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姣娜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骨折類型,老年人是股骨頸骨折的高發(fā)群體,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患者由于身體素質的原因,臟器多有不同程度退變,進而導致麻醉耐受性降低,因此麻醉方式的選擇就變得尤為重要[1]。該研究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應用于來我院就診的46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取得較佳的麻醉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1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4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齡63~81歲,平均年齡71.39±6.31歲;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級26例,Ⅱ級19例;骨折部位,左側21例,右側24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18例,跌倒21例,墜落6例。觀察組4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齡64~82歲,平均年齡71.43±6.33歲;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級25例,Ⅱ級21例;骨折部位,左側20例,右側26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0例,跌倒19例,墜落7例。兩組患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經X線、CT等檢查確診,符合股骨頸骨折診斷標準[2];②年齡>60歲;③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④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排除標準 ①排出手術禁忌癥;②排出麻醉禁忌癥患者;③凝血功能異?;颊?;④中途退出患者;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1.4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全身麻醉,采用咪達唑侖0.05mg/kg,丙泊酚1.0mg/kg,芬太尼2μg/kg,維庫溴銨0.1mg/kg進行麻醉誘導,同時給予氣管插管,術中給予瑞芬太尼、丙泊酚微量泵靜脈輸注,維庫溴銨分次靜脈注射,手術結束于患者清醒后給予靜脈自控鎮(zhèn)痛,氟比洛芬酯150mg+100ml含瑞芬太尼1mg,負荷量0.5ml,速率2ml/h,0.5ml/次,共計15分鐘,鎮(zhèn)痛48小時;觀察組患者應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取健側臥位,于2~3腰椎椎間隙進針,給予腰硬聯(lián)合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25G腰穿針,直至蛛網膜下腔,流出腦脊液后注入0.5%布比卡因1.2ml,于硬膜外腔置入導管,依據術中情況決定是否注入利多卡因,對患側的感覺上平面進行調節(jié),術后應用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羅哌卡因150mg+嗎啡3mg+氯化鈉注射液100ml),初始計量5ml,速率2ml/h,0.5ml/次,共計15分鐘,鎮(zhèn)痛48小時。
1.5 觀察指標 ①麻醉效果:記錄兩組患者麻醉后的起效時間、術后完全清醒時間、術后意識恢復時間,并進行對比;②血液動力學: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麻醉后麻醉誘導后10分鐘(T1)、手術結束即時1小時(T2)、術后24小時(T3)血氧飽和度(SpO2)、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水平;③認知功能及疼痛比較: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評分(MMS)評價患者的認知功能,共包括5大項,滿分30分,分數(shù)越高證實患者的認知功能越佳;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疼痛度進行評價,該量表滿分1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患者疼痛感越強;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對比[3]。
2.1 麻醉效果 觀察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術后意識恢復時間及術后完全清醒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對比(分鐘)
2.2 血流動力學變化 觀察組患者T1與T2時間段HR,MAP,SpO2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3時間段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內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認知功能及疼痛比較 兩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72小時 MMS評分及麻醉前VAS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麻醉后24小時 MMS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麻醉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麻醉前后MMS、VAS評分對比(分)
2.4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1例,呼吸抑制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35%(2/46),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呼吸抑制4例,肺部感染2例,惡心2,血壓降低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0.00%(9/4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442,P=0.0220<0.05)。
外力撞擊是導致股骨頸骨折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由于反應遲鈍、髖周肌群退變、骨質疏松等原因的影響,是該病的高發(fā)群體。患者臨床上多表現(xiàn)為疼痛、局部畸形、腫脹等癥狀體征,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發(fā)病率逐年提升,已成為目前嚴重的社會問題。手術能夠有效地恢復患側肢體的解剖復位,并能夠保持穩(wěn)定的內固定,減少臥床時間,促進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方案,麻醉是進行手術時必不可缺的過程,老年患者由于身體素質的原因,對麻醉的耐受性差,而合適的麻醉方式能夠更為有效地提升手術效果,改善患者預后[4]。
全身麻醉是臨床上應用率最高的一種麻醉方式,麻醉藥物進入機體后,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產生抑制作用,使患者痛覺喪失、神志消失、骨骼肌松弛,其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抑制的程度與藥物的濃度成正比,術中能夠進行適當調節(jié),且抑制效用完全可逆。在藥物代謝完后,患者的反射及甚至逐漸恢復,而且其具有術中供氧充分的優(yōu)點,臨床應用范圍廣泛。但是,由于術中需要機械通氣,多需給予氣管插管,而在此過程中的操作均會影響患者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增加對機體的創(chuàng)傷,進而導致血液動力學變化,提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患者年齡較大,機體各臟器功能退變明顯,造成藥物代謝慢,導致患者術后恢復慢,影響整體麻醉質量[5]。
腰-硬聯(lián)合麻醉是指聯(lián)合應用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腰麻是蛛網膜下腔麻醉與脊椎麻醉的簡稱,通過將藥物注入蛛網膜下腔,對部分脊神經的傳導功能進行阻斷,以起到麻醉的效用。硬膜外麻醉通過將藥物注入硬膜外腔,對脊神經根進行阻滯,麻痹其支配區(qū)域,產生麻醉效果,兩種方式聯(lián)合應用,相互協(xié)同下,進一步提升麻醉效果,完善術后陣痛療效,有效縮短麻醉起效時間,降低疼痛度;且由于患者能夠在術中保持意識清醒,故術后的意識恢復時間及完全清醒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其在手術過程中無需對患者進行插管拔管操作,減少了對機體的刺激,血流動力學能夠有效維持穩(wěn)定,降低了機體的應激反應,進而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認知功能障礙是老年術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最為常見的一種,認知功能障礙的出現(xiàn)導致患者術后恢復較慢,延長住院時間,不利于預后,應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的患者,由于術中能夠保持清醒,在出現(xiàn)不適時能夠及時訴說,及時解決,顯著降低危險系數(shù),最大限度避免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7]。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麻醉前后MMS評分均無顯著波動,亦證實了這一觀點,與國內文獻[8]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腰-硬聯(lián)合麻醉通過降低機體的應激反應,減小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完善鎮(zhèn)痛效果,應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效果確切,顯著提升麻醉質量,促進認知功能恢復,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李洪亮.探析腰硬聯(lián)合麻醉與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手術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22(s1).
2 張玫,馬中原,周愚,等.不同麻醉及術后鎮(zhèn)痛方式對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16,29(10):97-100.
3 吳友華,曹偉.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腰硬聯(lián)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5):4296-4297.
4 張勇.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手術中的應用觀察[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6(4):589-592.
5 孫少杰.全麻與腰硬聯(lián)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手術的效果對比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5,14(22):1913-1915.
6 張海霞.腰-硬聯(lián)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手術中的麻醉效果[J].吉林醫(yī)學,2015,36(14):3019-3020.
7 張健敏,何永津,徐慶微,等.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手術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與全身麻醉效果比較[J].臨床醫(yī)學,2015,35(11):68-70.
8 楊少平.腰-硬聯(lián)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麻醉效果的對比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6,37(9):222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