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穎
登上武漢的公交車,打開支付寶APP,找到電子公交卡的二維碼,掃描車上的POS機,隨著“刷碼成功”的語音提示,不到0.3秒便完成付費。
能實現只帶手機一“碼”走遍江城,歸功于2017年5月成立的武漢小碼聯城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小碼聯城”)。
“源”來一家人
自出現在公眾視野,注冊于武漢的小碼聯城就帶有濃厚的“螞蟻”色彩。
小碼聯城支付服務依托于螞蟻金服的支付寶平臺。2017年10月,在一年一度的云棲大會上,小碼聯城“微公交”也受邀為大會提供交通接駁服務。這讓不少人感到迷惑:小碼聯城與螞蟻金服到底是什么關系?
事實上,早在小碼聯城成立前,其前身杭州行唄科技有限公司就已經是螞蟻金服出行領域“互聯網+”合作伙伴,主要產品為專注于停車服務的“行唄停車”。在當前的小碼聯城團隊里,包括運營總監(jiān)邱宗昂在內的不少人,都曾是螞蟻金服的員工。
不僅如此,小碼聯城還是支付寶“智慧民生·城市服務”授權合作伙伴和落地執(zhí)行團隊,雙方在信用、資金、人工智能等領域方面還在持續(xù)互補。邱宗昂透露,2017年8月,小碼聯城還獲得了螞蟻金服2億元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
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告訴《支點》記者,當前,移動支付在國內已全面滲入購物、就餐、住宿等場景,唯獨公共交通領域(包括乘坐公交、地鐵等)還是以現金、刷卡為主,這一領域的移動支付正是當下的風口。之所以選擇與小碼聯城建立合作關系,是因為螞蟻金服希望與有相關開發(fā)、運營能力的伙伴合作。
小碼聯城創(chuàng)始團隊大多有交通、互聯網背景。譬如CEO盧祖?zhèn)髟诮煌ㄐ袠I(yè)工作,而創(chuàng)始團隊中則有不少成員來自高德地圖。
在成立初期,小碼聯城的目標是實現公共交通領域的“互聯網+”。公共交通客流量大、移動范圍廣,要保證乘車效率就得做到實時、快速付款,這就對手機和支付機具提出了很高要求。
2016年10月,螞蟻金服發(fā)布了移動支付雙離線技術,即使離線環(huán)境下也可實現支付,解決了支付器具可能存在的信號不穩(wěn)定問題。在雙離線技術基礎上,小碼聯城開發(fā)出適用于公交的移動支付方案。公交移動支付試點在武漢上線后,平均支付速度能控制在0.27秒以內,與實體公交卡刷卡速度持平。
城市壁壘難撼
絕大多數城市都有自己的公共交通集團,而每個城市運營公交的公司不同,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規(guī)范。譬如深圳市就是“自己玩”的典型案例。
2004年,深圳地鐵集團、巴士集團、運發(fā)公司和深圳深港集團投資組建了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簡稱“深圳通公司”)。2015年,深圳通公司全面啟動了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業(yè)務,市民只要持有具備NFC功能的手機,就可以實現手機支付。
帶NFC功能的手機雖實現手機支付乘公交,但支持機型少、難普及。相較之下,二維碼使用成本和部署成本都更低,對此,深圳也有所反應。2017年,深圳市與騰訊合作,推出了“深圳通鵬淘”微信小程序,市民使用“深圳通鵬淘”就可通過二維碼掃碼支付。值得注意的是,“深圳通鵬淘”雖使用了微信的后臺,但仍屬于深圳通公司自己搭建的第三方小程序。
類似深圳市的城市還有很多,對小碼聯城而言,能否充分進入市場、采取何種方式進入市場,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2016年以來,小碼聯城的創(chuàng)始團隊曾先后與多個城市商談合作,卻接連碰壁,直到接洽了武漢市。當時,武漢公交集團正為如何將武漢公交的移動支付做出特色而發(fā)愁。與螞蟻金服對接后,雙方一拍即合,很快就拿出了實施方案,而小碼聯城作為螞蟻金服的合作方與執(zhí)行團隊參與該項目,并在漢注冊公司。
根據武漢公交、武漢一卡通和螞蟻金服2017年6月簽訂的合作協議,到當年12月,武漢主城區(qū)8000臺公交車將全部支持刷支付寶乘車。另外,武漢地鐵部分重點站已支持支付寶購票,高鐵、輪渡、停車、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出行場景,都可實現支付寶付款。
武漢的公交車日均客流為400萬人次,年客運量達14億人次。在這種交通需求基礎上,上線一個月,武漢電子公交卡會員就增長了70萬,隨即成為全國首個突破百萬用戶的城市。預計到上線一年時,這個數字可刷新為600萬。截至2017年11月15日,武漢BRT通道內使用電子公交卡日均進站量已近1.35萬人次,較9月增長41%。
紅包沒了之后
進入武漢后,支付寶曾聯合武漢公交集團、小碼聯城推出刷手機支付寶免費乘公交活動。活動期間,每張支付寶的武漢電子公交卡都有12次免費乘車機會。不僅如此,市民每刷支付寶乘坐一次公交車,付款成功后會獲得一次抽獎機會,抽取不同額度的紅包。
免費、紅包對消費的刺激作用十分顯著。據支付寶數據顯示,2017年8月1日活動當天,電子公交卡刷卡量便達到11.35萬人次,大大超過了此前4萬人次的日均刷卡量。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沒了“福利”,人們還會選擇刷支付寶嗎?
