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宏
教師的情感素養(yǎng)是教師素養(yǎng)的基本組成部分,而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其積極的情感素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若其知識功底不夠,專業(yè)素養(yǎng)不高,尚可以以客觀原因作為托辭,但若我們?nèi)鼻榉ξ?,教育教學中沒有積極的情感素養(yǎng)則是萬萬說不過去的。
語文課程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nèi)容,對人的精神領域產(chǎn)生著深廣的影響,而語文學科的特點就在于以形象思維和情感思維為先導,讓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產(chǎn)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因而情感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而教師必須先盡力提高自己的情感素養(yǎng),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準確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才能細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美化情懷,完善人格。
首先,語文教師要帶著真情,用心去感受文本,解讀文本,努力使自己成為善感善悟之人。細心揣摩和體會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在解讀文本中,準確體會其言辭美,人情美,通過積極情感的積聚,我們方能在課堂上全力傾情,并真誠地感染受教對象。那些對祖國壯美山河的贊美,那些對人間至情的體味,那些對人生哲理的剖析,無不為我們提供了情感教育的巨大空間。讀《岳陽樓記》,我們領略到洞庭湖的朝暉夕陰;讀《長江三峽》,我們感受到三峽的幽深秀麗;讀《登泰山記》,我們領略到泰山的神奇高峻。教師 “發(fā)諸真情,出于自然”,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用“心”去教,用“情”去導,必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喚得師生感情的共鳴,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筆者曾觀摩過一節(jié)《項脊軒志》的公開課,老師以村頭母親送“我”上學,讓“我”至今難忘的敘述導入,接著老師飽含深情地背誦全文,學生為之動容,課堂始終在濃濃的深情中展開。那啄食鳥的鳴叫,那熟悉的足音,那猶在耳旁的親人的話語,喚起了學生強烈的感情共鳴,一節(jié)課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人生體驗的升華,教師對文本的深入挖掘,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學生,學生方會用“心”去學,去悟。
語文教師擁有了良好的情感素養(yǎng),就會以其多情善悟的心去點化蘊藏在作品中的濃郁之情,營造充滿情感魅力的語文課堂,從而使學生的性情得以陶冶,靈魂得以凈化,讓他們始終徜徉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同喜同憂。譬如講授《我與地壇》一課,只有充分挖掘課文的人性、人生價值的感悟,讓學生在欣賞中學習,感悟課文情理,進行情感交流,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文中一個主要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感受作者作為兒子對母親的深切悼念之情以及母親對兒子那毫不張揚的母愛,并且把握住作者珍惜生命勇于開辟一條走向自己幸福道路的精神,我們可以先播放一首歌頌母愛的抒情音樂《懂你》感染學生,讓學生的情感定格在特定的時空氛圍中,在分析課文時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與母親的生活,喚起他們體諒母親珍惜母愛的覺悟,最后播放陳百強的《念親恩》再次喚醒學生對母親的愛。只有教師的心靈受到了真正的沖擊,學生的心靈才能受到強烈的震撼。
其次,語文教師要善于用激情詮釋責任,遵循學生認知和情感活動的規(guī)律,努力提升自身的情感素養(yǎng)。真正的教育者從來不會想從對學生的教育中獲得報償,這就是教育情感尤其顯得崇高和超越的原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認識活動和情感活動同時發(fā)生,同時發(fā)展的過程,兩者相隨相伴。當然認知和情感活動分別承擔著不同的任務:認知主要解決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而學生在面對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時,必然會有心理感受和情緒體驗,產(chǎn)生愿不愿意學,喜不喜歡學等情感和態(tài)度??梢哉f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找不到離開了情感活動的獨立的認知活動,也找不到離開了認知活動的獨立的情感活動。試想,教師如果像醫(yī)生解剖尸體一樣把文章分解開來交給學生,死板地按固定程序上課,干巴巴地照搬教參,怎么能引起興趣,收到感人的效果?語文教師只有首先有了自己的真情感悟,才能善思善悟,走進教室,方能滿懷激情,“顧盼生情”,點化學子情感的火花,讓知識的構(gòu)建伴隨情感的生發(fā),而內(nèi)化為學子自己的東西,讓他們見師而樂學,在寬容、民主的人文氛圍中,在師生情感的互動中逐步提升文化品位,完善健全人格。
可是,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只注重認知,美其名曰為了應付考試,而夸大語文的工具性,片面強調(diào)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忽視了對教師情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對于學生的情感,或者輕描淡寫,或者熟視無睹,甚或傷害學生積極的情感,這不能不說是我們語文教師的悲哀,也是我們有時難于走出教學困境的根源所在。其實認知和情感互為目的和手段,只有當教師積極的情感素養(yǎng)成為品質(zhì),成為常態(tài),才能使學生的情感價值化、品質(zhì)化。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除了有對本職工作及教育對象的愛之外,還須有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都離不開語文教師富有時代敏銳感受力的素養(yǎng),關(guān)注時代,關(guān)注現(xiàn)代,我們才會有時代的責任感。語文教師要能有見一草綠而感春之生機、觀一葉墜而悟秋之壯美的情感素養(yǎng)。新時代的學生,他們時刻受到新信息的沖擊,教師的情感缺乏了現(xiàn)實的因素,就很難說能與他們產(chǎn)生情感共鳴。語文教師千萬別做“老學究”,要時時注意吸收新知識,新信息,我們的情感應是閃爍著信息時代、市場經(jīng)濟的光芒,它既包含著積淀了中華幾千年文化精華的智慧,又應具有新世紀民族情愫的因素?!伴L袖善舞,多財善賈。”教師的情感素養(yǎng)要求我們能“多情善感”,合上時代的節(jié)拍,方能感染時代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