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曉雙
(遼寧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西方學界對恩格斯于馬克思主義的貢獻始終存在著爭論,有些學者認為恩格斯是馬克思的“另一個我”,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中依附于馬克思;也有學者認為恩格斯的思想遮蔽了馬克思的原初思想,背離了馬克思。筆者認為,這些都是錯誤的認識,割裂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忽視了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中的獨特價值,恩格斯是獨立思想創(chuàng)作的個體,同時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按照通常的理解是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立的理論與學說的體系,內在地包含著恩格斯的各方面貢獻。馬克思曾被比喻成“第一小提琴手”[1]517,恩格斯由于其“特別貢獻”非常受無產階級的愛戴,甚至有人主動為恩格斯發(fā)聲,建議將馬克思主義命名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稱恩格斯為“第二小提琴手”[2]137,但恩格斯還是以馬克思為重,他謙遜地認為自己做的都是輔助性工作,同時闡明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的貢獻者是馬克思本人。事實上,整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過程無不體現(xiàn)著恩格斯的思想貢獻。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從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入門之作《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起,到馬克思恩格斯初次合作成果《神圣家族》,再到《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與《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標志著唯物史觀的偉大發(fā)現(xiàn),恩格斯在其中闡述的“新唯物主義”以歷史和實踐為基礎,最后到代表馬克思主義正式誕生的《共產黨宣言》發(fā)表,這一系列過程中都不乏恩格斯的思想貢獻,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拓展。恩格斯喜愛創(chuàng)作,甚至在很多方面比馬克思領先一步,主要表現(xiàn)在:最早提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重視工人階級,在治學之道上建議與工人運動結合、研究經濟問題等。不過最后證實二人的思想非常吻合,殊途同歸。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領域,包括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自然觀、科學觀、倫理觀、宗教觀以及軍事觀;創(chuàng)作《共產黨宣言》過程中,恩格斯同馬克思反復研討,經過慎重思考并最終得成理論成果。當《共產黨宣言》中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和表述隨著無產階級解放斗爭實踐的發(fā)展顯得不夠準確或恰當時,恩格斯就通過添加注釋或再版序言等方式進行說明和補充,他強調歷史文獻不能隨意改動原文,要尊重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
第二,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總結。恩格斯在總結的同時,不僅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階級意識形態(tài)中的指導地位,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其一,在有馬克思主義百科全書之稱的《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將馬克思主義分成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簡明扼要的概括不僅歸納了各理論板塊之間的主題,也總結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同時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其二,恩格斯善于觀察現(xiàn)實生活,曾針對某種錯誤的流行思潮以及杜林等馬克思主義論敵而創(chuàng)作。恩格斯的代表著作中,《費爾巴哈論》和《反杜林論》都有利于克服當時流行的錯誤思潮,實際上是運用新唯物主義世界觀去引導群眾,這些著作為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對傳播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鞏固馬克思主義思想陣地起到了良好作用。
《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無產階級有了科學的理論武器。但作為實踐性、科學性相統(tǒng)一的思想理論,必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而不斷地充實和完善。對此,恩格斯的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
第一,“作馬克思的知音”。首先,恩格斯是能夠讀懂馬克思的人。雖然他們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經歷,但基于在政治目標、政治立場、價值基礎和行動邏輯上的共識,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恩格斯為了讓馬克思專心從事理論創(chuàng)作選擇重返商界,為馬克思提供物質支撐,還為《資本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可靠的素材,如有關國際市場狀態(tài)的內行評論和棉花交易的機密詳情等。其次,兩人有著不謀而合的人生追求。西方人文主義文化感染著馬克思、恩格斯,恩格斯從小生活在一個具有濃厚宗教思想的資產階級家庭,青年時的他便把為自由民主而奮斗作為人生追求,而青年時期的馬克思也立志做人間的普羅米修斯。最后,恩格斯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恩格斯經常流露出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體驗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并走進工人階級的貧民窟,放棄了他本該享有的貴族生活。從《烏培河谷的來信》到《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再到《論住宅問題》,也就是說,恩格斯的第一篇政論文章到40年代再到70年代都在其細膩的筆下留有痕跡。恩格斯根據(jù)理論和政治角度解剖社會,都是從這種深切關懷中引發(fā)出的持久動力。恩格斯本人非常欣賞馬克思的才華,曾這樣評價馬克思:“馬克思比我們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觀察地多些和快些,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不會有現(xiàn)在這個樣子?!盵3]108
