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仙
【摘 要】目的: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管理中采用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從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間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選取研究樣本,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患者在一般護理基礎上給予風險護理管理。結果:①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評分組間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正面情緒評分較高,負面情緒評分較低(P<0.05);②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組間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較高(P<0.05)。結論:在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采用護理管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情緒質量,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血液透析;風險管理;護理管理;臨床效果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hemodialysis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 80 case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isk nursing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nursing.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motions and negative emotion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includ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positive mood scores and negative mood score lower (P<0.05);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management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can improv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qualit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Key words] hemodialysis; risk manag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clinical effect
【中圖分類號】R4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01
血液透析主要是利用半透膜原理[1],將患者的血液與透析液融入到透析器當中,并且利用血液中的代謝產物暫時代替患者腎臟的排泄工作,將患者病毒性物質排出體外[2]。而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過程中需要針對血液透析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情況進行分析,探究應對方法。本次研究對本院80例采用不同護理管理方式的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分析,探究風險管理的應用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本院80例急性血液透析患者。研究時間: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組方式:采用隨機選取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举Y料: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1-72歲,年齡均值為(51.1±2.3)歲;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2-71歲,年齡均值為(58.2±2.1)歲。納入標準:①同意本次研究患者、②年齡在18周歲以上患者、③本院血液透析患者。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②意識模糊患者、③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兩組患者從一般資料方面分析,差異不構成統(tǒng)計學標準(P>0.05)。
1.2 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風險護理管理干預:
1.2.1 風險因素
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會對患者溶質進行大量清出,從而使得患者血液溶質濃度迅速下降,同時促使患者血漿滲透壓下降,腦組織滲透液增加,大量水向患者腦組織進行轉移,使得患者顱內壓顯著增加,改變顱內pH,因此會導致患者血液失衡。在血液透析當中由于血流速度加快,使得患者血液中的HCO3增加速度加快,HCO3屬于一種可通過血腦屏障的物質,具有就診患者pH的作用。但如果pH糾正速度較快會發(fā)生腦脊液及腦組織反常性酸中毒,引起腦水腫癥狀。長時間的血液透析會使得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可有效糾正酸中毒事件,并且動脈血中pH得到升高,但是腦脊液中的pH值顯著下降,使得患者出現(xiàn)腦水腫。在血液透析完成后,由于患者酸中毒現(xiàn)象已被糾正,增加了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患者會出現(xiàn)腦缺氧的現(xiàn)象。
1.2.2 護理方式
心理情緒護理: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治療周期較長費用較高,讓患者產生不配合治療、不愿意接受透析等現(xiàn)象,因此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共同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心理壓力,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讓患者明白透析治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讓患者感受到治療的信心與家庭的溫暖,給予其治療的勇氣。很多患者由于無法忍受透析過程中的不良反應而放棄治療,對此護理人員應在透析前為患者進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克服患者恐懼的心理。endprint
癥狀護理:選擇準確的透析液濃度,透析起始流量控制在90ml/min左右,隨后逐漸增加,最后控制在200ml/min左右,保證血液透析中的鈉平衡。在王其玉等[3]研究中,將透析液的濃度始終保持在140mmol/L左右,起始的濃度在148mmol/L,最終控制在132mmol/L。相對于常規(guī)透析濃度而言,患者胃腸道反應及嘔吐癥狀顯著減輕,因此透析液的優(yōu)化配置在預防失衡綜合征中具有顯著效果。血液透析過后,患者酸中毒被糾正,肌酐水平顯著下降,容易引發(fā)腦水腫與腦缺氧等癥狀,進而形成失衡綜合征。因此在患者透析前先要為其測量血壓與脈搏,透析起始流量控制在90ml/min左右,隨后逐漸增加,最后控制在200ml/min左右,每次透析超濾在4kg以下,血流量小于200ml/min,透析時間控制在3h以內,盡量減小透析次數(shù)。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干預,方法略。
1.3 觀察標準
①心理情緒評分、②患者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比較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 22.0,分析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以t與檢驗。當P<0.05時,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情緒評分
觀察組患者正面情緒評分為(40.96±5.34)分、對照組為(36.88±9.61)分;觀察組負面情緒評分為(38.22±12.37)分;對照組為(47.16±10.24)分。
2.2 患者滿意率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組間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較高(P<0.05)。
3 討論
血液透析的主要發(fā)病原因為腎臟無法維持人體基本的代謝功能[3],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管理而言,既要從生理角度出發(fā),保證患者的飲食、體質能符合治療的需求,又要從心理的角度出發(fā),調整患者的治療心態(tài)[4],緩解患者由于治療帶來的壓力。而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中由于患者體內毒素清除過多、血流速度較快或透析時間過長等問題出現(xiàn)不良癥狀,因此在護理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采用風險護理管理措施[5],對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事件進行預防與分析。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評分組間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正面情緒評分較高,負面情緒評分較低(P<0.05);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組間差異顯著,其中觀察組較高(P<0.05)。
本次研究得出,在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采用護理管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情緒質量,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李姮瑛,李密.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07(21):66-68.
曹建俠.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1,(10):1388-1391.
陳燕萍,徐連芳.風險意識在基層醫(yī)院血液透析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23(15):1385-1386.
余少英.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實施方法與效果[J].全科護理,2017,15(21):2661-2662.
袁紅芝,賈維力,馬琳,等.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