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美貴
(南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就精神指向與生命力量論,《十九大報告》不愧為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新時代宣言,綜觀它的通篇,無處不洋溢著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巨大力量與奪目光輝,它以獨特的信仰力量彰顯的方式向全黨、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響亮地發(fā)出了富有鮮明時代特征的關于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及其威力表達的公開宣言。
信仰是人類獨有的強大精神寄托,是一種人類對于社會發(fā)展與人生奮斗目標的終極追求,它可以是某種主義、某種真理,也可以是神,還可以是某種信念。[1]1信仰力量是某種支持信仰發(fā)生和引領信仰發(fā)展并且合目的合規(guī)律演變的內(nèi)生精神動力,同時也是某種特定信仰在發(fā)生功用效應的同時對其他人群信念發(fā)展和事業(yè)前進所能造成的外在影響力,所以說,信仰力量可以看作是某種信仰自身內(nèi)在的內(nèi)生動力與外在的影響力的綜合,是一種可以由內(nèi)而外、同時也可以由外轉(zhuǎn)內(nèi)的精神力量的有機結合之整體。
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一種科學的信仰、是一種健全的、理性的、致力于不懈追求無產(chǎn)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直至實現(xiàn)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這一終極價值追求的信仰,它的信仰力量一方面源于馬克思主義信仰本身的科學性和階級性,這構成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源源不竭的內(nèi)在精神動力;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力量又顯然地來源于它對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所造成的外在影響力。
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彰顯是指馬克思主義信仰充分地展示出自身的獨特內(nèi)在精神理念,以及它對民眾信仰建設和其他思想文化領域的教育引導所造成的外在影響力的外在化力量表達。
究其成因,這可以通過對《十九大報告》進行框架內(nèi)容剖析以及精神理念分解加以理解和把握。
(一)《報告》通過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存在的重要性及其實踐歸旨。《報告》在點明了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2]1之后,具體指明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盵2]1在這里,很顯然地指明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存在的重要性,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與“根本動力”二者之間具有內(nèi)在根本的一致性,因為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根本宗旨和這個“根本動力”的最終實踐歸旨都在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倍咴谶@一點上高度重合起來了,并且二者在《報告》的字里行間皆同時地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彰顯。回想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教導,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回顧馬克思等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的奮斗志向,就是“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工作”?!秷蟾妗愤@一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人初心和使命的新時代表達,是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新時代明確宣示。
(二)《報告》通過總結反思過去五年工作及歷史變革尤其是思想文化建設方面的重大進展,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力量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證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歷史存在價值?!秷蟾妗吩诳偨Y回顧了黨中央為貫徹十八大精神召開了七次全會、經(jīng)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顯著等方面的偉大成就之后,明確指出:“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chuàng)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變革。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2]8這些論述,無不深刻地昭示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鮮活生命力量和歷史存在價值。在這其中,關于思想文化建設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如“加強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廣泛弘揚,……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tǒng)一更加鞏固”[2]4-5等重要觀點,更是直接點題和生動彰顯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強大力量。
(三)《報告》科學分析我國進一步發(fā)展存在的問題、找準我國發(fā)展的新的歷史方位、作出新時代我國社會矛盾已經(jīng)發(fā)生轉(zhuǎn)化等一系列精準研判,顯示出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歷史思維、戰(zhàn)略思維、辯證思維特色和科學研判水準。在此基礎上,《報告》還對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使命進行了深層次概覽式闡釋,追溯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化的百年流變,認識到當前和今后一段相當長時期內(nèi)要繼續(xù)強化和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2]15-16,堅持不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不僅如此,《報告》還在科學概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之后,旗幟鮮明地預示“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定能夠展現(xiàn)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2]26-27
