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生
摘要:物理課程的全新理念開創(chuàng)了物理課程改革的新紀元。隨著物理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物理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一線教師在物理課程改革中已經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特別是探究式學習方式在物理課堂中的運用,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當今的評價方式還沒有根本擺脫舊的評價理念的束縛,仍停留在鄄別和選拔的位置上,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出現了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式,課下進行灌輸式,一切仍向中考看齊的現象。使課程改革停留在表面現象上的局面。這勢必會阻礙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
關鍵詞:物理;新課程;評價
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學生的學習如何進行評價,評價什么,對于新課程實施將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它將決定物理課程其他基本理念在物理教學中的貫徹。也就是說它將決定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所以,我認為,評價方式是物理新課程改革中的源動力。
那么,構建什么樣的評價方式才能真正成為物理課程改革的源動力呢?
我是一名農村物理教師,根據我的調查和教學實踐,我的體會是:
一、認真領會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
評價方式決定于義務階段的物理課程培養(yǎng)目標?!段锢碚n程標準》將義務階段的物理課程培養(yǎng)目標定位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由此,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應構建新的評價體系。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我理解就是物理課程應該滿足每個學生發(fā)展的基本需求。使每一個學生通過評價都能看到自己在發(fā)展中的長處,增強學習的信心。
而在當今仍以鄄別和選拔評價方式的影響下,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仍然是在過分注重知識和技能的泥沼中跋涉。盡管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但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探究式仍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另外,當今市場上的大量練習題也誘導學生過分注重知識的積累而輕視探究方式的學習。盡管練習題中也有一些探究式的問題,但千篇一律的題型,使得有些學生已經是記憶猶新。由于它是中考題目,有些教師就在探究式題型上下功夫。他們分析的是這種題型的解法,而忽視探究式的真正目的。這種過分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做法,使一些學生的長處被扼殺在搖籃之中,根本談不上什么發(fā)展。這部分學生由于自己的長處得不到認可,便漸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還出現了厭學的情緒,進而導致他們的輟學。所以,要改變這種現狀,使課程改革順利進行下去,就要求我們物理教師真正領會物理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貫徹執(zhí)行。
二、盡快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評價措施,使全體學生的長處都得以發(fā)揮
如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也是物理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在評價內容上,《物理課程標準》已經說的非常清楚,那就是不僅要評價知識與技能,還要評價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種多維的評價,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有利于發(fā)現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在評價方式上,物理課程標準要求:物理課程應改革單一的以鄄別和選拔為目的的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構建多元化、發(fā)展性的評價體系。這樣的評價方式更有利于學生長處的發(fā)揮,個性的發(fā)展,有利于每個學生的基本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過分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情況還是存在的。這里的原因,我的理解是:第一、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一個學校有多少學生考上重點、有多少學生考上高中是評價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標準。目前的情況是,沒有比這個標準更能說明一個學校的教學水平的其他標準了。所以,不論是教師、學生還是社會,特別是學生家長都特別看重最后的結果。第二、還沒有掌握過程性評價的方法。過程性評價要求教師記錄學生參加了哪些活動、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動中有什么樣的表現和進步等。對學生的評價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很難量化,。在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要把學生的閃光點都記錄在案,這也是一項很大的工程,不方便教師的操作。另外,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出色表現又往往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如何記錄比較難于把握。即使記錄了,一般也是流于形式,在最終評定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時,還是以最后的分數為準。目前,還沒有如何記錄學生成長過程的相關案例。所以,我認為這也是很多人不注重或不進行過程性評價的原因。關于評價的形式,《物理課程標準》中在學生評價建議一節(jié)里建議筆試應該逐步做到開卷和閉卷相結合。我覺得這一建議應該大力推廣,原因是這一做法不僅避免了學生死記硬背,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更重要的是這一做法可以方便量化。以一種大家都熟悉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
總之,新的課程理念要求,不僅要評價知識和技能,還要評價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評價的方式應多種多樣。不同的方式由于不可比,所以不宜給出一個“綜合”的分數或等級。在教學中不能削長補短,以同一個模式要求所有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盡快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更新理念,掌握評價方法,以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投入到教學改革的大潮中,促進全體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促進全體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物理課程標準》 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龍江縣白山鎮(zhèn)中心學校 161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