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芳
(內(nèi)蒙古包鋼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10)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多見于45~70歲中老年人。發(fā)病較急,多無前驅癥狀,治療病程長、恢復慢、預后差、致殘率與病死率高[1]。
氣管切開術(Traceotomy)系切開頸段氣管,放入金屬氣管套管,氣管切開術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難、呼吸機能失?;蛳潞粑婪置谖镤罅羲潞粑щy的一種常見手術。我科于2017年9月成功收治1例大面積腦梗合并氣管切開術患者,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患者李某,男,57歲,漢族,主因“突發(fā)頭暈惡心,言語不清,右側肢體麻木力弱4天”于2017年9月 2日入院。查體,T37.1℃、P97次/min、R20次/min、BP164/94mmHg。神志清楚,言語含糊不清,雙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0mm,光反靈敏。既往高血壓史多年,血壓最高BP210/130mmHg。輔助檢查:頭顱CT示橋腦右側,雙側基底節(jié)區(qū),左側丘腦腔隙性梗塞,右側頂葉腦梗塞。入院后患者呼吸困難明顯,于入院當日在喉鏡明示下自第二第三環(huán)狀軟骨間隙穿刺予氣管插管,紗布縛于頸部固定,套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并予脫水、活血化瘀、鎮(zhèn)靜、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治療。9月16日呼吸機脫機,9月30日封管成功,拔除氣管插管,經(jīng)精心護理,患者無并發(fā)癥,順利出院。
(1)將患者安置于安靜、清潔、空氣新鮮的單獨病室內(nèi),良好的醫(yī)療環(huán)境是防止切口感染的重要條件之一。室溫保持在18~21℃,濕度相對在60%左右。氣管套口覆蓋2~4層溫濕紗布,室內(nèi)經(jīng)常灑水,或應用濕化器,定時以紫外線消毒室內(nèi)空氣;(2)充分濕化:氣管切開后病人吸入的空氣繞開了具有溫潤和溫暖功能的上呼吸道,失去濕化功能,易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常采用下列方法濕化:①加溫加濕器,家屬可自行購買一套,便于濕化;②持續(xù)濕化法,以輸液方式將濕化液通過頭皮針緩慢滴入氣管內(nèi),滴速控制在4~6滴/min,每晝夜不少于200mL。最常用的濕化液有生理鹽水,0.45%的氯化鈉,無菌蒸餾水,以及抗感染類藥物沐舒坦。濕化液的溫度控制在32~35℃[2];(3)每次給病人翻身時拍背,拍背時手作空心狀,自上而下,由外而內(nèi),使病人將深部的痰液咳出,痰液多時,及時用負壓吸引器將痰液吸干凈。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痰液堵塞;(4)氣管切開每日換藥一次,如果弄臟隨時更換,保持切口干燥清潔,換藥時動作輕柔防止套管脫出,并檢查患者頸部及胸部,注意有無傷口感染,皮下氣腫,肺部并發(fā)癥[3];(5)每日生理鹽水擦洗口腔2次,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并發(fā)癥。監(jiān)測傷口有無感染的癥狀和體溫的變化,患者入院后第3天體溫上升最高達38.9℃遵醫(y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后,于第9天開始體溫逐漸回落,保持在36.7~37.1℃[4];(6)經(jīng)常檢查套管系帶的松緊是否合適,系帶結是否牢固,限制頭頸部過渡的伸展,查看氣囊的充盈程度并定時放氣,檢查套管有無脫出,如有脫出及時通知醫(yī)師,協(xié)助重新插管;(7)向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講解預防感染的知識。
拔管應在病情穩(wěn)定,呼吸肌功能恢復,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對氣管切開的依賴心理時,才能進行堵塞試驗[5]。患者于9月22日開始堵管,第1天封塞住1/3,晚上患者感呼吸困難,自行拆除封管膠布,第2天可堅持耐受。第4天封塞1/2,第5天全堵塞,封堵24~48h后患者無明顯呼吸困難,能入睡、進食、咳嗽,進行拔除氣管套管。拔管后的瘺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膠布拉攏2~3d后愈合。
(1)急性期囑患者臥床休息,患者入院后左上下肢肌力5級、4級,右上下肢肌力分別1級、1級,肌張力偏高。安置舒適的體位,保持患者右側患肢體保持功能位,關節(jié)下放置小枕,足底踩于硬物上,防止足外翻。建立翻身記錄卡,每2h翻身一次,適當減少患側肢體臥位時間;(2)向家屬講解及早功能鍛煉,疾病恢復越早的關系,指導進行患肢被動功能鍛煉;(3)按摩患側右側肢體,幫助病人癱瘓肢體進行伸屈活動,指導病人睡前用熱水浸泡患側肢體,促進其血液循環(huán),同時注意水溫,防止燙傷;肢體被動運動方法是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循序漸進[6];(4)告知患者前半年鍛煉尤為重要,在病情允許情況下鼓勵患者使用左側肢體從事自我照顧;(5)遵醫(yī)囑積極應用生物電反饋和超生波治療促進肢體功能康復;(6)床上運動時注意加強安全防護,使用床擋并有專人陪護,防止跌倒,墜床,壓瘡等護理不良事件。
(1)運用心電監(jiān)護儀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如發(fā)現(xiàn)血氧飽和度低于80%,密切注意呼吸道堵塞情況,觀察瞳孔和對光發(fā)射情況,及時掌握病情變化,為治療護理提供依據(jù)[7];(2)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和肢體感覺運動功能,有無神經(jīng)功能異常,使用保護性約束,防止拔管和墜床等意外;(3)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患者既往高血壓史多年,積極給予藥物控制血壓,防止血壓過高,造成腦血管損傷,同時警惕血壓過低引起腦組織灌注不足;(4)遵醫(yī)囑使用營養(yǎng)神經(jīng),促進腦細胞代謝,改善腦循環(huán)藥物,注意監(jiān)測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情況。
(1)加強與病人接觸交流,由于氣管導管的插入,患者暫時不能用口進行交流,同時進食也會受到影響,導致情緒低落、煩躁,甚至一度對治療產(chǎn)生抵觸,指導其運用身體語言,書寫等交流方式,鼓勵家屬多探視,親人的陪護可以幫助其樹立積極康復的心理狀態(tài)[8];(2)向病人解釋所患疾病的性質、預后、治療方案及目的,講解該疾病治療的成功案例,改變以往不良生活習慣,培養(yǎng)樂觀情緒,使其對戰(zhàn)勝疾病建立正確長期的信念。
(1)制定飲食計劃,在患者參與下制定進食的種類,次數(shù),量及食物的溫度;(2)指導病人低鹽、低膽固醇、適量碳水化合物,豐富維生素飲食;(3)控制總熱量,飲食要有規(guī)律,逐漸由流食,半流食,向軟食過渡,鼓勵自己進食,少量多餐,循序漸進[9];(4)進食時應放松氣囊,進食速度緩慢,發(fā)生嗆咳立即停止進食,如有誤吸及時吸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出院后休息3個月,嚴格按醫(yī)囑用藥,有規(guī)律安排作息時間,合理飲食,避免過渡勞累和情緒激動,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和參加社會活動,積極控制原發(fā)疾病和感染,定期檢測血壓和血脂[10]。3~6個月后,適當增加活動,堅持康復訓練,注意量力而行,如有不適及時隨診。
綜上所述,腦梗死合并氣管切開術患者及時采取了氣管切開術,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等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保證營養(yǎng),預防并發(fā)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