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川,陳巨中,張曉梅,等
王紅川(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評論家協(xié)會民族民間藝委會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剪紙研究中心委員):與繼紅相識仿佛是上天的安排,當有一天我們彼此需要時,彼此就出現(xiàn)在了各自的生命里。從此,心靈與精神就不可分割了。繼紅為人樸素豁達,文品、藝品、人品俱佳,繼紅也博學多才,滿腹華彩。人到中年,文學和藝術齊頭并進,長期的多方位修為滋養(yǎng)著她,使她的領悟力和藝術造詣不斷提升。繼紅的生命個體,可以說是全方位閃耀著智慧與迷人的光彩。談到她的剪紙創(chuàng)作,更值得用心細說。
她的作品沉積傳統(tǒng)文化之滋養(yǎng),抒發(fā)自身審美之造化,將舊的歷史和新的時代融會貫通,推心置腹,在思考中不斷探索,看不到一絲的牽強和無病呻吟。她的藝術之路的延伸和作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對那些束縛在前,疏于鉆研又懶于實踐的空喊者以及個人衛(wèi)道者而言,無疑是一次次無聲又有力的回擊。
多年來,繼紅在剪紙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一直深研精進著,《中國美術叢書·團花剪紙》《蝴蝶百圖·中國現(xiàn)代民間剪紙》集的出版,充分抒發(fā)了繼紅深諳民間剪紙語境傳統(tǒng)表達的意趣。天真無邪的童年系列彩色剪紙作品,除了人物造型追求稚拙可愛,彩色剪貼的表現(xiàn)手法也獨具藝術匠心?!短旎[心風》系列剪紙作品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無論對自身藝術的發(fā)展而言,還是從現(xiàn)當代剪紙藝術作品的發(fā)展而言,都具有新高度的意義。這些充滿激情和想象力的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為她后來進行聊齋女性人物系列的剪紙創(chuàng)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世上有很多事情是無需反復解釋的,藝術的創(chuàng)作也是同理,一幅好的作品只要展示出來,所有的審美品質、藝術創(chuàng)意、文化內涵等等,都將毫無保留地進入大家的心靈視野,或喚醒、或借鑒、或共鳴,那種種人心對藝術的良好感受自然生發(fā),一切盡在不言中。
繼紅的聊齋女性人物系列剪紙作品就是具有如此魅力的美好剪紙藝術品,這套作品最突出的藝術表現(xiàn)特點就是抓住了剪紙的平面性的語言特征,剪味、紙味盡俱其中。在此基礎上隨心所欲進行表現(xiàn),剔除了繪畫受訓者有意無意在剪紙畫面中對造型總是顧及比例和透視關系的習慣。作品的整體造型和構圖極美,想象力豐富,細節(jié)元素穿插組合巧妙又精彩,再加上她使用深色的漸變色彩,使畫面豐富新穎又不缺乏神秘感和敘事性。
繼紅的聊齋女性人物系列剪紙作品的創(chuàng)作據(jù)我所知歷經(jīng)5年苦旅而完成,幅幅都投射出詩與歌凝魂的美好氣息。其中精品甚多,《聶小倩》造型清麗婉約,《雙燈》所表現(xiàn)的藝術空間黑白對比強烈,《寇三娘》具有程式化的秩序美……總之,作品整體體現(xiàn)作者單純率真的藝術個性。繼紅說:“喜歡簡約、素樸的藝術形象,因為和煽情相比較我更欣賞質樸中蘊含的生機……”這是繼紅自身的審美追求,也是她作品始終體現(xiàn)出來的韻味和氣度。
生于清末的魯人蒲松齡不知道泉下是否有知,時隔千年,自己的文學作品竟然會被一位同鄉(xiāng)女藝術家用剪紙的形式重新進行詮釋,使其形象更豐厚更具文化藝術的魅力。這種浪漫的對接,并非偶然的奇遇,而是繼紅自身文藝范兒所具有的刻意找尋的心性使然。那寄托著豪俠仗義之氣、瀟灑婉約之情的種種故事,如詩如畫,均被繼紅精心布局在剪紙的畫面中,讀她的作品猶如聽到了潛隱的歌聲,寧心靜觀而欲罷不能。
繼紅雅俗共賞的聊齋女性人物剪紙系列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故事中棄惡揚善、忠孝節(jié)義等美好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以圖文并茂的藝術形式展開了品讀經(jīng)典的新趣味,這是對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做出的實際貢獻。
繼紅用心血凝聚成的各時期不同系列的剪紙藝術作品內容選題多樣,有的直抒胸臆,有的遐思緲緲,有的追根據(jù)典……藝術表現(xiàn)別出心裁,輕松浪漫的品味噴薄而出,品她的作品如品一場優(yōu)雅又清新的香茗會,有歌聲相伴,愜意得很呢!