第二,精神支持方面。恩格斯不論對馬克思本人還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都無不彰顯著他對科學精神的尊重。他憑借著這股精神在馬克思去世后勇于承擔起亡友的未竟事業(yè),整理了大量雜亂無章的手稿遺著,經常要工作十幾個小時,盡管這已經影響了他的健康,但他整理起書稿來依然熱情不減,沒有任何人攔得住一個懷有熱情的人去奉獻、去創(chuàng)造、去表達。恩格斯用了十二年的時間整理出版了《資本論》第二、三卷,為馬克思建立起一座莊嚴雄偉的紀念碑,他以極其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使《資本論》“既成為一部連貫的、盡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為一部只是作者而不是編者的著作”[4]149。這種精神支撐是激勵恩格斯的一種巨大力量,使其能夠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無產階級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文獻上進行探索和完善。恩格斯致力于無產階級解放事業(yè),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是使馬克思主義不斷完善、永葆先進性和強勁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革命實踐方面。創(chuàng)始人兼有學者和革命家的品質[5]254,恩格斯曾這樣評價馬克思:“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盵6]61他本人又何嘗不是這樣?面對革命的風暴,1848年恩格斯再次被召回戰(zhàn)場,重新投入戰(zhàn)爭激流之中,這是他一生的光榮經歷。恩格斯被稱為無產階級的“將軍”,在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期間,他收集各國新聞媒體的戰(zhàn)爭報道,提出的許多預見被戰(zhàn)爭的實踐進程所證實,準確客觀地描述了戰(zhàn)爭的進程。恩格斯和馬克思在歐洲革命爆發(fā)時組織工人參加革命斗爭,并親自參與到革命中來,總結和發(fā)展了革命策略的經驗理論,幫助了無產階級;當革命運動遭遇失敗,黨內許多同志受到“蘇黎世”三人團的蠱惑以及德國政府的迫害時,恩格斯和馬克思批判了這種行為,成功捍衛(wèi)了無產階級斗爭在歷史發(fā)展和現(xiàn)代社會變革中的作用和價值。
第四,理論創(chuàng)作和宣傳方面。恩格斯總是保護并竭盡全力支持馬克思優(yōu)秀思想創(chuàng)作。他竭盡全力幫助馬克思完成《資本論》,并對《資本論》的廣泛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資本論》第一卷最終付印卻沒有引起社會的關注時,善于宣傳技巧和策略的恩格斯擔負起組織宣傳《資本論》的任務,他一方面撰文評價《資本論》的內容和價值,幫助宣傳其出版的消息;另一方面親自給不同政治傾向的報刊寫書評。恩格斯莊嚴呼吁反對世界戰(zhàn)爭,努力爭取和平。隨著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環(huán)境不斷改善,資本主義長期和平發(fā)展,普選制廣泛推行,基于這種變化,恩格斯倡導利用普選權的新武器,承認舊式起義已經過時,對無產階級解放的途徑問題作了新的思考和探究。他堅決反對任何人教條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主張社會實踐的變化,不斷發(fā)展和傳播馬克思主義。
恩格斯以崇高的品格為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此過程中形成的思想與品質至今對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豐富與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啟示。
第一,以當代社會人的發(fā)展為核心注重人文價值。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人,人的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注重人的發(fā)展是題中應有之義。恩格斯就曾非常重視并關心年輕人的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他不建議熟背馬克思主義理論,而是提倡用理論分析各國的具體實際;他鼓勵青年革命家要有開闊的眼界,獨創(chuàng)精神,積累實際的革命斗爭經驗。恩格斯的主張對當代青年人的啟迪在于:一方面,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馬克思理論作為指導實踐的強大理論武器,培育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恩格斯的思想中汲取的重要養(yǎng)分,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文價值建設也包括注重青年一代的培養(yǎng)。這里的培養(yǎng)不僅僅包括理論的灌輸、領悟,更要深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科學研究可以指導實踐,在注重人文價值培養(yǎng)的同時達到學以致用才是科學理論的價值所在。當今時代,碎片化信息的廣泛傳播,青年人易忽視文本與經典的價值和作用;加之“快餐式”消費盛行,直播平臺、新媒體技術高速運轉,青年人在得到物質滿足的基礎上更需要精神的積淀和文化底蘊的提高,只有這樣才不會在大環(huán)境中迷失自我。在這種情況下,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注重人文價值的培育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青年人應重視個人的全面發(fā)展。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定會和社會進步相聯(lián)系,理論研究的豐富與發(fā)展不能忽視人的發(fā)展。當前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問題日益凸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不應沉浸于宏觀的、抽象的理論探索,重視社會發(fā)展中人的地位和價值應成為理論研究中的重要問題。
第二,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恩格斯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他堅定馬克思主義是一門科學,他理解馬克思在做什么。這是一件偉大的事,是一項光榮的使命。凡是與之相關,哪怕產生交集也是無上光榮,這是恩格斯的思想奉獻的全部精神支撐,也是他人生的精神動力。這無疑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從業(yè)者的榜樣,在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今時代,急功近利之風肆虐。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業(yè)者不應只看重經濟效益和忽視學科建設,不應只顧完成工作量而摒棄遠大理想,不應看重獎項評比而丟失責任使命,不應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何出發(fā)。這種信仰缺失極大地影響了馬克思主義的魅力綻放。只有將馬克思主義信仰自覺融入血液,才能使職業(yè)榮譽感和價值感提升至巔峰,才能為樹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自信做出貢獻。信仰馬克思主義不是最終的目的,關鍵是如何轉化為實踐。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動力來自于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科學性和價值,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業(yè)者在教育研究中應自覺地將馬克思主義信仰轉化為自己的職業(yè)信念,進而潛心研究。這種職業(yè)信念的確立,能使從業(yè)者提升職業(yè)自覺,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社會現(xiàn)實問題,并尋求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有效途徑。
