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增 程曉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據了極大的部分,而且隨著新課改的進行,閱讀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小說單元一直是初中語文課本中的重要單元,但是很多學生會認為小說不好學,很多老師也沒有真正地重視小說閱讀的教學,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導致學生對小說的興趣下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筆者針對初中小說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
小說是受學生喜愛的文學體裁之一,小說也一直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但是很多學生在進行小說閱讀時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更多的是“看一個熱鬧”,并沒有從更深層次上去理解小說,體會小說的真正魅力。有些教師在小說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同的問題,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這種不重視體現在學生和老師兩個方面。小說的考試考察點不像古詩詞那樣,只要背會就能得分,相反,在考試中出現的小說基本都不會是我們學過的原文。從學生角度上來說,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反正我學了這篇小說,考試中也不會考”,這就反映出這類學生有很強的應試心理;從老師角度上來說,有些老師在進行小說閱讀教學時只是簡單地讓學生了解一下小說情節(jié),并沒有深入、細致地分析,學生對于小說的相關知識一知半解,或者只是學會了一篇小說,沒有形成真正的分析能力,自然也就無法將這種能力應用于其他小說。
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對學生起到督促與引導作用。學生的反應和表現直接影響到一節(jié)課是否高效。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生的閱讀習慣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有的學生堅持每天閱讀,保持著相當大的閱讀量;有的學生卻基本只看課本,課余生活全部圍繞著數理化在轉。這種兩極發(fā)展的習慣會給小說閱讀教學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新課改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但是新課改的要求并沒有完全落實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在中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還是以老師講授式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積極性無法發(fā)揮。在上完課之后,老師會布置一些任務,諸如死記硬背之類的。這就更導致了學生會漸漸認為語文不過就是“死記硬背”,也就造成了學生觀念上的錯誤。
小說的情節(jié)有很強的趣味性,但是想要講好小說卻不簡單。在現在的一些課堂中,很多語文教師在進行小說閱讀教學之前并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只是對小說情節(jié)進行講解,也并沒有制定正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沒有教學目標的指導,教學是無目的的、盲目的。
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小說閱讀教學時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小說,沒有進行拓展。這種不正確的教學方法會影響學生學習小說的效果,由于學生自身經驗的限制,他們并不知道怎么進行更多的小說閱讀,教師若是不對此加以指導,學生輕則不進行課外小說閱讀,更有甚者可能閱讀了錯誤的小說,影響學生價值觀與人生觀的養(yǎng)成。
針對以上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中的問題,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和個人的相關經驗,提出以下相應的解決對策。
首先,要從心理上重視小說。
小說的魅力在于作者通過講述故事讓我們了解某個時代,包括時代的環(huán)境、時代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對初中生來說,受到自身閱讀能力的制約,小說更能吸引初中生。這是小說具備的一大優(yōu)勢。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小說,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
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在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應該發(fā)揮作用,督促學生。比如,有些學生在閱讀時看一遍題目再看一遍原文就認為是理解了文章大意,但是這是不對的,老師應該告訴學生做題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不要為了做題而閱讀;有些學生閱讀時囫圇吞棗,有些卻極為精細地閱讀,教師在這時候就應該告訴學生精讀與略讀的區(qū)別,讓學生學會在不同類型的小說中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再次,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
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從心里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積極性。這種改變首先要體現在講課方式上。改變原有的講授式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甚至是可以讓學生來講課。在這種方式下,看似老師是輕松了,其實是需要老師付出更大的精力去準備課堂,準備好學生在講課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及時答疑。
最后,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明確小說閱讀教學中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不局限于課堂小說還要進行適度的拓展。教師在講課時可以結合課外內容進行小說閱讀教學,也可以給同學們推薦適合的課外小說讀物,這些都有利于小說閱讀教學。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小說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十分的重要。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需要我們制定相應的措施去解決。新課改要求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得到體現,教師要尊重學生,要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無論如何,教師都應該時刻謹記自己教書育人的職責,切記為學生終身發(fā)展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