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亞軍
摘要:在針對學生進行懲罰、懲戒教育過程中,主要的出發(fā)點是為了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扶正他們的品性,健全他們的正確思想觀念。但是從現(xiàn)行狀況來看,由于我國沒有一種有效的針對懲罰、成接的法律規(guī)定,教師群體在對于懲罰、懲戒的認識,還稍顯不足,沒有一定的界定進行。在這種情況下,針對學生的懲罰與懲戒就出現(xiàn)了兩種比較極端的狀況,即放棄懲戒與懲戒失真。本文從我國當前農村中小學懲罰與懲戒教育的現(xiàn)行狀況分析出發(fā),結合本人的一些想法,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反思性的研究。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懲罰;懲戒;教育反思
現(xiàn)今,我們在生活中或是新聞媒體里總會看到教育領域這兩種事件的發(fā)生。一種是,學生對教師進行辱罵,進行毆打。另一種,教師由于過度的懲罰,讓學生的身心受到傷害。這兩種情況已經是頻頻發(fā)生的,這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這也使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重新對這種懲戒進行審視。
一、我國當前農村中小學懲罰與懲戒教育的現(xiàn)行狀況
上面已經提到,當下針對學生懲罰出現(xiàn)的兩種狀況,即放棄懲罰與懲罰失真。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有兩個方面的。
其一,一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說教、訓導的后果存在著擔心的心理,他們害怕會給自己帶來煩惱與麻煩而放棄了教育懲戒,有的甚至普通的說教都不進行。在很多時候,一些教師抱怨自己現(xiàn)在不敢去管理學生,害怕學生由于一些刺激就出現(xiàn)逃學、離家出走等狀況,或是一些更加嚴重的情況發(fā)生。這將會直接連累自己的正常生活。處于這種心理,一些教師就放棄了對于學生的懲罰教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其二,一些教師在針對學生的管理過程中,認為對學生進行重度懲罰是一件非常有效的手段。有著這些想法的教師,還有著進行體罰的傾向,有些時候還會過度的使用體罰。這些都是懲罰失真的一種表現(xiàn)。這在很多時候對于學生是一種心靈加上肉體的一種折磨。
懲罰、懲戒的兩種極端的表現(xiàn),都是懲戒教育的錯誤表現(xiàn),因此我們必須對其進行重視。
二、針對現(xiàn)行狀況的原因分析
1.教學事故的頻發(fā)
我們可以看到,因為關鍵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教師,教育部分都是給予停職或是開除。這種狀況是很普遍的。比如說義務年懷遠縣包集中學的梁老師,由于學生在他的背后粘上了一句侮辱性的話語。當梁老師發(fā)現(xiàn)狀況的時候,感覺自己被侮辱了,隨即與學生進行了扭打。其最終的是以梁老師被開除收場。這件事情的發(fā)生在當時其周邊地區(qū)反響很大,同時在事后的跟蹤調查中發(fā)現(xiàn),這個地區(qū)教師在進行教育懲戒的時候,會有很多估計,他們大多都不愿在對學生進行懲罰。學生也反應教師的管理也開始了寬松了起來。這種事故的發(fā)生,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管理的決心,也是造成教師發(fā)起懲戒的重要原因之一。
2.過于重視懲戒、懲罰的管理形式
一些教師在針對學生進行教育懲戒的過程中,過于重視懲戒、懲罰的管理形式,在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經過理性的思考,直接對學生進行懲罰教育。表面上學生能夠進行改過,但是他們對于學習、教師、學校在心中的地位將會直線下降。一些教師出了用言語上的辱罵,還會學生進行拳打腳踢、罰抄寫、罰跑步的現(xiàn)象。這種重度懲戒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超過了懲戒與懲罰的本質,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制止學生不良行為的發(fā)生,但是由于中小學生叛逆心理的作用,其效果可想而知。
3.教育懲戒立法缺失
我國當前在針對教育懲戒上,還沒有一個嚴格的政策法律標準。以至于在平時的懲戒管理中,容易出現(xiàn)一些爭端。常常會因為教師的想法、學生的行為、家長的想法的一些比較混亂事情的發(fā)生。這就讓當下懲罰與懲戒教育出現(xiàn)的爭端、糾紛,無法進行一個有效公平處理的原因所在。
三、針對寧城中學懲罰與懲戒教育的反思
從實施教育懲戒的執(zhí)行者———教師角度看, 教育懲戒失衡的調適就是要在教育懲戒的不作為與過度濫用教育懲戒間尋求平衡點。針對教育懲戒失衡現(xiàn)狀, 筆者提出以下教育失衡的調適辦法。
1.劃清教育懲戒與體罰的界線
關于“教育懲戒” 的概念, 因目前教育懲戒法并未出臺, 所以暫且沒有官方對此定義; 在學術界雖然對其沒有統(tǒng)一定論, 但有很多解釋, 譬如: 學者黃利智將其定義如下, 教育懲戒是指在不損害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前提下, 依托批評、處罰等方式使違紀者作出反思、內省, 從而認識到自身過失并自覺努力改正的一種教育手段。[3] 學界較為認同的是教育懲戒是按教育教學規(guī)律所行使的教育手段而非目的。筆者認為教育懲戒的出發(fā)點是端正學生的品行、落腳點是完善學生的人格, 故教育懲戒的歸旨為“小懲而大誡”?,F(xiàn)今, 一方面體罰在法律上明令禁止, 另一方面教育懲戒在社會認可度上卻顯式微。社會公眾、學校領導、教師群體中的大多數(shù)人對教育懲戒的認識度及辨識度不高, 有時會在“教育懲戒” 與“體罰” 間加上等號或約等號。其主要緣于我國對教育懲戒權立法的滯后所造成的局面。
2.加快教育懲戒的立法進程
教育懲戒立法關系到我國基礎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關系到千家萬戶子女的合法權益。為了使教育懲戒立法具有合理性和立法后易操作, 國家在對教育懲戒的立法過程中, 可組成一個由一線教師代表、學生代表、教育行政官員、人大代表、家長委員會代表等共同參與的立法委員會,在尊重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尋求立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其次, 立法委員會應延請教育、法律等相關專家學者加以論證。如此操作教育懲戒立法后會得到社會各界的共同認可, 同時也會使得教育懲戒執(zhí)行起來更有效度。再次, 從國外看, 新加坡、日本、歐美等國已有相應的教育懲戒法, 故我國可結合自己的國情加以借鑒之。
3.學校內設置專門的教育懲戒委員會
教育懲戒委員會在教育懲戒法等相關的法律框架下行使相應的權力與職責。其主要職責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接受學生、家長、教師對教育懲戒的申訴并妥善處理, 必要時向上級報告; 二是處理有嚴重違紀或拒不執(zhí)行其老師給予教育懲戒的學生。三是研究本學校的教育懲戒狀況與對策, 指導教師實施妥當?shù)慕逃龖徒洳⒍ㄆ陂_展教育懲戒課題研討會; 四、定期向師生的開展法律、法規(guī)講座。
結語:懲罰教育的目的在于防止和糾正學生的不端行為,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人不可能不犯錯誤,教育者的責任在于如何讓學生少犯錯誤。因此,選擇恰當?shù)膽土P教育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朱麗新.淺議學生管理中的懲戒教育[J].科技資訊. 2011(02)
[2]鄭瓊瓊.懲戒教育的合理性及其實施原則[J].文學教育(中). 2011(03)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縣平泉中學74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