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yè)大學幼兒園 何蓉娜
開心是一個熱愛閱讀的大班小男孩,性格正如名字那般活潑開朗。他喜歡一切關于動物的書籍,也常常將自己看到聽到的關于動物的故事分享給大家。一次在閱讀區(qū),開心和他的好朋友悠悠、露露正在討論孟加拉虎的故事。因為一個口誤,孟加拉虎被開心說成了“拉拉虎”。大家都被逗樂了,開心自己也笑了。悠悠調皮地說,怎么還有“拉拉虎”,那有沒有“開心虎”?開心大聲解釋道:“沒有拉拉虎,那是——孟加拉虎!”
之后,悠悠和露露一見到開心,便一起唱著:“拉拉虎,拉拉虎,還有一個開心虎!”剛開始開心也會被逗笑,但幾次過后便有些不高興了。直到接下來的兩天,班里有更多小朋友也學著唱起來,開心開始憤怒了。他掄起拳頭打向了一個小朋友,然后自己抱著頭趴在桌子上哭了。
“何老師,開心打人了!”“何老師,開心哭了!”一時間,大家也都不知所措。在了解了大概情況后,我更想聽一聽開心心里的想法。這一次,我和全班小朋友一起來直面沖突、解決問題。
我向孩子們說明了剛才發(fā)生的事情經過,讓大家了解了問題發(fā)生的原因。同時,待開心情緒穩(wěn)定了,請他走到集體面前。我和他們進行了對話。
老師:我知道你現在還有些難受,可以告訴大家你為什么哭嗎?
開心:我不喜歡。
老師:可以清楚地告訴大家你不喜歡什么嗎?
開心:我不喜歡他們說拉拉虎,開心虎……
老師:你說的他們,指的是誰?
開心:我的好朋友,還有其他小朋友。
此時,開心的好朋友悠悠和露露似乎有話要說。我也請她們來到了集體面前。
老師:悠悠、露露,你們?yōu)槭裁匆@樣稱呼自己的朋友呢?
悠悠:我們覺得這樣叫很好玩啊,可以讓他更快樂。
露露:是啊,我也會給悠悠起小名,悠悠也會給我起小名,我們覺得很好玩。
老師:那你們覺得開心也會很喜歡了?
悠悠:嗯,我們叫他的時候他會笑。
露露:還會追我們跑。
老師:那為什么今天他哭了?
老師:開心,你喜歡好朋友這樣叫你嗎?
開心:不喜歡。
老師:“那你有沒有告訴她們你的想法和感受呢?”
開心:“沒有?!?/p>
老師:“所以悠悠和露露其實并不知道你不喜歡,她們以為你會像她們一樣,覺得這樣很有趣呢?,F在,大家都清楚了彼此心中的想法,我相信悠悠、露露,還有班里更多的小朋友以后都不會這樣稱呼你了。不過,剛才你用拳頭打別人的行為是不對的,不要做傷害朋友的事,要學會用語言去溝通,去解決問題?!?/p>
之后,悠悠和露露向開心道歉,開心也向剛才被他傷害的小朋友道歉,幾個人相互擁抱,大家和解。
在幼兒與同伴的交往活動中,沖突就像一把雙刃劍,可能會給幼兒的身體、情緒等方面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但同時也讓幼兒學會如何以平等的方式合作、協商,提高社交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幼兒應對問題的策略尚處于發(fā)展階段,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導,因此教師介入成為影響幼兒同伴沖突解決質量的關鍵,也成為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一個良好契機。
回溯整個過程,同伴之間的沖突最初來自一個玩笑,又變成了一個誤會,最后升級為一個矛盾。這像多米諾骨牌,從第一塊骨牌倒下,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骨牌倒下,這正如矛盾的擴大和傷害的延伸。而我們在整個環(huán)節(jié)里,其實可以有所作為,在一開始就來減弱或消除可能產生的沖突。
不少孩子在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往往選擇默不作聲,不善于主動向朋友、家人表達感受。因此自己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有時甚至去抱怨和責備他人。案例中的開心,如果最初能大膽清楚地告訴好朋友心中的想法,也許悠悠和露露便不會誤會,也許之后的沖突也不會發(fā)生了。開心最初的行為是既打了人,自己又哭了。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于同情弱者,并主觀地認為怎么你打了別人自己還哭。其實,越是沖突最激烈的時刻,教師越要冷靜和平靜,在停止一切傷害行為后,嘗試去認同幼兒的感受,不論他是強者還是弱者,先給予情緒上的安撫、認同和寬容,再進行下一步的解決。這正如美國高瞻課程中所提到的兒童沖突解決“六步法”,即阻止傷害行為、認可雙方情感、收集相關信息、重述關鍵問題、征求雙方意見和準備后續(xù)支持。在教師合理適切的介入和干預中,幼兒將逐漸學會自己解決同伴沖突,促進同伴關系及師生關系的良性發(fā)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社會領域部分指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fā)展起來的。成人應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也指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學習的大部分內容來自對他們所見、所聽的他人言行的模仿。換言之,兒童的大部分學習發(fā)生在社會情境中,而不是獨處時。兒童模仿那些他們認為能帶來有價值的并且他們希望擁有的結果的行為。因此在解決同伴沖突中,教師介入的方式方法、態(tài)度言語、情緒表達、解決策略等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認知模式和社會行為。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在觀念認識上學習辯證地看待幼兒同伴沖突,判斷并抓住其中的教育契機,也要在行為指導上注意應對策略,發(fā)揮教育智慧,切實地幫助幼兒順利化解沖突,引導幼兒理解社會規(guī)范,學習和運用社交技能,最終促進其社會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