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江西 井岡山 3436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指出:“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盵1]中國共產黨誕生時,只有幾十名黨員,力量何其弱小。然而,9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領導中國人民沖破種種艱難險阻,使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不斷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而它成長壯大本身就是一個奇跡。這一奇跡舉世矚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探尋其中奧秘。
在90多年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一代又一代優(yōu)秀共產黨人,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彰顯了強大的人格力量。這種人格力量,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無產階級優(yōu)秀品質、共產主義精神境界的凝結、實踐和展示。這種人格力量是時代的靈魂,正義的化身,民族的脊梁,社會的楷模。這種人格力量,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定是中國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制勝法寶。
鄧小平說:“共產黨人干事業(yè),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盵2]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列主義一經傳到中國,就使苦苦求索中的中國共產黨人擁有了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發(fā)展,為民族謀復興的銳利思想武器,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鄧小平說:“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yōu)勢?!?/p>
但是,真理的力量終究要靠人格的力量來實踐和體現,正如恩格斯所說,“槍自己是不會動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彼谡撌鰵W洲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時指出:“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知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薄耙恍┤擞蒙嗪凸P,一些人用劍,一些人則兩者并用。因此就有了使他們成為完人的那種性格上的完整和堅強”。
所謂真理的力量,是指人們認識和掌握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確保實踐朝著正確方向的能力。所謂人格的力量,是指依靠人的信仰、氣質、品德、才智等匯聚而成的影響力、感染力、親和力和凝聚力。一個偉大的執(zhí)政黨,只有掌握正確理論才能為人民指引前進方向,只有具備高尚品格才能贏得人民的認可、尊敬和追隨,兩種力量缺一不可。
人格,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特征等心理品格,是人的志趣、性格、能力和道德品質的綜合反映。人格內涵豐富,大到人生觀價值觀,小到個性習慣,無論大小,對于一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有潛移默化的折射,對于社會生活也有無聲的影響。人格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現象分為心理過程和人格心理兩大部分。心理過程包括認識、情感和意志等過程;人格心理包括人格傾向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傾向性決定著人對事物的態(tài)度和行為,制約著人的所有心理活動方面,諸如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等不同成分和層次。而人格心理特征,指人們在心理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那些比較穩(wěn)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人們的心理過程和人格心理錯綜復雜,導致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而每個人的人格都含有一般人格類型和身份人格類型。前者反映個體對社會的適應性特質,是所有正常人應該具備的;后者帶有階級、階層、身份的烙印,是在社會角色扮演中形成的人格特質。
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格有集體人格與個體人格之分,二者之間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政治共同體,所追求和擁有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情感傾向、行為方式和社會形象,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集體人格,它是黨性的集中表現。黨員是黨的肌體細胞,黨的集體人格要靠千千萬萬黨員的個體人格來體現。共產黨人,是政治稱謂,也是人格象征。每個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境遇,其言行舉止都應該符合集體人格要求,惟有如此,一個共產黨員才算夠格。
理想人格是指一定社會或階級所倡導的道德上的完美典型,是一定社會或階級所普遍景仰和追求的完美人格形象。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群體,對人格理想的衡量尺度存在明顯差異。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具有其他階級政黨無可比擬的先進性。這種先進性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屬性,是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共產黨人的血液和骨髓之中,成為我們共產黨人突出的精神品格。無論是黨的整體,還是黨的成員,在自身素質、思想覺悟、政治行為等方面,都應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充分發(fā)揮先導、先鋒、模范和榜樣的作用。這種作用源自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真理力量,也源自于共產黨人對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和具體表現。這種理想人格既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又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
共產黨人的人格,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健全人格、高尚人格、偉大人格。健全人格是人格的基礎層面,共產黨人首先是社會的普通人,都應具有正常生理心理素質和普遍的社會適應性。而共產黨人作為各階層中涌現出來的優(yōu)秀分子,必須具有高尚的人格,在為實現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的奮斗中,在為社會、為他人積極奉獻中表現出更高的人格水準。這是衡量黨員合格與否的重要尺度和標志,如果共產黨員達不到這個人格高度,就會混同于一般普通群眾。而偉大人格是共產黨人最完美、最理想的人格狀態(tài),是共產黨人中為人民作出杰出貢獻的卓越分子所具備的偉大品質和精神風范,如革命先烈、時代楷模、領袖人物等。
按照經典精神分析學的人格型塑邏輯,人格可以區(qū)分成五種境界,依次分別是本我、自我、超我、忘我、無我。本我,代表人的生物性存在,遵循無拘無束的享樂原則;自我,代表人的社會化生存,遵循有所顧忌的現實原則;超我,代表人的社會義務和責任,遵循合情合理的道德原則;忘我,代表人的利他可能,遵循自覺自愿的奉獻原則;無我,代表人的理性信仰,遵循視死如歸的犧牲原則。
有的學者根據這種邏輯框架,認為共產黨人人格也可以分為以上這五種境界。對此,筆者不能茍同,因為西方理論視野中的“人”是廣義的“人”,而共產黨人是一個具有獨特先進性的政治群體,這種觀點顯然是淡化了共產黨人的政治屬性,模糊了共產黨人與普通人的根本區(qū)別。共產黨人當然難以完全游離于本我與自我之外,但它們不足以體現共產黨人的人格境界。共產黨人只有按照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黨性要求,不斷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才符合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達到高尚人格和偉大人格兩個層次,共產黨人才能真正具備區(qū)別于其他組織成員的鮮明特質。
