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健勇
【摘要】目的 探討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療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0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20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各100例,采用靜脈注射法給常規(guī)組患兒注射0.2~0.3 mg/(kg·d)地塞米松,1次/d;讓實驗組患兒吸入布地奈德,一次1 mg,2次/d,
4~5 d為兩組治療時間。結果 相比于常規(guī)組,實驗組患兒緩解癥狀的時間和住院時間都較短。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治療急性感染性喉炎方面,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療方法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急性感染喉炎;效果
【中圖分類號】R7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4..01
急性喉炎發(fā)病快,假如不盡快救治會對生命產生威脅,早期的治療尤其重要,消除喉梗阻和喉頭水腫即治療重點。以往經常用到的治療方法即基于感染控制,使用到腎上腺皮質激素,要想防止這種藥物產生副作用,在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治療上,可讓患者霧化吸入布地奈德,這種治療方法效果明顯[1]。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感染性喉炎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為7個月到6歲,其中男112例,女8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和實驗組各100例,常規(guī)組32例患兒發(fā)生吸氣性吼鳴、60例患兒出現犬吠樣咳嗽、10例患兒有聲音嘶啞癥狀。實驗組有30例患兒發(fā)生吸氣性吼鳴、52例患兒出現犬吠樣咳嗽、12例患兒有聲音嘶啞癥狀[2]。比較兩組患兒的年齡和性別以及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
1.2 治療
給實驗組和常規(guī)組都實行綜合治療,并采用靜脈給藥,采用靜脈注射法給常規(guī)組患兒注射0.2~0.3 mg/(kg·d)地塞米松,1次/d;利用高頻霧化器讓實驗組患兒吸入布地奈德,一次1 mg,2次/d,4~5 d為兩組治療時間,安排專業(yè)人員進行霧化吸入,并對患兒吸氣性候鳴和犬吠樣咳嗽以及聲嘶消失狀況進行觀察[4]。
1.3 評定療效的標準
無效:患兒沒有減輕犬吠樣咳嗽和吸氣性喉鳴以及聲嘶癥狀。改善:明顯減輕犬吠樣咳嗽和吸氣性喉鳴以及聲嘶癥狀。痊愈:以上癥狀全部消失[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收集數據納入SPSS 20.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利用“x±s”表示,利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利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的療效
相比于常規(guī)組,實驗組患兒吸氣性喉鳴和聲音嘶啞以及犬吠樣咳嗽的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都要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實驗組均無明顯的不良反應,而常規(guī)組當中有8例出現面潮紅以及興奮,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小兒常見的一種急癥即急性感染性喉炎,一旦患兒發(fā)生這種炎癥,而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會引發(fā)喉水腫和喉梗塞,更嚴重的還會給生命造成威脅。以往是采用靜脈滴注地塞米松的方法來治療喉炎,這種方法容易讓患兒發(fā)生不良反應,而布地奈德這一腎上腺皮質激素是新合成的,能夠有效地使喉頭水腫得以緩解,抗炎性非常強,即便使用劑量小,療效也非常顯著。該研究結果表明,接受霧化吸入布地奈德的實驗組患兒,其吸氣性炎和聲嘶以及犬吠樣咳嗽癥狀消失的時間相比于常規(guī)組的患兒要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患兒接受治療之后均無顯著不良反應。
霧化吸入布地奈德的治療方法不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而且有極強的抗炎作用,可有效緩解病情癥狀,同時能夠避免發(fā)生副作用,可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余芳,林 堯,胡祥英,等.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治療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的臨床觀察[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6):1390-1392.
[2] 盧仕仰,黃從付,劉巧紅,等.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急性感染性喉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
27(2):231-233.
[3] 肖晶晶,農 華,韓 琳,等.兩種方式吸入布地奈德聯合異丙托溴銨治療急性感染性喉炎效果比較[J].武警醫(yī)學,2017,28(2):
143-145,149.
[4] 蘭秀英,朱曉艷,潘淑靜,等.霧化吸入倍氯米松聯合氨溴索治療急性感染性喉炎臨床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3,19(12):1877-1879.
[5] 段世玲.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療小兒急性感染性喉炎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4(1):75-76.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