演出,外來文化和本土社會背景以及文化內(nèi)涵相沖突,為了撒爾嗬與佛教文化的不沖突,而給出的合理解釋。[1]
除了目蓮喪母的傳說,還有薛丁山和樊梨花的傳說。傳說薛丁山休了樊梨花之后,被兵困在陽城。薛丁山于是又去請樊梨花,然而樊梨花裝死不出。他信以為真令部下在梨花靈前擊鼓踏歌,丁山也因為悲傷倒地,樊梨花顯像,救活了薛丁山,于是兩人共同歌舞。[2]
(二)撒爾嗬的價值與特征
1.撒爾嗬舞蹈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性。“撒爾嗬”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它表達了土家族人的生死觀、價值觀、宇宙觀等,其本身有它特有的教育價值。
“撒爾嗬”有很強的傳承性,是土家族人精神的圖騰,“撒爾嗬”具有民族和祖先圖騰的雙重性質(zhì)。對于研究土家族的文化一個有力的支撐點。
2.撒爾嗬舞蹈的肢體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在恩施清江流域,人死后都會跳“撒爾嗬”。他們認為,當一個人死后,家中越熱鬧越好,整個撒爾嗬的活動就是恭賀盡孝。入夜前,喪家會提早準備好“撒爾嗬”的各項事宜,在靈柩前空出一塊地方。這個空出的地方就是“撒爾嗬”歌舞處。在夜幕降臨的時候,一位歌師重敲三聲,敲響大鼓,領(lǐng)唱道:“我打起鼓來,你出臺!”“撒爾嗬哩”。兩三位或者三五位歌師齊聲吆喝,合著鼓點舞蹈起來,肩膀、手臂、腰協(xié)調(diào)的顫抖著,全身上下左右擺動著,腳步輕盈。他們時而轉(zhuǎn)肩擦背,時而相互擊掌,時而蹲地打旋……歌聲高亢。到后半部分,撒爾嗬隨意性極大。若是要變幻舞步和曲牌,一個過渡性的唱詞就變換過來了。和其他過于程式化的喪葬禮俗相比,正是撒爾嗬的這種隨意性舞蹈,使得各種情感的得以宣泄。人們的喧鬧聲、鼓聲、嗩吶聲、歌聲等等都交織在一起,人與自然渾然一體。
(三)撒爾嗬的藝術(shù)特征
1.肢體語言的分析。在跳“撒爾嗬”時,人們的人物形象生動鮮明。動作夸張,表情詼諧。根據(jù)前人的總結(jié),“撒爾嗬”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種類較多,其中按模擬動作形象來分:鳳凰展翅、燕兒含泥、牛擦癢、猛虎下山等。跳“撒爾嗬”有很多比較形象的動作,這些動作形象逼真的表現(xiàn)力土家族人的生活的狀態(tài),是對他們生活的一個概括。如“燕兒含泥”是一個難度較大的一個動作,一個人丟一個小的物件到地上,另外則是一個人叉開雙腿站立著,隨著鼓點變化,站立的那個人慢慢的彎下腰,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雙腿還是要直立的,最后用嘴接近地含住物,雙手做燕子的后翅上下煽動的狀態(tài),反復數(shù)次。[3]在“撒爾嗬”的這些動作中,無一不展現(xiàn)土家族人的豁達、淳樸。
總的來說,“撒爾嗬”在跳的過程中,有特定的動作。舞蹈特點是統(tǒng)一的,幾乎都是舞蹈者全身抖動,上肢隨著胯部的左右擺動而自由的晃動于胸前。除了特定的語言動作,“撒爾嗬”還有更加夸張,更加隨意性的動作,使得人物的情感更加酣暢淋漓的宣泄。
2.精神寄托?!叭鰻栢馈笨勺鳛橐环N藝術(shù)形式出現(xiàn)下喪葬活動之中,不僅僅是藝術(shù)家的付出,也是民族的心理的詮釋。在跳“撒爾嗬”時把喪事當成喜事的思想以及歡快的舞步中,我們可以看得出這個儀式的主題:生而不是死,死正是為了生。在“撒爾嗬”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對死者的尊重之情。因為在舞蹈歌詞之中,歌唱死者生前對人的貢獻等,這是對死者的尊重之情,寄托了對死者的留戀之情。他們認為老死的人為順頭路,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因此,土家人對待死亡是樂觀的。
二、撒爾嗬為中國畫創(chuàng)作所提供的繪畫元素
(一)繪畫中撒爾嗬元素的提取
