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碩
1994年實施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25條規(guī)定,申請婚姻登記的當事人弄虛作假、騙取婚姻登記的,婚姻登記機關具有撤銷婚姻登記的法定職權。2003年實施的《婚姻登記條例》則將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的這一法定職責有所限定,僅對相關材料進行簡單詢問和形式審查,并未對其是否還具有作出撤銷婚姻登記的法定職權作出規(guī)定?,F(xiàn)實生活中,男女雙方只需持本人的身份證、戶口簿,聲稱無配偶,即可申請登記結婚,婚姻登記機關僅對相關材料進行簡單詢問和形式審查。登記手續(xù)簡化便民的同時,婚姻登記也變成當事人的責任自負,重復登記結婚正是其中出現(xiàn)的難以避免的問題之一,成為立法與執(zhí)法的空白,也成為家事審判中處理離婚案件的難點。
一起離婚案件出現(xiàn)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結婚證,認定其中何次為有效結婚登記,直接關系到當事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及債務承擔問題。因婚姻登記機關系國家行政機關,法院無權通過民事訴訟撤銷行政機關的婚姻登記行為,故通常情況下,需首先解決登記結婚方面存在的瑕疵問題或是在離婚訴訟中根據具體情況一并處理。如何保障公民婚姻自由及人身財產權益,合情合理合法處理重復登記離婚案件,關系到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也順應了家事立法的發(fā)展方向。
《婚姻法》第10條明確規(guī)定了無效婚姻的四種情形,即欠缺結婚實質要件的婚姻,事由包括:(1)重婚;(2)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3)婚前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婚齡。同時,《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明確了上述四種關于無效婚姻的列舉是封閉式的,當事人以第10條規(guī)定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男女雙方為了規(guī)避無效婚姻的情形,在簽署婚姻登記機關提供的關于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格式文件時,隱瞞自己的真實自然信息。審判實踐中有兩種常見情形。第一種是使用虛假或真實身份證信息在異地與第三人辦理結婚登記,即重婚,此時法院進行審理的程序,法律已作出明確規(guī)定;另一種情形是當事人未達法定婚齡,向婚姻登記機關提供虛假身份證辦理結婚登記,又在達到法定婚齡后,使用真實身份證再次辦理結婚登記。此種情況的離婚案件在審判實務中如何處理存在分歧,爭議焦點有二:一是提供虛假身份證的婚姻當事人一方能否作為明確被告或原告,即是否符合訴訟主體資格;二是辦理的結婚證效力應如何認定。筆者認為,一方使用假身份證辦理結婚登記的,并不因此當然喪失訴訟主體資格,身份證信息與能否明確其原告或被告身份,并無直接關聯(lián),即使出現(xiàn)了偽造身份證登記結婚的情形,法院也應依職權充分調查取證,查清婚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身份情況,使其享有通過司法途徑行使相關訴權的有效解決路徑,否則有違司法為民的立法目的和宗旨。此種情形下,婚姻當事人雖在辦理登記時存在效力瑕疵,但因其訴訟時已達法定婚齡,無效事由業(yè)已消滅,考慮到雙方申請辦理結婚登記的行為是其真實意思表示,且自第一次登記時即開始履行婚姻的權利義務關系,故可以直接認定第一次登記的有效性。
婚姻當事人雙方可能基于各種原因,先后在不同時間地點進行了數次初婚登記,每次結婚登記使用的證件均真實合法有效,此時婚姻登記管理機關進行形式審查,并無程序瑕疵,均予以登記。此種情況下,婚姻當事人雙方的婚姻關系應當以第一次結婚登記時間為準,后來的結婚登記不能改變第一次結婚登記的效力,這符合我國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有利于維護國家行政機關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以李某、孫某與T市某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撤銷婚姻登記行為糾紛一案為例,原告孫某原戶籍地在黑龍江省T市,原告李某原戶籍地在遼寧省S市,兩原告于2015年11月1日在S市某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并領取了《結婚證》。2016年1月5日,二人又向被告T市某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申請登記結婚,經審查,兩原告符合結婚條件,準予登記結婚,并發(fā)放了《結婚證》。2017年6月,兩原告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T市某民政局作出的第二次婚姻登記。本案中,關于李某、孫某兩人的兩次辦理結婚登記行為,均是其真實意思表示,不存在《婚姻法》第10條、第11條中關于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法定情形,應當按照有效婚姻進行處理,兩人自2015年11月1日在S市某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辦理了結婚登記之日起,即確立了法律意義上的婚姻關系,受到法律保護,非經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不得任意變更已經作出的行政行為登記結果。筆者認為,根據一般訴訟原理,請求確認行政行為無效,不適用起訴期限的規(guī)定,但仍須在適當期間內提起。同時,根據《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guī)定,無效行政行為須具備“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而被訴重復結婚登記的行政行為顯然無違法性,或者說違法性沒有達到這種程度,法院若直接確認重復登記結婚的行政行為無效,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若原告超期起訴,法院應裁定駁回起訴,若原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院應判決駁回訴訟 請求。
一般情況下,此類案件還須在雙方當事人訴訟離婚時通過民事訴訟解決,也避免了增加當事人的訴累并浪費司法資源。當然,若是協(xié)議離婚就不涉及到對重復辦理婚姻登記的相關爭議。