(四)《報告》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部分,即《報告》的第七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更是直截了當并且十分詳盡地闡釋了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重大價值及其在新時代的運行邏輯?!秷蟾妗逢P于“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2]41-42等加強和弘揚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定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重要論述,涉及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彰顯價值、實踐路徑等若干具體層面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可看作是對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1月15日至2017年7月26日期間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進一步高度凝煉和升華,對于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疑具有不容低估的信仰引導價值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五)在最后部分,《報告》既總攬全局又著眼于為培育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從培養(yǎng)時代新人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思想認識高度,激勵廣大青年務必自覺堅定理想信念、書寫人生華章?!秷蟾妗分赋觯骸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xiàn)人生出彩搭建舞臺。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盵2]70這就極好宣示了全黨必須十分關心與愛護青年的指示精神,又無聲鼓舞并持續(xù)激勵廣大青年務必自覺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
綜上所述,《十九大報告》不愧為一份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新時代宣言。
激勵廣大青年自覺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尤其不容忽視強化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潛能。一方面,我國的高校屬于社會主義性質(zhì)的高校,必須旗幟鮮明地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和馬克思主義立德樹人的辦學理想,新時代尤應肩負起“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42的使命擔當;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高校廣大青年學子的人生引路人和精神導航者,他們將在精神世界發(fā)揮著引領和規(guī)范的光榮職責。為此,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務必更加積極主動并且科學理性地探尋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著力點,為新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積極貢獻。
(一)以學習者和求知者的端正態(tài)度深刻認識《十九大報告》充分彰顯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重大價值和實踐意義?!妒糯髨蟾妗肥且粋€立足新時代、解決新矛盾、提出新戰(zhàn)略、完成新使命的行動綱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當在第一時間認真學習深刻體會這個報告中所充分彰顯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并自覺彰顯其現(xiàn)實針對性和重大實踐意義。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曾經(jīng)指出:“共產(chǎn)黨不靠嚇人吃飯,而是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盵3]835-836這里很顯然地突出強調(diào)了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問題,這個經(jīng)驗總結對于今天的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深刻認識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必要彰顯層面同樣適用。因此,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自覺將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思想意識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去,在課堂教育教學中切實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要以真正下功夫、潛心求知識、扎實強信仰的端正態(tài)度來充分體會涵詠《十九大報告》所彰顯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精髓要義及實踐歸旨。
(二)以研究者和信奉者的嚴謹心態(tài)切實加強自身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持之以恒為彰顯《十九大報告》所蘊涵及生發(fā)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做好必要的思想理論準備。打鐵還需自身硬。夯實理論素養(yǎng)基礎,是增強自身在青年大學生這一類精英群體中的信仰感染力和說服力的重要基礎性前提,為此,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職責使命。當今的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盡管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接受過博士或碩士階段的專業(yè)科研訓練,已具備了一定程度甚至較為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職業(yè)素養(yǎng),但這一精英群體畢竟客觀上較為普遍地存在著涉世未深、閱歷不厚、資歷尚淺等問題,因而在面對未來事業(yè)發(fā)展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重大問題上,更應有憂患意識、超前意識、進取精神。在當前,堅決不能觸碰政策紅線,堅決不能背叛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不能背叛黨、背叛國家,而應當潛心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體會蘊涵其中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所彰顯出來的巨大力量,以研究者和信奉者的嚴謹心態(tài),立足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域,亦可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區(qū)域化踐行探索[4],對自身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層面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如為什么構建、怎樣構建、構建困境及其破解思路等展開堅持黨性立場的細致考量與縝密分析。