1.祭祀場景的處理。在喪家早準備好撒爾嗬的事宜:燒茶備酒,在家準備好靈堂:亡人入館,用兩條高板凳把棺木放在堂屋中間偏后的地方。堂屋前面空出一塊地方,供撒爾嗬歌唱的地方。在下午三四點開始之后,祭拜者陸陸續(xù)續(xù)上門。當祭拜者一跨入靈堂,“知世客”就高喊“孝家陪拜啊”,祭拜者在靈堂前面空的地方雙手合十三叩首。孝子左手陪拜。當祭拜者起身之后,然后將孝子扶起來。不管多少人,程序都是如此。
在筆者的創(chuàng)作中,將祭祀的實物場景進行藝術(shù)化的處理。在背景上弱化喪葬畫等還有周圍的人物,突出主要主體人物,以及正在進行的祭祀的場景,使得嚴肅的情感環(huán)境進行一個弱化,讓“撒爾嗬”的熱烈的情感表達更加充分。
2.跳撒爾嗬的藝術(shù)化處理。撒爾嗬的基本運動線是兩個人相對而立,在原地旋轉(zhuǎn),兩個人在歌聲當中穿梭交換位置,交替進行。腳沒有固定的形式,在抬起的時候擦地走或者是時高時低,腿在走路時微微彎曲,進行提升。腰身扭動俯仰,手臂也是進行上下或者左右揮動,舞蹈者可以進行自拍手,也可以和其他的舞蹈者互相對拍手或者是蹲下?lián)]手繞手腕。
將“撒爾嗬”的肢體動作進行夸張化的處理,使得“撒爾嗬”的整體動態(tài)更加的豪放。在“撒爾嗬”表演以及傳統(tǒng)的“撒爾嗬”儀式圖片中,用表演的動作語言以及傳統(tǒng)的環(huán)境氛圍,將其結(jié)合,使得整個畫面的氛圍更加放松。[4]
(二)撒爾嗬為創(chuàng)作提供的特定場景
1.喪葬的報喪和妝洗。報喪的人大多數(shù)為中年男性。到親戚家是先和主人打招呼,主家人注意到了之后報喪者在主人家前面進行下跪,主家人便清楚了緣由。報喪者將消息送到之后再去下家。而準備奔喪的人也是直接做好準備去奔喪。
在報喪的同時,主家會把‘收殮人請來幫亡者抹澡 穿衣。妝洗結(jié)束后孝子將鐵盆或者瓷盆在死者床前準備好,準備“落氣錢紙”三斤六兩,孝子跪在床前將“落氣錢紙”燒完,將燒完的紙灰燼保存好,在上山時將灰燼灑進“井”中,做盤纏用。
將“報喪”以及“燒落氣錢紙”兩個場景表現(xiàn),“報喪”突出最主要的下跪的特征。在“燒落氣錢紙”時,將本來在屋外的活動在室內(nèi)死者床前進行表現(xiàn),更加的突出這一場景的生動性,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
2.迎尸上塔升柩。選擇時辰,將靈位寫好,準備入材。棺底要放灶灰或者腳燈。入館之前,將可折疊的皮紙墊在棺木底部,然后幾個孝子將死者抬入棺木。靈堂設(shè)置的位置是主人家的正屋,棺材的位置則在房屋中央。棺材前面有靈位,桌子下面擺放的燃燒著長明燈要一直不熄滅。棺材上面披著一塊大紅的綢布,表示紅白喜事。
3.出柩上山、下井。在整夜的“撒爾嗬”之后,在第二天的清晨,長號、嗩吶等一起響起,鞭聲齊響。新一天的祭祀又開始了。上山之前,所有的孝子要到靈前三叩首,所有人都逐個祭拜。之后開棺所有的孝子們都來看最后一眼,看了之后再由一人整理亡者,之后封殮完畢。在用粗大繩索將棺木捆牢,粗杠抬起,準備上山。當棺木入井之后,死者的子孫兒女都跪于井旁,牽起衣服來接之前隊伍前方老者所撒的祿米,誰接的多,就表示誰得到的亡者的福佑越多。在撒祿米和落氣錢紙后再將之前準備好的冥府地契拿出來,燒契為亡者買。之后人們就趕緊將棺材入井掩埋,送喪人也差不多各自解散?!叭鰻栢馈闭麄€就結(jié)束了。
(三)撒爾嗬的精神情感
土家族的“撒爾嗬”并不是為活人演奏的悲痛的哀樂,而是對死者的送別歡慶。往大的方向看,土家族的撒爾嗬在歌唱的的時候并不是只會介紹亡者的一生,而是會銜接上生產(chǎn)政治、愛情愿望、歷史發(fā)展的各個方面的內(nèi)容,而是將這個撒爾嗬放在一個大的民族里面,放置于民族的聯(lián)系之中。土家族的撒爾嗬這個喪葬儀式,可能符合的是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死生相依的生死觀。
