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麗
學生在面對一定的寫作困境試圖化解、突圍時,缺乏必要的支撐,無法形成解決寫作問題的知識經(jīng)驗結構。此時,教師應成為學生寫作的引領者,為學生搭建構思行文的“腳手架”,為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提供必要的寫作經(jīng)驗,把學生的寫作心智和寫作能力引導、培養(yǎng)到更高水平,從而完成一篇作文的寫作。
作文教學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應關注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關注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抒寫。教師要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個豐富的智力生活背景,有目的地精心組織體驗活動,還原生活情境,觸發(fā)學生的心理體驗,提純生命感悟。寫作準備期,主要以回憶、聯(lián)想、對話、質(zhì)疑等方式,將文題和生活對接。通過個體深思、小組交流,集體思悟,營造積極的寫作前的狀態(tài)。
好的作文不一定要大手筆,但一定要精心醞釀,將生活與寫作有機結合。例如學習《故都的秋》,我讓學生仿寫語段,寫一寫家鄉(xiāng)的春天,在寫作前要求學生做以下幾件事:1.讓學生收集、整理,并且按照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列出家鄉(xiāng)的春天美在哪里?2.通過回憶、聯(lián)想,寫出家鄉(xiāng)的風景名勝、民風民俗有哪些?3.寫出你對家鄉(xiāng)春天有什么樣的感情?至少用三個形容詞概括。
學生立足自己熟悉的家鄉(xiāng)生活,看山、觀水、品茗、賞花無不帶有鮮明的地域特點,真實純美,情趣盎然,富有詩情畫意。
作文根植于現(xiàn)實生活的地基上后,便要用結構來支撐。篇章的結構無外乎兩種:縱式結構和橫式結構。教會學生運用縱式結構(包括時空順序、邏輯順序)、橫式結構(并列式)。還要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注意將縱式結構、橫式結構交織在一起,相互滲透。這兩種結構又可細化為六種篇章結構的方式:總分式(分總、總分總)、并列式(時間并列、空間并列、人物并列、概念并列)、層進式、對比式、題記式、列小標題式,在訓練中讓學生熟練掌握這六種篇章結構的方式,學生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由于學生尚在成長中,他們的認知心理尚不健全,認知能力仍有缺陷,教師要分文體、分階段教給學生實用的寫作技巧和寫作之道,從而達到有效掌握知識、快速高質(zhì)量寫好作文的目的。記敘文應突出聚點、拐點、蘊點三個點。聚點——聚焦三件事、三種場景;拐點——起伏轉折;蘊點——寫出內(nèi)涵意蘊,如思想、情懷、情趣、理趣、志趣等。
記敘文興波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懸念法、抑揚法、巧合法、誤會法、張弛法、意外法、交織法、對比法、突轉法、剝筍法、伏筆照應法、心理變化法等。描寫景物、人物的幾結合方法:正側面結合法,點面結合法,遠近、高低、上下、動靜、明暗、虛實結合法等。
以課文為本的學習就是在較為純凈的學習環(huán)境中,借助教材學習寫作,教師要引導學生向教材中的優(yōu)秀作品學習如何表達真情實感,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針對《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幾篇課文,教給學生按時間線索謀篇行文的方法:事前——事中——事后。學習《記梁任公先生的演講》《燭之武退秦師》讓學生學會烘托渲染、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再寫命題作文“我的老師們”。
結合必修四所學到的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的八首詞,梳理出詞的相關知識,例如:1.詞的概念及起源;2.詞的格律,包括①定段,定句,定言;②平仄與對仗;3.用韻與換韻;4.景情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深入了解詞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的要求,為下一步的讀寫創(chuàng)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作文是學生知識基礎、生活經(jīng)驗、思想認識、道德情操、語文能力等多元素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是一種獨立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復雜的腦力勞動,教師應給予學生必要的支撐,成為學生寫作的引領者,為學生搭建構思行文的“腳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