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國
摘要: 現(xiàn)代教育要求我們要以學生為本,這包含如何關心、寬容、理解、溝通學生等諸多問題,而關愛即是靈魂是教學過程的根本,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如何將關愛實施在教學過程顯得至關重要。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變革,新的社會問題也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的積極性,關愛學生顯得刻不容緩。教師如何關愛學生,我感覺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是每位教師應盡的責任。
關鍵詞: 關心;關愛;尊重;寬容
一、關愛學生先要關心學生”關心是情感激勵的要素
關心學生就 是 胸 中 裝 著 學生,心中想著學生,服務于學生。關心學生體現(xiàn)在許多方面:當學生在心理上產生苦惱時,教師及時幫助解開疙瘩;當學生在身體上出現(xiàn)不適時,教師及時幫助尋醫(yī)問藥;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幫助“清理路障”;當學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時,教師及時幫助排憂解難。教師應爭取做到:學生哪里需要教師,哪里就有教師的身影。
這就是說,對于學生的得與失、冷與暖、好與惡、喜與悲,教師不僅要記在心上,說在嘴上,而且要落實在行動上。
二、關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在諸多愛生的美德中,尊重是愛之核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尤其是那些有過錯的學生。對學生的尊重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不冷落學生,不嘲笑學生,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而要做到這些,除了教師自身要有比較高的修養(yǎng),比較睿智的育人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要有強烈的愛心和責任心。只有真誠的對待學生,才能真正的關愛學生,尊重學生。
教師尊重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書也好,育人也罷,都是師與生的雙邊活動,這是一個雙向交流的復雜程序,絕不是一個簡單的一方能動、另一方被動的生產模式。
教師的每一次尊重與寬容,都會使學生終身難忘,都全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弊鳛榻處熞云降鹊膽B(tài)度對待學生,要努力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這樣有益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學生只有受到教師的尊重,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充分發(fā)揮主體能動性。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在教育中變無法為有法,才能產生千變萬化的教育機智,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關愛學生還要“理解學生”
理解學生就是懂得學生心里想的,相信學生口說的,明白學生手中干的。學生由于年紀小、閱歷淺、經驗少等多種因素,不時會出現(xiàn)或這或那、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錯誤言行,這些都在所難免。一個人總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師對學生,尤其是對后進行的錯誤,不能“見到風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動輒訓斥,更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學會角色互換,把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去體驗學生的心理,理解學生的各種思想。時刻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學生,想想自己過去當學生時,也不成熟、十分幼稚,也有過失和錯誤,想到這里我就會冷靜地控制自己,耐心細致做好疏導工作,理解、原諒學生所犯錯誤,允許學生改正錯誤。同時還要知道,學生改正錯誤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需要教師細心、細致、不懈地鼓勵和教育。
因為只有理解學生,才能有師生情誼,有了感情,才能有溝通思想的辦法,有了辦法,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盡到教書育人的責任。
四、對學生要嚴慈相濟,愛中有嚴,嚴中顯愛
愛和嚴是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嚴格要求學生是一種對學生成長負責的高度責任感,是一種更深沉的愛。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教師對學生的愛,要嚴而合格”、嚴得合理;要嚴而適度,嚴得適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區(qū)分對待,適度要求,不遷就學生,不放任學生,也不溺愛學生;要嚴而有方、嚴中求細,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要采取耐心、疏導的方法,寓教于教學之中,寓教于各種活動和師生的接觸之中,只有方法得當,嚴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養(yǎng)和訓練出出色的學生。還要做到要嚴而有恒,即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絕不能時有時無,要常督促,常檢查,把要求落到實處,直至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學習進步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要嚴而得當,嚴而有效,寬嚴有度。
對于教育和影響學生的角度來說,教師的德,才,識都很重要,均應全面發(fā)展。老師的愛可以感染學生,讓學生也愛自己的老師,學生的人格品質就會不斷上升,一個和諧的氛圍就會形,教育,就是從愛出發(fā)的,沒有愛,教育的陽光就無法射進學生的心靈。
陶行知先生說過:“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敝灰處熡眯娜リP心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那么學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師言語行為的呵護滋潤后,將會更好地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蔣易如.尊重學生,是教育的基礎.現(xiàn)代交際.[J].2016.14.
(作者單位:吉林省延吉市朝陽川鎮(zhèn)太陽學校 1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