(四)恩施撒爾嗬語匯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的意義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一個畫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他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繪畫選擇題材的問題。土家族的題材進行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具體選擇哪些是要深思熟慮好好思考的。撒爾嗬表現(xiàn)出很強的一個土家族地域性文化??梢员磉_出當?shù)厝说纳钜约吧a(chǎn)的方式,當?shù)厝说囊粋€民俗文化等。牢牢抓住“撒爾嗬”獨特的特征以及其民俗文化的內(nèi)容加以表現(xiàn),勢必能創(chuàng)作出獨具土家特色的藝術(shù)佳作。
通過對“撒爾嗬”進行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以及探究,使得少數(shù)民族的題材的美術(shù)創(chuàng)作具有它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價值。能夠促進平常的人們更勝者畫家重新對藝術(shù)素材的獲取的一個審視。可以激勵人們更加深入生活,挖掘更加深層次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表達出藝術(shù)最真實的美感。
對于“撒爾嗬”的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眾多的藝術(shù)家們對于民族地區(qū)的關(guān)注,有助于其他的藝術(shù)家們對于“撒爾嗬”等土家族民族精神的解讀。由此可見,“撒爾嗬”民俗語匯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的表達對于少數(shù)民族題材的繪畫還是有現(xiàn)實意義。
三、撒爾嗬題材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的實踐
(一)觀念的轉(zhuǎn)變
將土家族“撒爾嗬”的民俗語匯通過中國畫的語言表達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繪畫語言,是一條困難但是又很有意義的一條道路。雖然民俗題材的繪畫很多,
但是大多數(shù)都是藏族、蒙古族、苗族等,這些畫作“符號化”很嚴重,僅僅在圖層的了解程度,很少有深度有思想的優(yōu)秀作品。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特色,畫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必須深入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的圈子,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發(fā)現(xiàn)少數(shù)民族的民族精神。對于“撒爾嗬”題材的繪畫發(fā)展,創(chuàng)新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二)創(chuàng)作的嘗試
1.色彩的表現(xiàn)。在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時,強調(diào)畫面線、色、墨的相交輝映。加上“撒爾嗬”本身所表達的情感就是熱烈、歡樂的,所以筆者在創(chuàng)作中主體顏色運用黑白的對比,使得視覺沖擊力更加的強烈,更加的突出“撒爾嗬”的肢體。在背景的調(diào)色搭配時,采用傳統(tǒng)的喪葬繪畫的上色表現(xiàn)方式,整體才去平涂的方式,顏色亮而不搶眼。更加突出人物的表現(xiàn),使得“撒爾嗬”的整個畫面語言更加大顯張力。