在國家大力弘揚和保護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大好形勢下,繼紅與很多積極奮進的同道們一樣,自覺不自覺地起到了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和文化藝術工作者為人民服務的擔當作用。
—— 《新時代剪紙界的文藝范兒》
陳巨中(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浙江省剪紙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我和王繼紅從來沒有見過面,也無交往,只是一對陌生人而已。為陌生人寫些什么,好像沒有先例,可能是因為作品是人心靈的折射,不了解人,自然不容易寫好對作品的評價。但我想的是,這樣也許更好,不容易陷入先入為主的套路,多一點客觀性。
實際上,我在幾年前就已經(jīng)“認識”王繼紅的,當然,那只是認識她的作品。平時我喜歡看別人的剪紙,并愿意在研究之余將喜歡的作品收集、整理后建一個專門的文件夾,這樣,可以時不時的欣賞。幾年下來就積累了像滕鳳謙、林曦明、申沛農以及像許欣等人的作品文件夾八、九個,而王繼紅的作品也其中,可見我對她作品的喜歡程度吧。
在王繼紅的文件夾里,共收有21幅作品,內容都是和聊齋志異故事有關的。這些作品來自網(wǎng)絡,圖片質量基本上都不好,有的還相當模糊,但這并不妨礙我的喜歡。
我喜歡王繼紅的作品,是有足夠理由的。首先,王繼紅的作品既保留了傳統(tǒng)的格局,又不失當下的韻味,讓人一眼看上去就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讓人情不自禁地感慨,哦,剪紙還可以這樣做的,起碼能給我不少的啟發(fā)??芍^其作品引人入勝,別開生面吧。
其次,她剪紙的表現(xiàn)語言多樣,畫面上不是符號簡單的堆砌或平鋪直敘,她所呈現(xiàn)的一個個質樸率真至美而又有點怪誕的剪紙造型,看得出來源于她質樸的視覺思維方式和民間審美觀念:來自于由程式化和意象造像組成的獨特造型體系;來自于中國的本原哲學和世界觀,因此更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這表明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在駕馭表現(xiàn)語言方面所具有的水平。
再次,她通過這些剪紙?zhí)摌嬌鷦觽魃竦男蜗?,而有意避開傳統(tǒng)民間剪紙常見的擬人、象征、寓意等造型手法,避開借用那些約定俗成的觀念化形象來表現(xiàn)主題,傳遞著豐富的思想情感,來張揚人征服自然或者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一種創(chuàng)造力,以期建立一種理想的世界,來慰藉人們的心靈,鼓舞人們樂觀向上的勇氣。她的每件作品都蘊藏著不俗的文化內涵,抒發(fā)著民間剪紙生命的深刻意蘊。
總的說來,王繼紅的剪紙構圖飽滿、造型簡潔、立意大膽、形態(tài)生動,裝飾意味濃郁。從細處分析,她不僅能夠熟練地運用傳統(tǒng)的剪紙紋樣,又能夠巧妙地將其化之。如在《珊琥》里,我們就能看到一大片云紋恰到好處地應用與變化,層次分明、線條流暢,并被賦予新意。再如《長亭》《溫姬》里塊面與線條的對比,還有其他幾幅部分顏色略加漸變的處理方式,都是屬于她匠心獨運的結果。
我想,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喜歡王繼紅剪紙的理由。
王繼紅曾這樣評論一位作者:“從其大量剪紙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對待藝術創(chuàng)作是嚴肅認真、全力以赴的。就在這些天真浪漫的意象中卻蘊含著一種張力,一種別具深度的理解。一個藝術家的勤奮和謙遜的品質,常常從她的剪紙中流淌出來。這是可以持久的美,可以在時間的長河中反復淘洗而不褪色的美?!蔽矣X得用來說她自己也未嘗不可,似乎更貼切。
——《喜歡繼紅剪紙的理由》
張曉梅(陜西榆林市剪紙學會副主席):繼紅是哪般的女子,是她剪刀下的那般莊重與嫵媚嗎?
莊重如神,媚若狐仙。是她作品里《孤神獨逸》的仙風,還是《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道骨,《淡若海,漂無所止》的詩意境界呢?《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的女子,如《夏花燦爛》怎能不惜不憐呢?