家住徐東的周女士告訴《支點》記者:“自從免費活動結束后,我就很少刷支付寶了。畢竟和刷公交卡相比沒有優(yōu)惠,還不能像公交卡一樣支持免費換乘。”
此后,支付寶又推出了“周五免費乘車活動”,截至2017年12月31日,每周五乘車刷支付寶,都可享4次免費乘車的優(yōu)惠。
據邱宗昂介紹,目前武漢使用支付寶刷電子公交卡的用戶還是以年輕人為主,這與《支點》記者的觀察一致。前不久,記者在在勝利街張自忠站搭乘一輛公交車,當時一同上車的十余人中,只有一個年輕人選擇了支付寶刷碼付款。記者隨機采訪了身邊一位姓葉的阿姨,她告訴記者,除了QQ、微信這些必備的工具外,老年人很少用手機下載別的APP,“下了也不會用”。
“大學生是武漢的優(yōu)勢。年輕人喜歡新鮮事物,并且會相互學習、傳播,2017年9月開學季時,我們就迎來了一撥明顯的用戶增長量。”邱宗昂對此很有信心。
多家“跑馬圈地”
據邱宗昂介紹,小碼聯城已于2017年完成全國十幾個省會城市及30余個二三線城市公交、地鐵二維碼應用,今年預計入駐200個城市。
小碼聯城的擴張態(tài)勢與其同支付寶的優(yōu)勢互補有很大關系。公共交通出行是典型的小額度、高頻次支付場景,線下流量巨大。如今,銀聯、微信支付也紛紛攻城略地,該領域正成為各家必爭之地。
銀聯可謂是最早“撕開”公共交通電子支付入口的玩家。早在2011年,銀聯曾聯合地方銀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金融IC卡多應用,其中公共交通為重點領域。但由于技術和地域限制,當時并未達到互聯互通效果。2016年,銀聯推出延遲聯機交易ODA應用和二維碼應用。乘客既可使用銀聯“閃付”卡、銀聯手機Pay,也可以通過銀聯錢包及銀行APP的二維碼實現支付。
據統(tǒng)計,2016年底至2017年9月,全國有將近20座城市的公交、地鐵已開通銀聯包括銀聯卡、手機Pay、二維碼支付在內的“云閃付”。
2017年7月底,騰訊也加入了公共交通移動支付的場景之爭?;谖⑿判〕绦?,騰訊推出了“騰訊乘車碼”服務。騰訊乘車碼與支付寶電子公交卡類似,也屬于二維碼支付。《支點》記者查看騰訊乘車碼公開的數據發(fā)現,截至2017年11月23日,騰訊乘車碼已入駐了包括廣州、佛山在內的全國13個城市。整體來看,騰訊雖然入場晚,但借勢微信小程序也開啟了快速擴張之路。
面對各家在公共交通移動支付領域的“跑馬圈地”,邱宗昂表示,這一領域屬于公共服務領域,不具有排他性。“市場很大,完全能容得下完整生態(tài)。我們希望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陽光,幫助公交地鐵公司接入更多元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渠道?!鼻褡诎赫f。(支點雜志2018年2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