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煜洌
(寧波大學,浙江寧波 315211)
2014年9月,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作為試點之一的浙江省隨后公布了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及時跟進相關措施,率先啟動部分改革項目。2015年4月,浙江省教育廳出臺《關于完善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生成長記錄與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以客觀反映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特長發(fā)展狀況、構建多元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形成實施素質教育長效機制、滿足高校選拔人才需要、促進學校切實轉變育人模式、努力培養(yǎng)學生全面有個性的發(fā)展為指導思想,評價內容包括:品德表現、學業(yè)水平、運動健康、藝術素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1]。浙江省采取全省統(tǒng)一的模式,寫實評價與等第評價相結合,其中品德與素養(yǎng)采用寫實評價,學習能力通過學業(yè)水平測試實現,審美與藝術、運動與健康、探究與實踐、勞動與技能則以等第評價的方式進行。這一文件的出臺,為高校使用綜合素質評價奠定了基礎。
在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中,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學校層面、學生層面,人才培養(yǎng)工作對于高校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而人才選拔又是人才培養(yǎng)的起點。
2017年是高考綜合改革落地之年,高校招生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趨于多元化。在人才選拔上,高校需要的學生不是流水線上千篇一律的標準化產品,而是要有專業(yè)素養(yǎng)、人文情懷和健全的人格。高中學校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是選拔優(yōu)質、綜合性人才的重要參考。高中階段對于培養(yǎng)和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各種路徑的考慮和現實的選擇,相應地,高校迫切需要提高選才的能力,完善適合本校專業(yè)建設發(fā)展的人才選拔模式。
寧波大學自2012年起,已連續(xù)6年通過“三位一體”招收省內本科生。對2012級首屆“三位一體”學生從入校到畢業(yè)的情況進行了跟蹤分析,在高考成績方面:當年招收的“三位一體”考生100%位居所在大類(專業(yè))高考名次后20%,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在第一學期期末成績上,只剩下30%~40%位居大類或專業(yè)成績后20%。在課外表現方面,考生100%參與學生活動,50%以上的學生擔任學生干部、申請入黨、參加各類賽事及考證考級。在出國深造、優(yōu)質就業(yè)方面,考生出國出境比例略高于統(tǒng)招學生。由此可見,通過“三位一體”的招生方式,實現了招收綜合素質比較全面的學生的初衷,完善了學校人才選拔模式。
為適應高考綜合改革,寧波大學對專業(yè)進行了全面的規(guī)劃。2015年,基于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發(fā)展定位和學科的多樣性、綜合性需要,結合學校的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將參與“三位一體”招生專業(yè)定位于長線基礎優(yōu)勢專業(yè)。2016年,又將師范專業(yè)大部分計劃納入“三位一體”招生,為有志于從事師范教育的考生提供選擇機會,也以此通過綜合素質的測試選拔合適的考生。長線基礎類專業(yè)和師范類專業(yè)分類報名、分類評審、分類面試、分類錄取。在面試環(huán)節(jié),根據專家們的反饋,報考學生呈現出來的綜合素質總體優(yōu)異。在最終錄取環(huán)節(jié),生源充足,生源質量得到了保證。
2017年,浙江省已經有43所省屬高校和8所高水平大學試點“三位一體”。這一招生選拔模式的成熟發(fā)展和推廣,為高校探索使用綜合素質評價提供了基礎。
以高考綜合改革為契機,近年來,寧波大學在“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中積極探索高中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方法,注重與高中的對接,報名環(huán)節(jié)設置前置條件,在評審環(huán)節(jié)以中學綜合素質信息作為遴選的依據,在面試環(huán)節(jié)對考生的綜合素質進行進一步的測評。
