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增偉
(山東省昌邑濰水學校)
學生的自主學習不等于“自由學習”。在課堂中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能發(fā)揮每個人的各方面能力,積極利用已有的經驗獲取信息、轉化重組知識。它并不像松散的自由市場一樣學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沒有目的性。所謂的“自由學習”會造成獲取知識上的良莠不齊,所以教師要向市場管理員一樣規(guī)范目標,使課堂規(guī)范化。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是自己獲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他們要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知識。教師要在學生自主學習前,利用文字、語氣、對比強調等方法突出自主學習的目標。如在進行文件保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明確的目的后,學生間相互交流、討論,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如何找文件的路徑,如何有效的保存。學生要做到三點:找到保存的操作選項、確定保存的位置、確定文件的名稱。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意識,即將這個文件保存。使學生接受到的其他信息弱化,學生就可以順利完成保存的任務。這樣,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自主學會如何保存的方法和技巧。教師可以利用獎勵法、語言激勵法,使學生頭腦中的自學目標帶有附加性和確定性,不至于在自學過程中淡化,確保自主學習的效率,從而讓學生帶著目的去學習,讓學生知道學習要有目的性,只有目的明確了,學習才有方向。
學生的自主學習不等于無教師的學習。有的人認為:信息技術課是活動課、實踐課,只要學生的任務完成就行了。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雖說信息技術課是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的,但是如果缺少教師的必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阻礙。即使我們提倡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受挫的能力,但是如果次數多了,學生的興趣就會降低,自主學習的效率自然不會很高。所以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及時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盡快想出對策給予必要的引導,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也能利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來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在小組中通過個體自主學習,然后將每個人得到的知識或操作體會交流、疊加在一起能夠起到1+1大于2的自學效果。在進行自主學習時,可以讓一組中的每個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最后完成自主學習的任務。比如,在進行圖片的屬性設置時。在屬性選項中包含線條、填充、環(huán)繞、位置、大小、裁切等操作。如果讓每個學生以自己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就會利用大量的時間,反而會降低學生學習的效率。利用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辦法就可以將每項任務分配到組中的每一個人,以自主學習任務作為大的背景,化整為零,小任務個人去完成,當每個人的任務完成時也就是整組任務的完成。最后,進行小組內交流完成。不僅節(jié)省了時間,也對學生進行了合作意識的滲透。通過交流合作,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學習任務在設置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讓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不能得到緩解,讓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習學不到更多的知識。因此,為了更好的改善這種現狀,就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地運用“分層次教學法”。結合每個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了解每位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掌握情況,了解每個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然后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不同進行分層次的教學管理。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自主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有一個扎實的計算機基本功。比如打字練習中,根據學生的情況,對于一些沒有基礎的或者基礎性薄弱的學生,可以從最基本的智能ABC輸入法開始教學和練習,而相對于基礎好一點的就可以進行盲打練習了。這種分層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完成任務,并同時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學生在獲得成就感后,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知識探索,任務分層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己合適的能力范圍內實現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滿足感更是作為一種動力推動他們更好的學習,學習更深一層的知識。
總之,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更是課堂教學所必需的。因此,我們應該從課堂上抓起,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便他們以后能夠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更好地參與到社會活動中,真正成為學習的組織者、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