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惠琳
漆黑的夜,渺遠的星,信仰的月,隱入天際。地上的孩子苦苦祈求著,層層云霧中,透出一絲光芒,點亮迷惘的雙眼。
淋漓鮮血染紅沉默身影,在那個壓抑混亂的年代,魯迅向中國人大聲發(fā)問:“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如今一切安穩(wěn),我卻感到風雨欲來的窒息,滿腔不解也化為問句:“中國人失去信仰了嗎?我輩之少年失去信仰了嗎?”
有時候想想也是。
我輩之少年太軟弱了!像受了傷的幼獸,不敢走出封閉的洞穴,只敢在黑暗里呻吟,舔舐傷口。
我輩之少年太迷茫了!潦倒不通世故,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
我輩之少年太麻木了!我們已經(jīng)很久不去用心的柔弱感受美的純善,只會用利益衡量眼淚的珍貴。
是誰讓我們變得如此軟弱迷惘?是人類自己。是因為在人們眼里,靜心讀書,比不上聲色包裝;踏實做事,還不如學會逢迎;崇拜英雄,敵不過娛樂喧囂。
少年,無處尋找信仰安放躁動的靈魂。然而,生無信仰,何以為人?
以科學為信仰,索爾克受盡質(zhì)疑仍將一生獻給科學,研制出脊髓灰質(zhì)疫苗,成為世人心中的英雄,這一切都值得驕傲。然而面對公眾,他絕口不提榮譽。偉大如他,同樣拒絕了撈取財富的機會——為自己的疫苗申請專利。為信仰而奮斗已給他足夠的滿足了,有時,他只想靜靜看白云青草,看健康的孩子歡快地踢著足球——一種絢爛到極致而歸于平靜的情懷。
彌爾頓說:“思想運用極其本身足以使天堂變?yōu)榈鬲z抑或是地獄變成天堂。”常常想,沒有信仰的人是如何制造人間煉獄的?幸而,這里還有許多如索爾克這般的人像希臘神話里的普羅米修斯為人盜取火種,替人類承受鷹啄肺腑之痛。
以自由為信仰,馬克思受盡地主、資產(chǎn)階級的詛咒、驅(qū)趕,他活在巨大的苦楚中,卻從未放棄為人類的事業(yè)散發(fā)光熱。抬頭望著五星紅旗,只覺得那紅色如此耀眼,莫名地令人心酸。為了這份自由付出的豈止是馬克思一人,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
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庇行叛鲋顺惺芰颂嗬Э?,也得到了更多滿足。記得有人問軍人:“為什么會有人放棄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別人的生命?”軍人的回答:“因為保衛(wèi)祖國和人民是我的信仰?!笨窟@份信仰,他們才活得如此偉大。
我們少年,是整個社會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心懷信仰則國家如何不壯美呢?人性有太多的弱點,令人失望。而年輕的銳氣不足以使這個世界的殘酷化為溫柔,卻足以與之針鋒相對。
《法苑珠林》中講:“生無信仰心,恒被他笑具。”無信仰的人,連螻蟻都會嘲笑他。親愛的少年們,別再為瑣事徘徊,用愛和科學筑就信仰:多去讀書,讓文字慰藉我們的靈魂;多去感悟生命的力量,保持信仰的純潔和內(nèi)心的美好。
君不見星河深處,心火不滅。
君不見信仰之名,為愛而生。
美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壯哉,我少年中國,以信仰發(fā)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