2016年,寧波大學在報名的條件上,區(qū)分非特長生與特長生。對于非特長生,設定學業(yè)水平測試要求6個A及以上,審美與藝術、運動與健康、探究與實踐、勞動與技能4個方面要求P等及以上[2]。2017年,根據選考科目數量和選考等第比例的變化,對報名條件進行適當調整,非特長生要求5個A及以上,品德表現、運動健康、藝術素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綜合素質評價等第均為B等(含)以上。在A的要求上,寧波大學的門檻并不高,但如此設置,基于學校對哪些專業(yè)放在“三位一體”招生中的考慮。每年,學校會根據招生專業(yè)的設置,相應調整學業(yè)水平測試的要求。自2016年起,考慮到學校在“三位一體”的招生專業(yè)定位于基礎長線專業(yè),師范類專業(yè)又是第一年納入其中招生,這些專業(yè)厚基礎、寬口徑,有利于學生今后進一步深造,但這些專業(yè)并不是社會公眾理解中的熱門專業(yè),因此,學校希望招收一些真正喜歡并適合這些專業(yè)的學生,條件設得太高,生源群體就比較有限,略微放寬一些,給想讀這類專業(yè)的考生一個機會。
根據浙江省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信息,結合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經過對大量書面材料的梳理和反復論證,從中提煉了書面評審的4個維度:一為學業(yè)水平測試,二為考生自我陳述(1 000字的手寫材料),三為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四為參加活動與獲獎、任職情況、興趣特長。在這4個維度中,學業(yè)水平測試公信力最強,考生最容易接受,占比70%,其他3個維度分別占比10%,由學院專家分成若干個組別,每個組別安排3位專家,背靠背對其中一個維度進行評審,并流水作業(yè),合成總分,從高到低,按一定比例擇優(yōu)篩選并確定面試考生名單。2017年,學校又特別研發(fā)了專家網上評閱系統(tǒng),考生隨機分組,使得評審過程更為客觀公正。對于評審專家的遴選,考慮評審內容的相應契合度,例如自我陳述,一般邀請文科學院的專家,考察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綜合實踐活動,一般邀請理工科類的專家;參與活動與獲獎情況,一般會邀請師范類專業(yè)的專家,這些專家與中學的接觸機會比較多,面對學生提交的五花八門的獲獎材料,他們能夠判別出獎項含金量的高低,進而作出分數的梯度區(qū)分。
縱觀浙江省參加“三位一體”招生的各高校,采取的測試方式不一,大體分為結構化面試與無領導小組討論2類。寧波大學一直以面試的方式進行,對考生的中學綜合素質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測評,不分文理、不分專業(yè),重點考察學生的知識面、心理素質、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對社會現象的認知能力等,不涉及高中的學科知識和大學的專業(yè)內容。面試環(huán)節(jié),考生和專家實行封閉式雙隨機策略,每個組別由5位來自不同學科的專家隨機抽簽組成,面試包括材料題和自由問答題2部分。為縮小組別之間的不平衡性,采用了等級制,命題組在試題參考答案中,根據相應等級,給出賦分點。材料題對問題設置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難,體現區(qū)分度。
通過面試,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展現,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得以映射。例如在2016年的面試中,有一個組別的專家在自由問答階段向一位考生提問:你覺得你的父母做過的對你影響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考生回答:在我爺爺生病住院期間,父母全身心地進行照顧,這個事情不僅讓我思考關乎生死的問題,更讓我明白,真正的孝道不是掛在嘴上,而是付諸于行動中。如此,反向推動高中階段對綜合素質的重視,注重對學生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鹊囊龑А?/p>
從報名條件的設定到書面評審的確定,再到面試綜合素質的評定,通過這3個環(huán)節(jié),能夠對一個考生的總體素質作出基本判斷。通過在“三位一體”中探索使用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有以下3個方面的啟示:
第一,勇于實踐,使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具有可行性。在實踐中,綜合素質評價使用最大的難度源自對評價維度的選取、各維度比例的設置以及評判過程中公正性的把握。為此,學校在報名過程中,把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逐條涵蓋,考生要做相應的填報。從考生大量的書面材料中,總結提煉出具有普適性的維度,例如獲獎情況、社會實踐,考生之間具有可比性;有些維度不可用,具有差異性,例如選修模塊、先修課程,高中之間因校而異。在設定維度的基礎上,再確定比例,客觀性強的占比較大,主觀性強的占比較少,使整個評審結果具有公信力。在評審過程中,為了減少主觀性,確保公正性,又對專家進行現場分組,學科背景交叉,并通過隨機分配和流水作業(yè)完成書面評審,最大程度地降低個體對評審結果的影響。因此,只有規(guī)則統(tǒng)一、公正合理,將程序公正與實質公正相結合,才能使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具有可行性。
