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輝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送東陽馬生序》中有言:“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p>
2.高考過后,準大學生們掀起一股“整容熱”。整容項目主要集中在五官,如割雙眼皮、隆鼻、改臉型等。他們中極少人是為“修殘補缺”,更多人是為“錦上添花”,而且整容隊伍中不乏男生,比例占15%。面對采訪鏡頭,他們說,整容是為了漂亮,想在上大學后用一個全新的形象示人。
3.美國福布斯雜志這樣介紹馬云:“深凹的顴骨,扭曲的頭發(fā),淘氣的露齒笑,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這個長相怪異的人有著拿破侖一樣的身材,更有拿破侖一樣的偉大志向!”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針對這道作文題的寫作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我們在立意時應兼顧多則材料,正確的做法是:弄清每則材料的內涵,然后對這些內涵加以辨析、鑒別,在此基礎上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以確定立意。
三則材料綜合起來看,具體的立意方向是:辨析外在與內在的關系。
三則材料都談及了對外表的看法,在材料1中,明初大文豪宋濂憶及求學時的艱辛,說自己對“披綺繡”“若神人”的同學毫無艷羨之意,是因為自己“中有足樂者”,即自己的精神富足,命題人選擇材料一入題,顯然是在強調注重內在的精神修養(yǎng)的重要性。在材料2中,準大學生們掀起一股“整容熱”,此事是好是壞,命題人并沒有明確的傾向,我們可以贊同,也可以反對。在材料3中,福布斯雜志對馬云的外貌顯然是貶低的,這樣的評價多少有一些“戲謔”“嘩眾取寵”的味道,而這正是對“其貌不揚”的馬云在商界取得的巨大成功的充分肯定,材料暗含著“人不可貌相”之意。
兼而總之,材料的立意角度如下:
常規(guī)角度:注重精神修養(yǎng);人不可貌相。
核心角度:美貌與智慧齊飛;外美誠可貴,內在價更高;內在加外美,無往而不勝;底子勝過面子。
創(chuàng)新角度:外美勝過內在。
美貌與智慧齊飛
李俊杰
外在與內在算得上是一個“陳芝麻爛谷子”的話題了,小學生都會一臉自信地作出選擇:內在重要!然而,這個結論在社會上并不能被全部的人所接受,有太多事例告訴你:外在與內在的選擇沒那么簡單。就像第二則材料中說到的給自己“錦上添花”的準大學生們一樣,你能說他們的動機有問題嗎?當然不能,畢竟人們對一個人的最初印象是從外貌開始的。
人的理想狀態(tài)應該是美貌與智慧兼具。所以,一個人追求我外表美不應受到指責,但若過分耽溺于外表美,就變得危險了。當今社會上有所謂的“定制整容”,即一個人把自己整容成他所指定的形象,而不管自己的容貌和那個形象相差多少。泰國有一位81歲的富婆,花費巨資,前后整容20次,只為將自己整容成“芭比娃娃”的樣子。更有甚者還患上了“整容成癮癥”,一種因為特別注重外在形象而不斷去整容的心理疾病。追求美到了病態(tài)的地步,這和清朝著名文學家龔自珍《病梅館記》中的“病梅”“夭梅”有什么區(qū)別?在我看來,外表美當以自然、大方、整潔為要。
相對來說,內在美倒是可以追求極致。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不是說過“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名言嗎?真理,在先賢圣哲看來是最美的東西!中國的古語“腹有詩書氣自華”,強調的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外表美與內在美只能選擇一個,我會選擇內在美。這不是說內在美更重要,而是我更看重內在美的特質——持久,換句話說,內在美“更保值”。請諸君試想一下:一個人垂垂老矣,容貌還能美到哪里去?只能是皓齒落、皺紋生、龍鐘徐行!但內在美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相反會越來越有韻味,越來越有內涵。
時代在進步,經典武俠小說中那些不修邊幅的世外高人們不會再成為人們向往的對象,中國人正在按照“八禮四儀”塑造全新的形象,如儀表禮就強調人們要做到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fā)型自然,儀態(tài)大方。但是,我們在注重外表干凈整潔的同時,也應自覺追求內在美。
屈原在《離騷》中有言:“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今天的我們繼承了屈原的遺志,正努力做到美貌與智慧齊飛。屈夫子若泉下有知,當含笑矣!”
