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誠
普通高中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高考也正是突出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我們在高一教學伊始,就選擇以整本書閱讀為突破口,在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為什么要選擇整本書閱讀作為突破口呢?一是因為學生有興趣,愛讀小說;二是因為整本書閱讀可以形成比較完整的文化場域,能夠推動學生認知過程的逐步完善,達成閱讀方法的綜合運用,推動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比如學生梳理人物或事件發(fā)展演變的過程需要線性思維;由一個人物或事物出發(fā),找出與之相關的人物或事物需要發(fā)散思維;探究內容間的對立與統(tǒng)一需要辯證思維,運用不同思維方式完成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過程。
接下來我將以本學期我們年級共讀的 《亮劍》為例,談談我們所做的教學探索。
在2個月內精讀6萬字,自讀37萬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及文學鑒賞水平,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同時結合高考考點,初步教會學生評價人物、分析藝術手法和探究主題。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構建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和方法:速讀、精讀、跳讀、復述等,學會圈點評注,逐步進入整本書閱讀狀況,喚起閱讀興趣。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培養(yǎng)其思辨能力,促進其智慧發(fā)展。讓學生體會亮劍精神,認識到面對困難,明知可能無法戰(zhàn)勝也絕不后退的精神,正是是中華民族應對世紀風云變幻的不竭動力。
教師在此之前做好閱讀預設,即哪些章節(jié)學生應該學習什么知識、哪些章節(jié)應該精讀、哪些章節(jié)應該放手讓學生自讀等。比如第一章李家坡之戰(zhàn)確定為精讀,在本章節(jié)讓學生學會圈點評注,初步理解如何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第二三章學以致用,用圈點評注法賞析野狼峪一戰(zhàn)中描寫自然環(huán)境的作用;前十八章任選一章和電視劇進行對比鑒賞;第三十三章、四十三章精讀趙剛之死、李云龍之死,探究作品主題等。
總之,教師應宏觀規(guī)劃,把課標對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學習目標落實到具體章節(jié)的閱讀中。
基本模式是問題引領、任務驅動、多元反饋。
每周晚自習的第一節(jié)課布置本周閱讀章節(jié)及探討話題 (注意多角度多側面,讓人人有話說。比如:次要人物秀芹、“和尚”、楚云飛等,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進行分析),第二節(jié)課讓學生圍繞話題進行寫作。
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辨識、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基本的語言現象和文學形象,并能有依據、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讀后采取多元反饋的形式。如思維導圖、手抄報、為人物寫傳記、寫詩歌、創(chuàng)作對聯等。學生讀完第一章后,我們要求分析李云龍的人物形象并繪制新一團和獨立團的進攻路線的思維導圖,這樣的閱讀過程既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也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依據文化背景解讀人物的意識。
在整本書閱讀結束后,我們對主要人物進行了專題鑒賞,既讓學生感受藝術形象,掌握作者的寫作手法,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更要求學生體會民族英雄為國犧牲、無怨無悔的革命精神。主要通過小論文的形式呈現。
為開闊思維,我們有意識的進行了比較閱讀。比如把《亮劍》中關于文化大革命的描寫和必修一的課文《小狗包弟》類似的情節(jié)進行比較,還推薦了《許三觀賣血記》中對文革描寫的部分進行拓展延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線性思維、發(fā)散思維、辯證思維等能力,以一本書為典型、其余書為佐證的閱讀方法,教會學生類推,發(fā)現、總結和運用規(guī)律。
我們把學生的部分研究成果用口語活動的形式進行展示。如課前學生把自己的作品用演講的方式與老師同學交流,在此過程中既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增強了自信,豐富了學生的審美體驗。
此外,我們還進行了影視作品與文學作品的對比鑒賞、閱讀微視頻的制作與展播、閱讀報告會等活動。在這些形式多樣的綜合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活動中,學生提高的不僅僅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他們還提升了團隊合作、溝通與交流能力,信息技術素養(yǎng),主動探究、反思等能力。
在學生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后,我們主要對學生采用發(fā)展評價、人文評價,從理解、鑒賞、探究三個層級縱向比較。如把學生開學時對閱讀的興趣、方法掌握和兩個月后狀況的進行對比分析,關注其進步;對經閱讀后的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評價。
同時教師要對課程本身進行評價,如整本書的閱讀目標是否合理,問題設置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寫作訓練能否與閱讀良好接軌,時間安排是否足夠等。
使我們欣慰的是,通過兩個月的閱讀,學生的成長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比如這首由學生創(chuàng)作的詩歌《七律·亮劍》:烽火遍地狼煙起,將士金甲凝血碧。見陵之恥憑勇除,馬革裹尸何所懼?霜刀磨礪殺日寇,亮劍出鞘斬仇敵。固我金甌鋼鐵志,粉身碎骨不足惜!學生擲地有聲的文字證明,學生熱愛我們的國家,他們有舍身取義、為國犧牲的勇氣和決心,他們有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這種通過閱讀形成的堅定志向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最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