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冬
微課以簡短視頻為主要載體,是教師就學科內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的多方式學習視頻課程[1]。相比傳統(tǒng)課程,微課時長短,一般5~10分鐘,滿足學生針對學科內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提供課外復習、鞏固知識的功能。微課不拘于時間、地點,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由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微課具備的情景化、趣味性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使得微課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在進行微課開發(fā)之前,先要評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之后組織微課內容,以實際需求出發(fā)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2]。小學生的求知欲強烈,但易受挫而減弱學習信心;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相對較短?;诖?,在設計微課時,教師要特別注重課程內容的趣味性,促使小學生更開心地融入微課,教師可通過增添動畫人物、幽默語言以及競賽單元來實現此目標。
微課的內容中應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以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促使小學生經過努力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升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認同感。教師在設計微課時要把握內容的難度適宜。
教師配備有一臺計算機,班級配備了電子白板。當前許多教師只為學生播放帶有動畫的PPT,起到展示作用,而使得課程信息量過大甚至導致小學生無法消化課程內容。微課則對大塊內容進行拆分,讓小學生能夠快速找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制作微課的工具有視頻攝像工具、錄屏軟件。方式一:使用數碼攝像機、智能手機等設備錄制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然后經過后期編輯、加工最終形成微課。方式二:使用CyberlinkYouCam,Camtasia Studio等錄屏軟件錄制計算機屏幕上的微課內容,然后經過后期編輯、加工而形成微課。方式三:綜合運用方式一和方式二,既可以展現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也可以展現電子板書中的教學內容。
由于目前我國的微課教學處于起步階段,尚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設計模式,本文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出發(fā)點上提出并探討小學微課教學的設計模式。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聯想,從而促使其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相關知識與經驗完成當前學習新知識的任務,進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所以,在開發(fā)小學微課時,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與發(fā)現,并主動構建或更新知識庫。
小學教師應以教學任務為基礎,同時結合對小學生的客觀評估對學習內容、教學環(huán)境等進行目標設計;通過案例引入開啟微課、激發(fā)小學生思考貫穿微課、預留討論空間三部分完成微課設計;總結和強化練習以完成對小學生學習任務的評價;在微課教學的設計中,加入調整、修改等可完善微課的環(huán)節(jié)。
本文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My classroom"為例進行微課教學的設計。本節(jié)教學的內容重點是讓學生能夠聽懂課文和可以進行簡單的口語對話。
教學目標如下所示:(1)掌握"What's in the classroom?" 的句型;(2)結合 "A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句型進行對話;(3)對本課的主要單詞,例如以classroom,window,door,picture,board,light進行聽說讀寫練習。
本節(jié)微課教學設計了4個微課課程:(1)句型練習;(2)單詞復數讀音;(3)單詞擴展;(4)口語對話練習。(1)~(3)為講授式,用于課堂講授環(huán)節(jié)或學生課后復習鞏固環(huán)節(jié);(4)為練習式,用于學生課后提高,以適用于不同基礎的學生。
本次微課教學的目的是利用微課所包含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少、教學時間短的特征,將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知識納入到微課教學設計中,從而突出教學主題小、教學內容精煉的特點,進而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點內容上,最終提升本節(jié)教學的效率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力求認知世界、渴望獲取更多知識并不斷探求真理的意向活動。小學教學一定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微課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能發(fā)揮出新型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作用,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教師要時常收集新鮮微課內容以創(chuàng)新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在營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的基礎上,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及課堂上的專注度。在進行具體的技術操作的同時,小學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微課便捷靈活的特點,引導小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學習,進而達到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全面提升英語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