這篇文章的論證以退為進,十分新穎。外在與內在的話題確實是一個俗濫的話題,但作者巧妙地避開俗濫,先拋出對外在與內在的關系的常見看法,然后予以否定,再提出自己的見解,“以退為進”,很機智。
素材豐富,積累用心。文章調用的素材豐富多樣,有泰國81歲的富婆整容,有《病梅館記》的引用,有亞里士多德的名言……文章所用素材古今中外兼有,且都能準確運用,值得稱贊。
與時俱進,時代感強。文章很有時代感,這一點可以從最后兩段看出來,作者提到的“八禮四儀”正是當今中國大力提倡的,并以此倡導新的外貌,很有新意。
我愿如水
胡 瑞
繁華世界,人們越來越在意“皮相”的完美,而內在美卻被擱置幕后,蒙塵生垢。
以馬云為例,他是電商界的大鱷,締造了多項令人驚嘆的科技成就,但其貌不揚,美國福布斯雜志甚至這樣評價他:“深凹的顴骨,扭曲的頭發(fā),淘氣的露齒笑,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這個長相怪異的人有著拿破侖一樣的身材,更有拿破侖一樣的偉大志向!”我覺得這是很膚淺的評價,甚至有“惡搞”之嫌。在我眼中,馬云具有“高級美”,他的智慧能綻放出令世人炫目的火花。
當“帥哥美女”成為公眾討論的話題時,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冷靜地問一問: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首重的“仁、義、禮、智、信”在哪里?
古人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我認為,一個人的長相應該順其自然。順其自然是道家奉行的宗旨,若能做到順其自然,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將會更通透,這不是膚淺的表象美所能達到的高度。一個人強行改變自己的容貌,對自身也會造成更大的傷害。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在電影《致我們逝去的青春》中擔當女一號的楊子姍,她整容后,粉絲都說她原來的靈氣都消失了。當然,退一步講,有些整容我們還是能夠接受的,比如一個人外表有缺陷,去做整容手術就很有必要,而第二則材料中,那些為了“錦上添花”去整容的準大學生們,我認為就有些膚淺。誠然,大家都喜歡“美”的事物,但這是相對的,用人單位看重的是你的能力?!都t樓夢》里,林妹妹笑罵賈寶玉是“銀樣蠟槍頭”,一個人如果沒有優(yōu)秀的內在,外表再漂亮,也只能是一根無用的“蠟槍頭”啊!
耽于外表之美者如油,耽于內在之美者如水。將一滴水滴入熱油中,必會響起“嗶嗶啵啵”的喧囂之音,這是追求外表之美者對追求那些之美者“品頭論足”的聲音;而一兩滴油落入水中,就如水滴回歸海洋,靜默無言,有容乃大。
今天,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讓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耽于外表之美者有了更廣闊的展示自我的平臺,比如網(wǎng)絡直播,但我想強調的是,真正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內在。
《西游記》中的“三打白骨精”片段歷來為讀者所欣賞。白骨精不管怎么變幻外貌,都會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從中我也悟出一個道理,長相如何不是最重要的,只有貨真價實的內在才經得起火眼金睛的檢驗。
我愿如水!
文章立場鮮明,說理有力。作者從材料出發(fā),對三則材料作了取舍,明顯地肯定內在美的價值,但沒有一味否定人們對外表美的追求,行文很有分寸,對外在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順其自然。這樣說理符合“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的要求。
素材精當,說理有力。文章根據(jù)觀點選用精確的事例,使得說理很有力度。比如,首段提出內在美被忽視,緊接著第二段就舉了馬云的例子,兩者的契合度很完美。在第三段,作者提出用人單位更看重能力,接著舉了《紅樓夢》中的例子,很貼切。作者很擅長舉例論證,這樣的例子在文中還有很多。
語句凝練,文采出色。作者遣詞造句很有水平,尤其是語句的內在邏輯自然、合理,比如第五段的比喻說理,作者把追求極致的外在美比喻成油,把追求極致的內在美比喻成水,然后用油和水的關系來分析外在美與內在美的關系,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