《天籟心風》里《生如蟻,美如神》的女子滿月般的臉輪,一雙清澈的大眼睛,偶爾低垂似乎可以聽到她的呼吸聲,簡潔的身體輪廓由民間剪紙中慣用折疊后的剪痕(打牙牙),璨若光帶,如神的光環(huán),這般的女子真真是美如神。再穿著民間紋飾裝點起來的華麗衣裙,站在曠野繁星下,傾心感受《天籟心風》陣陣的濃濃鄉(xiāng)情,滌蕩靈魂般的暖暖情境……
系列彩色剪貼作品《童年》,是對單色剪紙系列作品《天籟心風》拉長了的記憶,是繼紅在紛繁現(xiàn)實中找尋的一片寧靜,一塊潔凈之地,一種心靈的自由。是的,一切美好都可以慢下來,都可以自由延長,自由縮小,可以是《小花用微笑回報石頭的冷遇》,豁朗后面是另一片天空,另一種視覺詮釋。
書桌燈下如夢似幻的聊齋女性人物系列作品,半羞的嫵媚,半遮的幽怨雙眸,在暗夜中留下哀婉的嘆息聲……
繼紅的剪紙作品在記錄自己女性的體驗,在追溯遠古創(chuàng)世天人合一的遺痕,裝著曠世的奇緣與夢幻,耕作在張張紙間,她就是這般的奇女子。
——《莊重與嫵媚、紛繁與簡潔——王繼紅女性剪紙作品觀感》
李雪松(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藝術基金獲得者、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究竟誰更重要?杜尚說:“藝術家的狀態(tài)比他的藝術更重要!”藝術家的生活境遇和方式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不管是擁抱還是孤離。從藝術傳播的角度來看,藝術家的作品其實是把藝術家隱蔽著的生活帶到光天化日之下,在作品與觀眾的互動中使藝術家的思維和藝術作品的價值更加充分地展示岀來。因此,好的藝術作品與觀者的相遇是一場盛大的視覺歡宴!王繼紅老師的生活狀態(tài)和藝術作品是完美統(tǒng)一的。既便在沒欣賞王老師創(chuàng)作的剪紙作品之前,單看王老師的生活也是藝術的,簡淡隨性、懷素抱樸,若初雪融化于秋水,清沏而靜謐,微微的“冷”會產生讓人舒適的距離感!但每個觀賞過王老師剪紙作品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作品不論繁簡,都傾注了她飽滿的熱情和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意!作為我中師求學時的班主任,王老師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生活中的“冷”和作品中的“熱”,這對矛盾的存在在王老師身上竟如此和諧,猶如冰川覆蓋下熾熱的巖漿。生活中不妥協(xié)的“冷”和藝術創(chuàng)作時的“熱”對我影響至今。以作品影響作品,用生命影響生命,藝術教育的本質大致如此吧!祝王繼紅老師藝術生命常青!
——《生活的“冷”與藝術的“熱”》
張麗敏(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中國古代文學副教授): 和繼紅相識二十多年了。與她相熟,是被她的剪紙吸引,更是由于她的個人魅力。她的性格里,有開朗豁達也有敏感細膩。與她一起,舒服二字最恰當。
繼紅藝術造詣深厚,卻鮮有功利之心。這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現(xiàn)代社會,顯得有點不合群。當眾人津津樂道于市場收益或是沾沾自喜于師從門派時,她沉默。她內心純凈得像個孩子,不喜歡復雜的附加。她把最快樂的心情交給自然,交給她身處的山林或是荒灘。在自然的懷抱里,她享受獨處的歡喜,遠離塵世,無所掛礙。而自然也深深地眷顧著這個充滿靈性的女子,賦予她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奇思妙想。正是這樣的熱愛自然,熱愛生命,才有了童年系列、生命樹系列。她的剪刀在紙上破開的一刻,就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呈現(xiàn)出來。剪尖自在游走,走出來一片自然野趣、生機勃勃。作品里,陽光明媚,暖風吹來。每個人的身體都極為放松,眼神里透著歡快;每根枝條與葉子都自由舒展,充滿生機;每一只鳥每一條魚都無拘無束,任意游自在飛。
這是一種秉持內心、我自來去的灑脫,也是一種把成功看得極為純粹的默默堅守。
繼紅對物質條件幾乎沒有要求,一日三餐,能簡則簡。她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卻從未停止。無心諳于世故的她,愛讀書、善觀察,蕙心通透,對藝術有極強的領悟力。都說她不善言辭,可談起文學談起藝術,她眼里有光,口若懸河。她經(jīng)常讓我想到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于萬物”。繼紅的精神世界是大美世界,有千山萬水,也有晚花獨照;有靜水流深的大氣度,也有雨滴濺落的小歡喜。這是一個隔離在塵世外的詩意世界。