第三,以科學理性的精神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離不開學科建設,恩格斯以科學理性的精神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豐富和發(fā)展。近年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fā)展過程中,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存有一定誤解,一部分人甚至認為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時代背景更迭條件下已不再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其主要原因在于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工作者未能科學理性地堅持、傳播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如何消除這些誤解,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其一,改變馬克思主義理解的教條化思想。一味教條地搬用、套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解釋當代社會現(xiàn)實問題,這樣既不能對現(xiàn)實問題進行有效的解釋和分析,更讓人誤以為馬克思主義是盲目的、萬能的。其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不能脫離實際。即便理論研究做得再精細,而研究者理論研究的問題意識與當前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是分離的,本身的生活方式也與其所營造的理論是隔空的,這種遠離社會生活的理論研究也就自然失去了意義,易使誤解加深。其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應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從事理論研究應該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去面對現(xiàn)實世界,面對社會生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應多與其他學科以及國外馬克思主義進行互動交流,辯證地否定和與時俱進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要直面當前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即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特有的學術規(guī)范綻放理論立場,對社會實踐提供更深遠的影響。[7]32-35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應和中國傳統(tǒng)思想及文化相結合,應符合中國的國情和實際,不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成為真正適合中國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其四,承認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fā)展不能固步自封,要以開放的胸懷,科學地傳播馬克思主義,以包容、謙遜、開放的態(tài)度參與到馬克思主義學科交流、借鑒之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第四,以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是不夠的,不能僅傳播既定價值觀念,還應提供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理論指導與方案,力爭付諸實踐,指導實踐,才能真正體現(xiàn)其價值,這也是恩格斯在豐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過程中給我們的深刻啟迪。那種只進行理論探索而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研究是無意義的,是浪費資源的表現(xiàn)。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新的社會條件下,仍存在各種問題亟待解決,馬克思主義理論需有效地與現(xiàn)實相結合,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才能解決新情況新問題。首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需要直面社會生活中切實存在的實際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應經常思考如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今時代產生的新問題進行結合,這是工作重心所在。如果不能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并指導實踐,那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存在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理論工作者要帶頭不斷更新固有思想和理念,善于運用新技術手段,善于觀察生活和經驗總結,才能緊跟時代的發(fā)展步伐。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壯大需要相關工作者向公眾詮釋社會現(xiàn)實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真正的業(yè)績考核不應以出版書籍和發(fā)表文章的數(shù)量為標準,而是內心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否篤定,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否自信,是否以身示范,是否在心底有對學科無條件的認同感,在學科領域傳遞了什么、做了什么、改變了什么。事實上,問題的解決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仍被當代需要的最強有力的證明。
俗話說:“馬恩不分家”。恩格斯和馬克思都是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完美統(tǒng)一。恩格斯的思想留給我們的是信念借鑒,是精神繼承。尤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業(yè)者而言,更能砥礪我們尋求正確的目標與方向,更加堅定地信仰馬克思主義。恩格斯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在當今面對教育、醫(yī)療、住房、生態(tài)環(huán)境等一系列問題的情況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更要符合時代的要求,從實踐中進行總結并加以概括,為人類現(xiàn)實生活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指導與幫助。
[1] 許慶樸.馬克思恩格斯學說與中國現(xiàn)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金海玉.恩格斯與《反杜林論》[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
[3] 馮景源.唯物史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史綱要[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4] 郝遙.恩格斯——科學社會主義和世界社會主義第二提琴手[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14.
[5] 徐紀律,張小飛,崔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史若干問題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
[6] 王慶豐.《資本論》的再現(xiàn)[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
[7] 王美玲,金林南.恩格斯的精神遺產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fā)展的啟示[J].理論導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