2.筆法的運用。土家族的“撒爾嗬”,表明土家族理性的對待死亡,認為人的死亡是人的價值的總結(jié),土家族的人賀生、賀死,死而生,死與生相互轉(zhuǎn)換,這就是“撒爾嗬”的生死觀,也是土家族的人對死的態(tài)度。在個人了解下,可能土家族這種豁達的生死觀用兼工代寫的方式進行表現(xiàn)。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更能將“撒爾嗬”的那種灑脫的情感進行表達,達到傳意入情,氣韻生動。對于“撒爾嗬”的情感和神韻也能充分的表達。所以,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深入階段時是兩者相輔相成。起稿的階段時,我采用的都是白描的方式。運用最簡練的線條,不添加烘托,描繪出“撒爾嗬”的生動鮮明的形象,夠?qū)ⅰ叭鰻栢馈钡那楦斜磉_的更加的純粹。
3.構(gòu)圖的表現(xiàn)?!叭鰻栢馈钡恼麄€流程下來,使得“撒爾嗬”這種單純的情感的表達比較充分。在創(chuàng)作時借鑒《韓熙載夜宴圖》,采用連環(huán)長卷的方式描摹了“撒爾嗬”的儀式流程。圖分八段,分別是報喪、燒“落氣錢紙”、迎尸上塔、祭祀、跳“撒爾嗬”、升柩、出柩上山、下“井”。
總體上,在進行表現(xiàn)時,打破時間的觀念,把不同時間進行的活動組織在同一幅畫面之中。這些畫面即可獨立成章,但是也可以形成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片段而組成的一幅畫卷。在連接獨立場景時,運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代表祥云的圖案進行連接,亦或者是分隔。祥云一般都是有美好意義,是人們對事物的心里意愿美好追求的一個希冀?!叭鰻栢馈币彩峭良胰藗儗τ谒勒咦鹬?、留戀之情,運用祥云,同時也將人們的美好寄托有所表現(xiàn)。
(三)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撒爾嗬”的精神傳遞
現(xiàn)代藝術(shù)的發(fā)展注入的新元素,有迎來了新的發(fā)展,如何將少數(shù)民族的民俗文化在中國畫中表達,這是一個需要探索的問題。“撒爾嗬”作為土家喪葬儀式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土家族民間文化宗教信仰的一個載體,同時還有娛樂的功能。“撒爾嗬”是送給亡者的歌和舞蹈,“撒爾嗬”是希望死者在“另外的世界”也能很開心。但是對于活著的人也是一個精神寄托。人們在唱跳“撒爾嗬”時,由死想到活著的人,再想到家族,再想到男女之間的愛情,再想到生產(chǎn)生活,歷史發(fā)展等?,F(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得到精神上的解脫。使得“撒爾嗬”和中國畫都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
四、結(jié)語
到目前為止,對“撒爾嗬”等土家族的研究主要還是在歌舞方面,“撒爾嗬”等的繪畫資料較少,對于喪葬等形式的繪畫現(xiàn)在還在研究起步階段,所以對于“撒爾嗬”土家族題材的繪畫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還是有很豐富的變現(xiàn)的素材。為了使得土家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繪畫題材能深入研究發(fā)展,清晰認識一個民族的民族特色,就更加有必要深層挖掘民族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田萬振.土家族生死絕唱——撒爾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2]撒爾嗬:土家人告別人生的盛大儀式[N].恩施新聞網(wǎng),2007-2-27.
[3]王佳.土家體育舞蹈——撒爾嗬[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4]羅鵬.一份關(guān)于土家族喪葬習俗的田野調(diào)查[R].湖北民族學院,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