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峰
(山東省日照莒縣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日照 276500)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在直接導致患者死亡的疾病中位于第二位,且在導致患者殘疾的疾病中也排在第三位,不僅對患者具有極大的危害,且對于患者家庭及社會均會造成極大的負擔,因而,在全球均將其作為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1-2]。本文就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循環(huán)miRNA的相關研究進展進行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在臨床上又被稱為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主要是指因腦動脈出現粥樣硬化病變,造成其管腔出現狹窄、閉塞,引起的腦組織梗死,并伴有神經元及少突、星形膠質細胞受損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通常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比較高發(fā),且在男性中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女性。導致其患者發(fā)病的原因十分多,包括不良飲食習慣、精神壓力大及自身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等。
miRNA為一種非編碼、小分子、單鏈、內源性RNA,其長度大約在19~25個核苷酸,廣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其主要是由核內的miRNA基因通過RNA-polⅡ的催化作用,將其轉錄成為原始miRNA(pri-miRNA),再通過Drosha酶將其多聚腺苷酸尾與帽子結合等去除,使前體miRNA形成,然后通過Exportin5將其運輸至細胞漿中,通過Dicer酶作用產生長度為20~22個核苷酸的小分子、雙鏈miRNA,而其中一條會被雙螺旋解鏈迅速降解,另一條則形成為成熟的miRNA。miRNA不僅在人體中存有,其在植物、動物、病毒、真菌中均廣泛存在,并有相關研究顯示,在人體中miRNA的成熟體大約有2588種,且miRNA前體也大約有1881種。而miRNA功能與機體發(fā)育、器官形成、脂質代謝、造血過程、病毒防御及細菌的增殖、凋亡等均密切相關。在臨床上也常將其作為代謝性疾病與癌癥患者的治療指導。而近年來,有大量臨床研究顯示,miRNA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循環(huán)生物標記,對于該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在臨床上對于miRNA的分泌機制還沒有完全明確,而有部分臨床學者認為其分泌主要是因神經酰胺的含量提高造成的,其中中性神經硝酸脂酶對于神經酰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血清中miRNA主要是以游離與脂質小泡等形式存在,對于細胞與細胞之間具有連接信息的作用。其中脂質小泡主要包含微泡、外質體與凋亡小體等,而目前,臨床上對于微泡與外質體的區(qū)分存有較大的難度,沒有一種完全有效的區(qū)分方法,通常難以對兩者進行準確、肯定的區(qū)分。外質體通常在來源于細胞膜,且存有細胞內mRNA及miRNA。在循環(huán)中,miRNA通常在脂質小泡中存在,因而,其通常不會受到RNA酶的破壞,且在游離在血漿及血清中的miRNA通常也能夠穩(wěn)定存在。有相關研究對循環(huán)miRNA的特性進行檢測分析顯示,大部分miRNA均不會與囊泡間結合,而是與蛋白復合物間相結合,表明miRNA雖對蛋白酶的敏感性比較高,但蛋白復合物仍能夠對miRNA進行保護,使其不會受到RNA酶的破壞,且在研究中還顯示,Argonaute2復合體能夠對循環(huán)進行保護,從而使跟膜泡不相關的miRNA也能夠避免被RNA酶破壞,而囊泡通常只與極少部分比較特殊的miRNA具有相關性[3]。
miRNA在機體的神經細胞中,通常miR-124的表達最強,并具備神經元特異性,且星形膠質細胞中通常不會出現miR-124的表達,因而對miR-124的表達進行抑制,可能會使神經退行性病變相關疾病患者的神經元比例降低,從而對其增殖進行抑制,對分化進行抑制等。且有臨床研究對miR-124在血漿中的含量進行檢測顯示,miR-124在血漿中通常會在6h后逐漸上升,上升時間一般能夠持續(xù)48h,同時miR-124僅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會出現表達,因此,表明可將miR-124作為腦缺血檢測中的一個重要的生物學標記[4]。同時還有大量臨床研究分別表明,膠質瘤細胞的繁殖、生長及抗凋亡中miR-125b-2p具有促進作用;神經細胞凋亡后miR-422a的表達在其凋亡后12h會明顯降低,而bcl-w的表達會明顯增高;在氧化甘油磷脂中將主動脈內皮細胞暴露,會使miR-27a-5p及miR-27a*的表達均明顯增強;且當機體處于腦缺血急性期,其 miR-27a*、miR-627、miR-422a、miR-125b-2*及miR-488的表達水平均明顯高于恢復期,從而證明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診斷中miRNA具有重要的意義[5]。
近年來,有相關研究顯示,在膠質瘤患者中,若其miR-106b與miR-106b-5p的表達升高,會對膠質瘤細胞的生長產生促進作用,而對其凋亡進行抑制,且在內皮細胞介導生成血管的過程中,會對內皮細胞的形成進行抑制,同時在缺血下肢動脈中若缺乏miR-106b會造成血管的生成受到阻礙[6]。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miR-320的表達會明顯降低,而在神經退行性病變相關疾病的患者中,其miR-320表達水平會明顯增高。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 miR-26b-5p、miR-30d-5p、miR-320d及miR-320e等4個miRNA會出現下調,而有13個miRNA會出現上調。而若miR-30a的表達下降,能使bclin-1的表達增強,造成自噬,而對缺血性腦損傷發(fā)揮出保護作用;對miR-126的表達進行抑制,不僅能夠對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及轉移進行促進,還能夠對血管的生成進行促進,從而對神經突的生芽進行促進,而在進行抑制后同時也會對抗Aβ1-42與STS的毒性發(fā)揮出神經保護作用[7]。且有臨床研究顯示,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診斷中可將miR-30a與miR-126等作為其循環(huán)生物標記[8]。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均具有嚴重的危害,故尋找一種便捷、準確的檢測方法對其患者的治療需求進行滿足,給予患者及時、準確的診治,將其死亡率及殘疾率降低,具有重要的意義[9-10]。而miRNA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發(fā)病及病情發(fā)展中均有參與,并有許多臨床研究均表明miRNA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的準確性及敏感性均比較高,可將其作為該病患者的生物學標記,且標記物組合十分多樣,在今后其臨床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但目前,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循環(huán)miRNA相關研究還比較缺乏,臨床需進一步加強及深入相關研究,為其臨床應用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
[1]張家康,王梟雄,陳鑫,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循環(huán)miRNA的相關研究進展[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6,23(3):213-215.
[2]李武英,金俊,陳健,等.腦梗死和腦出血患者外周血中循環(huán)microRNA表達譜差異的初步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23(11):1750-1753.
[3]龍光文.血循環(huán)miRNAs與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分析[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4.
[4]許浩軍,顧明,于宗良,等.循環(huán)miRNA檢測在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意義[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24(1):59-62.
[5]卜曉敏,王鋒.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循環(huán)miRNA的來源與存在形式及其功能[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5,28(10):1091-1094.
[6]田春鷗.循環(huán)血microRNAs用于急性腦梗死早期診斷的實驗和臨床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
[7]徐嬌陽,司馬玲,是文輝,等.低壓低氧暴露條件下肺動脈高壓大鼠循環(huán)microRNA表達及其意義[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37(4):556-559.
[8]劉帥帥,單鵠聲,聞旭陽,等.新型腫瘤標記物-循環(huán)miRNA在原發(fā)性肝癌中的研究現況[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5,23(3):418-421.
[9]袁梅,周成芳,湯永紅,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miRNA-335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5,23(6):589-593.
[10]張宇,周石.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漿miRNAs水平與房顫相關性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7,36(2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