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峰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雞川鎮(zhèn)金牛學校)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求知欲望,以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去學習。在新課標的革新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得不重視數學文化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知識,其中包含的數學哲理具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對學生來說有著很強的引領效果,教師要抓住這個特點,讓學生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
從古至今,人類對于文化就非常的重視,但對文化的定義也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在哲學家看來,文化從本質上來講師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因為哲學時代的地域等的影響決定了文化的差異,一般來說,哲學思維往往會引起社會制度的變革,與之相伴的便是取締舊文化,傳承新文化。從存在主義來講,文化是人類在某段時間或某個過程的言語以及表達方式,是意識、認證行為方式的體現。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文化的不同定義,但歸納起來就是指文化的運用廣泛且具有人文思想的概念,是生活要素形態(tài)的總稱。
那么,數學文化又是指什么呢?有的學者認為數學文化是探討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方式與發(fā)展過程,這是從狹義的角度來說。從廣義上看,數學文化除了包含上述的內涵以外,還包含了數學家、數學意識、數學歷史、數學之美和數學教育,另外還要數學發(fā)展過程中的人文情感和與社會間的緊密聯系等等。在筆者看來,數學文化應該是第二種的描述內容,數學文化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學歷史,更重要的是理清它與社會、與自然、與其他文化的關系,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理論、技術等。
為響應初中數學新課程的標準,教師應將數學文化作為一個單獨的板塊,并給予特別的重視。國內大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似乎還未真正理解融入數學文化的真正用意,只是單純的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由來。在20世紀初,數學曾有脫離社會文化的孤立主義傾向,并且對今天的中國也存在著不小的影響。由于數學的過度形式化,使得很多學者將其定義為天才的創(chuàng)造物,從而產生了畏懼感,這也就是為何現如今在數學研究上獲得重大成果的人屈指可數的原因。任何人都應該意識到:數學的發(fā)展需要社會的推動,數學的真理需要實踐的檢驗,當然,數學的進步也需要人類文化的哺育。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數學文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數學文化氛圍。
從人類的演變開始,數學就已經存在,它的發(fā)展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化而進化。很多人認為數學的發(fā)展歷史就是數學文化,卻不知數學的發(fā)展史只是數學文化中的一個部分而已。教師應該將數學的發(fā)展史引入到課堂中,即數學的成型時期、常量數學時期、變量數學時期和現代數學時期。初中數學所涉及的數學比小學來說更具實用性,也有很高的教育價值。
比如,初一的一次函數教學,教師可以從函數的演變進程出發(fā)激勵學生,用函數的蘊意使學生得到精神層面的熏陶,以函數模型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引起學生學習函數的積極性,為今后更加高深的高次函數學習打下堅定的基礎。教師也應該注意著重講數學理論和公式都是經過前人排除重重困難和很大的決心而取得的成果,進而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敢于奉獻、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質。學生通過數學的發(fā)展史,可以受到以往數學家的鼓舞,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更好的掌握學習方法。
任何知識和公式的學習如果不注重方式的掌握,都會變得枯燥無趣,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將自己積極向上的一面展示出來,讓學生眼前一亮,因為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是提高數學成績的一個重要前提。同時,教師在引導數學知識的學習時,要創(chuàng)設一個蘊含豐富數學文化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深刻的數學文化中暢游,體驗數學文化的廣闊境界。比如,在教學數學公式之前,可以增添一些趣味性的實踐活動,或者以小故事的形式為學生講解出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以便學生更好地建構數學體系,提升學習效率。
一線教師都具有嚴謹、科學的數學教學思維,能夠很好的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借助數學中所蘊含的精神帶動學生一起探究、一起學習,從而實現教學的高效性。初中階段是學生智力與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優(yōu)秀思想品質的重要時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數學精神深入貫徹到各個數學知識中,以便培養(yǎng)學生務實、堅持不懈、認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數學精神主要包括從事數學活動的思維方法、行為規(guī)范、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等,它是概念、判定、推理、歸納的思維過程,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數學精神作為一種學科精神,不僅是數學本身的意義,同時對整個社會乃至世界的生存發(fā)展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都知道,國家的進步離不開科技技術的推動,如果沒有數學,也就沒有科學,沒有社會許許多多的研究項目,那么一個國家就會因此而退步,成為時間的殘物。同時,數學精神能夠凸顯自我的價值。能夠集中反映人的情感、意志、思維方式和策略等,是數學精神的智力成分。西方一位名人說過:“正是因為數學的學習能嚴格培訓學員,讓他們把握軍事行動的能力和適應能力,使學員在面對特殊情況時保持鎮(zhèn)定執(zhí)著的心態(tài),靈活的運用數學知識在高等軍事科學領域中馳騁?!睌祵W精神能夠教導學生:求真、持善、臻美,教師要積極發(fā)揮數學精神,實現德育、智育、美育,更好的推動素質教育理念的發(fā)展。
數學技能是指學生在前人的研究方法中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與效益性,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比如,初中數學中的因式分解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等解題方法的運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解題難度,提高學生的解題正確率。在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數學技能,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從而完善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學生掌握了這些技能,可以在面對問題時獨立思考,大膽質疑,舉一反三,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動力。研究表明,學生自我掌握學習方法比教師強行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強迫式教學只會讓學生產生反感的情緒。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入不同的數學技能和技巧,讓學生自發(fā)式的投入到學習,從多角度看待問題,實現數學文化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便更好地推動數學教學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教師要積極將數學文化融入到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從數學的源頭出發(fā),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掌握數學。教師在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時,要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以便學生能更快進入到數學文化的教學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