審理重復登記的離婚案件,經常會產生民事、行政訴訟交叉的問題,如《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1條的規(guī)定必然會產生民事、行政訴訟交叉問題,對此存在著不同的解決方式。首要標準應由主審法官行使釋明權,遵循基礎性行為優(yōu)先審判的原則,即當民事和行政案件出現(xiàn)交叉時,誰是基礎性行為,誰就優(yōu)先審理,這不僅保證了辦案效率和質量,也有利于維護司法的權威性和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公效性。
目前司法實務中,解決民事、行政訴訟交叉案件主要的程序法律依據是《民事訴訟法》第150條第5款“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最高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被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所做出裁決違法,民事爭議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審理”??梢姡敵霈F(xiàn)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交叉案件時,從依法公正裁決的角度出發(fā),主審法官應圍繞案件的基本事實及法律適用問題,結合具體案件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仍以李某、孫某案件為例,若其提起民事訴訟,法院是否準予婚姻當事人雙方離婚,必然需要認定其登記結婚時間的基本事實,對其婚姻關系的審查并未超越審判職權。依照《最高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國家機關公文書證具有優(yōu)勢證據的效力,所以,法院會對該民政部門行政登記行為的效力直接予以采信,應認定第一次結婚登記行為的效力,但當事人可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已提起對第一次結婚登記行為的行政撤銷之訴,這就有可能導致不同法院對同一具體行政行為作出有所矛盾的裁決,勢必影響法院裁判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更重要的是,另一方當事人不同意離婚,強調夫妻二人感情基礎牢固,有和好可能性,法院在充分權衡利害關系后,不準予離婚訴請,符合實際,處理穩(wěn)妥??梢钥闯?,在民事訴訟中,對與民事爭議相關的行政行為應作為民事訴訟一般證據進行審查,其審查范圍和強度與行政訴訟有明顯不同,即使民事訴訟中審查出行政行為違法,民事判決也不能直接撤銷該行政行為或確認該行政行為違法,應將民事訴訟中止,等待行政案件裁判后再對民事案件作出 裁判。
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框架下,結婚登記在性質上屬于行政確認行為,對重復登記離婚案件中的數次登記行政行為的審查,法官應當行使釋明權,由當事人選擇并決定是否請求法院對登記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若當事人并未主張關于重復結婚登記的效力問題,法官應依據現(xiàn)有證據及相關事實,認定登記結婚的時間及雙方夫妻共同財產、子女等權利義務關系,作出準予或不準予離婚的判決;若當事人雙方存在準予離婚的法定情形時,當事人請求法院對相關行政行為進行審查認定的,民事審判庭應當中止訴訟,當事人另行提起行政訴訟,并由行政審判庭進行審理,其裁判結果作為民事審判庭下一步審理的依據;若存在婚姻雙方當事人的一方不同意離婚,起訴方也并未提交相關證據證明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或者經初步審理,法院認為當事人具有不應準予離婚情形的,對于結婚證登記行政行為的審查,也就無此必要。具體說來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上述情況不符合“基礎性行為優(yōu)先審理”的原則,即不準予離婚的民事判決與行政訴訟的裁判結果并無矛盾,兩者因彼此并無依賴,沒有審理上的先后順序和因果關系,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可以分別進行審理。第二,有助于促進當前庭審模式從傳統(tǒng)的法院職權主義轉變?yōu)楫斒氯酥髁x的訴訟模式,有利于簡化訴訟程序,提高訴訟效率。第三,法院受理此類重復登記結婚的離婚案件,必然涉及當事人之間的人身財產權益,法律賦予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權利,結合具體的案件審理情況,其民事權益最終可以得到司法救濟。
2012年7月起,全國31個省均已建立省級婚姻登記工作網絡平臺和數據中心,實現(xiàn)了在線婚姻登記和婚姻登記信息的全國聯(lián)網審查,有效的減少了重婚現(xiàn)象及重復登記行為,但由于道德風險法律成本較低、規(guī)范信息網絡的法律發(fā)展滯后等原因,該類案件仍然時有發(fā)生,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并未明確列舉結婚登記程序瑕疵的種類及內涵,對指導處理重復結婚登記的離婚案件不甚明了。從目前司法實務上講,最常見的是婚姻雙方當事人提交的婚姻登記材料有瞞報漏報的瑕疵,這并不同于欠缺結婚實質要件而引起婚姻無效的民事法律后果。如果將符合結婚實質要件但結婚登記程序上有瑕疵的婚姻,均宣告為無效婚姻,不符合我國現(xiàn)實社會生活,有悖于無效婚姻制度設立的初衷,所以不能僅以結婚登記時的程序瑕疵來主張婚姻無效,這已成定論。
數次的結婚登記行為的法律效力當然應受到質疑,必須區(qū)別對待其瑕疵性質及大小,選擇較為穩(wěn)妥的處理方法,發(fā)揮裁判的指引示范作用,才能審慎穩(wěn)妥的解決重復登記離婚案件。如果本案的順利審結并不依賴于其他行政訴訟的審理結果,或不存在《民事訴訟法》第150條規(guī)定的其他中止訴訟法定情形的,主審法官則應采取行政和民事訴訟并行的方式,對離婚案件進行正常審理;只有當兩者的處理結果必須以其中一訴的結果為前提時,法院應向當事人釋明其相關訴訟權利,告知其撤訴、另行訴訟或適用關于中止的有關程序規(guī)定,這樣的處理方式符合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的調整對象、適用范圍等,也能夠全面適當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審理涉及重復登記的離婚案件尤為如此,對于具有明顯違反社會道德、家庭倫理或相關法律規(guī)定情形的,家事審判的主審法官應在審判權限內,查清案件基本事實,通過發(fā)揮司法裁判對社會行為的指引作用,明事實、辨是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不能和稀泥、裝 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