理想人格集中而典型地體現了特定社會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價值取向,其背后有深刻的思想基礎和思想底蘊。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是黨的政治信仰的呈現,也是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
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進政黨,具有自己不同于其他階級和政黨的理想人格,其最高境界就是未來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面對不同的環(huán)境和任務,具有共同而又不完全相同的具體內涵和歷史要求。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政治舞臺風起云涌、波瀾壯闊,各種政治力量紛紛登臺,而最驚心動魄的是國共兩黨之間的斗爭。那時的國民黨何其強大,曾經長期弱小的共產黨卻最終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原因何在?從毛澤東對抗戰(zhàn)時期國統(tǒng)區(qū)和解放區(qū)的比較中,可以管中窺豹、略見一斑:“利用抗戰(zhàn)發(fā)國難財,官吏即商人,貪污成風,廉恥掃地,這是國民黨區(qū)域的特色之一。艱苦奮斗,以身作則,工作之外,還要生產,獎勵廉潔,禁絕貪污,這是中國解放區(qū)的特色之一。”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wèi)及20余個中央委員先后事敵,國民政府58名將官公開投敵,一些國軍部隊成建制嘩變。國格的淪喪根本上源于其人格的淪喪。而共產黨人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堅持英勇抗日。難怪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第一次接觸毛澤東時,就驚異地發(fā)現中國共產黨人身上有一種不可征服的人格力量,斷言中國的未來就掌握在他們手中。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曾是堅定的“擁蔣派”,但一次延安之行后,發(fā)自肺腑感嘆:“中國的希望在延安?!?/p>
晚年張學良認為國民黨失敗的原因之一,是“沒有中心思想,雖一直高唱信仰三民主義,但真正的三民主義到底是怎么回事,多數人都不知道。”1948年1月,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老實說,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黨都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頹唐腐??;也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的沒有精神,沒有紀律,更沒有是非標準,這樣的黨早就應該被消滅被淘汰了?!笨上?,等他覺悟時,大勢已去。
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的斗爭,是真理力量的較量,也是人格力量的博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立黨之本,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這就是共產黨人的本。”[3]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人格理想的理論基礎和精神支柱,決定著中國共產黨人人格理想的根本性質和發(fā)展方向。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論證了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使命,為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的人格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統(tǒng)一的,同時又是具體的歷史的。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天下為公”和“以民為本”是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倡導和堅持的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文化底蘊。中國傳統(tǒng)倫理中的理想人格思想極為豐富。僅以儒家、墨家為例?!抖Y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尚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鬃影选叭省弊鳛槔硐肴烁竦幕緝热莺妥罡邷蕜t,“仁”的基本含義就是“愛人”,此外還包括犧牲精神,謹慎正派,不怕困難勞苦等等。孟子把“仁義”作為最高的道德規(guī)范,提倡“舍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墨家強調“愛人利人”“兼相愛,交相利”“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倡導利他主義。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內圣外王”的執(zhí)政理念成為千百年來為政者理想人格的基本遵循?!皟仁ァ敝v德性修養(yǎng),屬于內在功力,它是立身之本?!巴馔酢敝v治國平天下的豐功偉績,屬于外在功夫,它是立名之本。這些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包含合理的成分,在一定的歷史階段起到過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中國共產黨人古為今用,批判地借鑒和吸收了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格思想。比如,“三嚴三實”就是傳統(tǒng)仁愛、重義和自強理想人格的飛躍。
科學的思想武裝和深厚的文化積淀,是中國共產黨的人格理想的深厚根基。這種底蘊使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能夠掌握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形成正確的利益觀、生死觀、幸福觀、權力觀。正確的世界觀是共產黨人能夠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把握大勢,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為了實現遠大目標而矢志不渝、奮斗不息。正確的人生觀使共產黨人對人生的意義和追求有透徹的理解,能夠始終做到謙虛謹慎、奮發(fā)有為、勇于擔當。正確的價值觀使共產黨人能夠妥善地處理義與利、權與責、得與失、榮與辱、進與退、生與死,能夠甘于奉獻、正義凜然、襟懷坦白、淡泊名利、勇于犧牲。
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有詩云:“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群行群止看識見?!比藗儗伯a黨從陌生到熟悉,從懷疑到信賴,并不是通過閱讀黨的綱領、宣言、文件來實現的,而是憑借共產黨人的實際作為,特別是身邊黨員的具體行動而達到的。共產黨人遵循理想人格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自覺與自愿相結合,知與行、情與意相統(tǒng)一,既有思想要求,又有實踐標準。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人生觀價值觀的首要問題?!豆伯a黨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國共產黨章程》也明確承諾:“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惫伯a黨人從根本上解決了為什么人的首要問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所謂根本宗旨,就是指最高的、統(tǒng)率一切的價值取向、價值標準、價值原則。共產黨人沒有任何私利,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始終以人民的利益作為判斷一切善惡是非的唯一標準,這是共產黨人鍛造人格力量的根本前提和內在保證。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講述了一個長征故事:在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當年解放軍進入大上海時,官兵露宿街頭這一幕一下子震撼了上海市民,這就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惫伯a黨人應勢而生,順勢而上,時刻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揚天地正氣,引萬眾歸心,使萬川歸海。共產黨奪得政權,取得勝利,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是真理的勝利,也是人格力量的勝利。