(三)以組織者和傳播者的敬業(yè)精神開展充分的師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交流,圍繞本職工作全方位盡可能寬領域地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這就要求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學科研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年齡相仿、思維活躍、親和力強等方面的特點和優(yōu)勢,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和條件,借助課堂教學,也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新媒體如微信群等的功能與作用,持續(xù)高效深入地推進《十九大報告》中所彰顯的馬克思主義力量在師生群體中的良性互動和思想情感交流。鑒于廣大青年學生的思想發(fā)展普遍具有較為鮮明的自我重組與自我調(diào)適的鮮明特點,因而可結合這一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切實分析思考怎樣在確保自身學深悟透的基礎上,如何更加準確地闡釋《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并對之作出合理的價值判斷和情感表達,怎樣才能真正更好地發(fā)揮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功能以便吸引學生、感動學生,怎樣科學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思考普遍國民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與本職工作中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結合點在哪里,如何去實現(xiàn)?要在實踐教研活動中,積極努力營造親其師信其道的情感氛圍,切實幫助學生在感知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認同,并指導他們在實踐基礎上自覺轉(zhuǎn)化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如此一來,無疑十分有利于在高校陣地促使廣大青年學子在潛移默化中成長為自覺自愿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重要生力軍,并構筑起高校校園文化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譬如在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筆者承擔《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的教學任務,在學期之初,筆者創(chuàng)建了課程微信交流群,旨在通過該群發(fā)送課件、發(fā)布通知以及分享專題網(wǎng)絡鏈接,便于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鞏固與提升。由于激勵引導措施較為得當,再加上青年學生積極參與及熱心分享,實踐表明該群運行良好,師生經(jīng)常在群內(nèi)熱心分享與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化主題相關的網(wǎng)絡鏈接,達到了互相研討,信仰共建的良好效果。該學期全部授課班級人數(shù)共408人,其中自愿加入該群者達到310人,占比接近80%。2017年9月底,由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蘇省委主辦,新華日報、中國江蘇網(wǎng)、理論之光承辦,南通大學、中共南通市委宣傳部協(xié)辦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系列活動之《我讀馬列經(jīng)典》校園沙龍南通大學專場,正在隆重舉行,活動現(xiàn)場不少學生參與度非常高,可謂群情振奮,筆者作為現(xiàn)場參與者之一,就在現(xiàn)場第一時間直接感受到了所任教課程班級學生代表對此項活動的參與熱情,這是一種純粹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覺自愿的熱情,在整個活動開展的全過程中,課程微信群不間斷地接收到來自不同專業(yè),很多是理工科專業(yè)如軟件工程、軟件嵌入、網(wǎng)絡工程、還有部分日語、商務英語、翻譯等專業(yè)學生,通過群內(nèi)分享的方式實時發(fā)送的圖片或視頻,該活動經(jīng)過日后媒體發(fā)布后,還有不少學生發(fā)布網(wǎng)絡鏈接供群內(nèi)其他同學共享。大家體現(xiàn)出了極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踐行熱情,此類現(xiàn)象尤其值得肯定,較為充分地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力量。
(四)以參與者和交流者的社會身份,廣泛參與、積極加強針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彰顯的朋輩交流與合作。毛主席曾經(jīng)說過,經(jīng)風雨,見世面。事實上,以參與者交流者的社會身份廣泛參與《十九大報告》所彰顯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相關理論觀點的學術研討,是結識名師,增長見識、鍛煉和提升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者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和意志品質(zhì)的重要機會和平臺。朋輩交流與合作是集聚信仰正向能量,傳導信仰構建訊息,彰顯信仰品質(zhì)力量的重要組織形式和實現(xiàn)平臺。群體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建設是一種相互提升和促進的精神力量建設,立足新時代,特別是面對國內(nèi)外各種西方敵對思潮的侵襲日益嚴峻的形勢,更加應重視加強朋輩的交流與合作,這無疑大大地有利于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研究、傳播和宣傳以及助益于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的時代彰顯。同時,開展朋輩交流與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朋輩交流議題的確定至關重要。交流的議題應當是尋找爭論和辯論的焦點,以理服人。馬克思說,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而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第二,要倡導朋輩主動克服先入為主的習慣思維和主觀偏見,即是不能因為看到信仰困惑或危機的存在,而習慣性地囿于流俗與偏見,淡化、漠視馬克思主義信仰建設,不夠真心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彰顯馬克思主義信仰力量。誠然,在當今社會中包括高校中有人經(jīng)常會說,信仰問題既空且大,沒有多少實際研究價值。但在事實上,信仰是一種社會歷史現(xiàn)象,西方社會有,東方社會同樣存在,只是表達的方式、訴求的途徑及效果或許有些形式上或程度上的差異,但在重要性上歸根到底還是比較一致的。無信仰則無生命,人類生命延展的動力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種自覺或不自覺的信仰。惟其信仰重要,所以尤需研究,惟其研究難度大,所以就更需后繼有人,傳承歷史,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將馬克思主義信仰及其力量彰顯的研究推向前進,而在這其中,盡管未必人人皆有真知灼見或鴻篇巨著問世,但至少從事馬克思主義信仰及其力量彰顯研究的朋輩交流工作是極其富有現(xiàn)實意義、歷史根據(jù)和未來價值的。
[1]高占祥,王青青.信仰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薛志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區(qū)域化踐行探索——以江蘇區(qū)域文化精神為例[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