第二,充分對接,使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更具科學性。“三位一體”已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一考定終身”的單一人才選拔模式,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它是成功的,也是有意義的。根據學校對學生進校以后的追蹤了解,通過“三位一體”錄取的學生,各專業(yè)對生源的滿意度比較高,而且學生的學習后發(fā)力比較強,在社會實踐、入黨、考研等方面占據優(yōu)勢。在選拔過程中,不以高考成績?yōu)槲ㄒ坏暮饬繕藴?,如何提升學校自主測評的水準,使之更具科學性至關重要,對于高校來說,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建立2個方面的對接:一是建立與中學的對接。高校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進行充分調研,聽取中學教師的意見,了解中學綜合素質評價的產生過程;二是發(fā)揮各學院專家的科學論證作用。在審核環(huán)節(jié)上,學生的書面材料存在個體差異性,專家能夠從大量的評審中總結出內在的規(guī)律,并進而對方案本身提出權威的建議,使之得以不斷完善。對于綜合測試的命題環(huán)節(jié),學校尤為重視,因為試題內容直接面向每位考生,命題的水平直接反映出一個學校的專業(yè)水平。學校每年從專家?guī)熘绣噙x命題專家,領導小組結合學科背景、擅長領域、個性特質對專家名單進行商議,命題專家全程入闈封閉命題。對于命題主題的選擇,既需要考慮時代熱點與社會焦點,又需要兼顧城鄉(xiāng)學生的差異,主題的確定采取集體商議,一票否決制;對于具體問題及參考答案的設置,采取分組討論,字斟句酌,反復磨題,精確到每一個標點。在考試環(huán)節(jié),從幾套試題中,進行現場抽題。如此,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將科學選才與公平選才有機結合。
第三,扎實推進,使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產生引領性。從寧波大學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各中學對于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視度和使用情況不一。高考對教學起著“指揮棒”的作用,同樣,高校選才直接對中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起引領作用。高校采用綜合素質評價是手段,其實質目的是反向推動中學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只有制度設計合理,引導方向才能準確。高校要深入研究,科學合理地用好綜合素質評價,勢必對中學重視該項工作具有很強的引導性。
總之,綜合素質評價的形成和使用,對中學和高校來說,都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在人才選拔中,通過對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高校希望搭建起與高中銜接的橋梁,因為在專業(yè)知識方面,大學是中學的進階,對學生進行更為系統(tǒng)化、深入化的培養(yǎng);在綜合素質方面,大學則是對學生進行更為全面化、立體化的塑造。風物長宜放眼量,綜合素質評價有利于中學的培養(yǎng),有利于大學的選才,有利于學生的成長。綜合素質評價,貫穿于高中、高考、高校,其實質是一個前后銜接一體化的過程,因為教育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共同培養(yǎng)學有素養(yǎng)、行有教養(yǎng)、心有涵養(yǎng)的具有優(yōu)秀綜合素質的人才。
[1]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完善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生成長記錄與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EB/OL].(2015-04-22)[2017-12-10].http://www.zjedu.gov.cn/news/142966877625715976.html.
[2]寧波大學.2016年“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章程[EB/OL].(2016-02-01)[2017-12-10].http://zsb.nbu.edu.cn/Article/Index/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