實現崇高理想需要培養(yǎng)千千萬萬具有新型道德人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人格結構中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先天是遺傳,后天靠鍛造。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是完全不同于人類歷史上一切理想人格的新型人格,這種理想人格不可能自然形成,必須靠后天的錘煉,一是實踐的磨礪,二是組織的培育,三是自身的修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就是一部理想人格千錘百煉、反復鍛造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應勢而生,趁勢而上,肩負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雙重歷史使命。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fā)展史上的壯麗史詩。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yè)。在近百年的光輝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不僅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而且鑄造了具有豐富時代內涵和民族特點的革命精神。這些精神包括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它們形成于特定的歷史時期,但都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奮進的精神財富,攻堅克難的力量源泉和走向勝利的政治優(yōu)勢。與此同時,它們也內化為中國共產黨集體人格的政治覺悟、道德情操和獨特氣質等重要成分,呈現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敢為人先、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等精神風貌。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數共產黨人為著人民解放和民族復興流血犧牲、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血雨腥風的戰(zhàn)場上,人民軍隊指揮員喊得最響的命令是“跟我沖”。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無數共產黨人,無怨無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遇到困難就上,遇到榮譽和利益先讓。改革開放新時期,無數共產黨人,一切為了人民,真心服務人民,終生踐行黨的宗旨。在任何時候,“我是共產黨員!”宣示的不是身份地位,而是責任、奉獻甚至犧牲。
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面對不同的歷史責任和任務,始終唱響為人民服務的主旋律,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超強人格力量的優(yōu)秀共產黨人。在他們當中,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毛澤東;有“肚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的朱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周恩來;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釗;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有“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的吳玉章;有“甘做革命螺絲釘”的雷鋒;有“心中裝著他人,唯獨沒有自己”的焦裕祿;有“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王進喜。他們是民族的精英,革命的先驅,時代的先鋒,道德的楷模。他們終生信守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價值理念,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用畢生的行動昭示了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的崇高境界。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正是一代代優(yōu)秀共產黨人身體力行、奮發(fā)有為的人格精神,才使黨有了戰(zhàn)勝各種困難、不斷奪取勝利的強大力量。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北仨毲逍训乜吹?,極少數共產黨員理想信念不堅定,黨性錘煉不深刻,嚴以修身不入心,最終都失掉黨的立場、失掉革命立場、失掉人的立場,陷入萬劫不復的罪惡深淵。有的人貪生怕死,在敵人面前投降變節(jié);有的人經得起槍林彈雨的考驗,經不起糖衣炮彈進攻;有的人貪婪成性,腐化墮落;有的人人格分裂,“人前是人,人后是鬼”。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通過不斷增強黨性修養(yǎng)來鍛造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經過長期探索,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五加二”模式的黨建總體布局。加強政治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加強思想建設,不斷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武裝全體黨員頭腦;加強組織建設,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夯實基層組織基礎;加強作風建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加強紀律建設,正風肅紀,反腐倡廉,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黨的規(guī)章制度。中國共產黨不斷得以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形成了一整套管黨治黨的理論和方法,也掌握了一系列培育共產黨人理想人格的經驗和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先進性和執(zhí)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崩硐肴烁裼邢鄬Ψ€(wěn)定的成分,也要革故鼎新,況且人格形成后,受種種因素的影響還會發(fā)生變異甚至扭曲,因而后天的錘煉必須持續(xù)不斷,不能畢其功于一役。當今時代,黨情、國情、世情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zhàn)和考驗,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迫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更加重視以理想、信仰、信念為核心的黨性教育,持續(xù)塑造、維護和完善共產黨人的理想人格。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集中體現,是共產黨人的堅強精神支柱自覺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以實際行動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既是中國共產黨塑造理想人格的不變主題,也是推動時代發(fā)展進步的精神動力。黨性修養(yǎng)是一種政治自覺,每個共產黨員都要不斷錘煉黨性,努力提高共產黨人的價值觀自覺和自信。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
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共產黨人理想人格的必然要求。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根主線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反復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我們要結合新時代的條件和特點,從理論和實踐上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深入全面地貫徹于各個方面,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尋求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凝聚整個中華民族的力量,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繼續(xù)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