木心說“真正的詩人,在其他體裁上都是詩意的”。繼紅的心齋系列、天籟心風系列、聊齋女性人物系列,都是充滿詩意的作品。繼紅的詩意世界借由鏤空和線條,在明暗與流動間成了詩。這些詩意畫面與鑲嵌其中的詩句、故事,碰撞、交織,然后融合……最終匯成驚訝、欣喜、感動。
當靈感遇上才華,就成了詩。當具體的線條幻化出抽象的詩意,作品便有了生命,充滿了力量。我們欣賞作品的美,感受藝術的詩意傳達,同時,也是在理解一顆純凈素樸的心。
——《詩意的堅守》
陳燕(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 作為一個藝術領域的門外漢,每次看到王老師的作品或者文字時常常生出感動,打動我的并非一事一處,難以盡述,應大致是一種廣闊遼遠卻又無比親近的東西在輕輕敲打著常處于無感狀態(tài)下的心,叮叮咚咚,有節(jié)奏也有聲音。
對剪紙藝術了解的匱乏讓我無法以任何專業(yè)的詞匯對其作品進行描述,只能說一點純屬于個人的感受。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說:“對于我來說,美必須是這樣的東西。它從人生中遮隔我,又從人生中保護我?!弊骷一蛘咚囆g家都是對生活有敏感切膚體味的人,而這種敏銳的感知通過某種藝術形式傳達出來,于觀者而言是美的感受,于作者而言,是他們與這世界和自己交流的方式,是他們的堡壘也是他們的門窗。日常生活中的王老師不善與人交際,時常木訥語塞,用木心先生的話,就是時時處在一種“不知如何是好”的狀態(tài)。而這些與世的頡頏是不能也是不愿,在火樹銀花的人頭攢動中,她選擇了一條看起來更寂寞卻甘之如飴的自在之處,這不是被逼無奈而是自我隔離,心懷珠玉,不必向它處行乞。進入獨屬的剪紙世界,她的豐富靈動,她的恣意張揚,關于美,關于愛,關于生命,都可以坦誠相見,以最無私最絢麗的方式盡情表達。在那個世界中,她是她所能成為的一切。看她的生命樹系列、童年系列、聊齋女性人物系列剪紙作品,女子嬌媚而自有力量,童年憨玩且渾然忘我,那些繁復又有序列的紙上靈動,是自她內心噴薄而出的一個個生命符號,帶著某種近似神圣的使命,傳遞著作者對生命最直接最熱誠的領悟和感動,而這種真粹無疑也傳達給了有幸看到它們的人,我也是那幸運之一。
吳冠中說:藝術創(chuàng)作,要表達真情實感,表達自己心靈的東西。之所以對王老師的作品心有戚戚,正是被一種簡單的真實,質樸的深刻所打動,舍棄所有的捷徑和浮華,以最笨拙也最有效的方式接近內心的本源。風格即人,看王老師的作品如見其人,她的親和自然,她的獨立標格,一個人和由她而生發(fā)的一切如此契合生動沒有第二種樣子,對我,這就是美的力量。
——《你看畫,我看你的眼睛》
王繼紅(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藝術教育系副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淄博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剪紙藝術委員會主任):或許是性格方面的缺陷,我是一個無法在現(xiàn)代生活中駕輕就熟的人。我抗拒那些把捷徑走的大義凜然,把公共經(jīng)驗凌駕于個人經(jīng)驗之上的言行,也從不執(zhí)著于“非如此不可”的成功,我只愿與這個世界保持恰當?shù)木嚯x,沉默、緩慢、獨處,我不想因為親密無間而失去一顆來去無礙的自由心靈。
多數(shù)時候的創(chuàng)作靈感,往往起于一種靈光乍現(xiàn)或是只字片語所引發(fā)的奇異聯(lián)想。正如一張好看的紙,一個有趣的眼神,一個飄然而過的美女,一朵在沉默中舒展身體的小花……然后剪刀從紙的一個角落開始切入并迅速蔓延到四周的神秘地帶,將那些隱匿在紙中的形象一個個拖拽出來。在水流般素樸的日子里,我只是靜靜地等待著腦海中一掠而過的微光,它像漠漠荒野中一道忽然而至的風景,在心海中擦出一串串歡快的浪花。因為它,這庸常的生活里有了眺望和生機,它讓我們免于在欲望的軌道中徹底的墮落,并從容不迫地走向遠方。
對藝術的堅持不等于一直不停歇的動手,也不是一直動腦,而是兩者的牽制與平衡。這樣,當靈感浮現(xiàn)時,迅速地察覺與把握,并捕捉下那一瞬間的感動、愛和戰(zhàn)栗,這已足夠讓人欣喜。在那些大師的作品里,我看到了率真與坦白,智慧與目光,看到了不顧一切的冒著危險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見而表現(xiàn)自己所想東西的勇敢。我確信,在紙上冒險帶來的滿足感要遠比不斷重復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更有趣。是“差異”讓我們獲得了讓他人迅速辨認的特征,茫茫人海中,我們用彼此的“異樣”互相對望。我欽慕那些“在別人的作品之中,就像開向生命的一扇窗子”般的藝術佳作,我渴望向著那片深邃湛藍的方向踽踽獨行。
——《輕風勿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