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鵬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音樂教師要把嗓音保護的常識作為一項重要內(nèi)容來講授,因為小學生缺乏科學的演唱方法,對嗓子的保護沒有正確概念,我們許多小學音樂教師對這方面的內(nèi)容往往忽視,只注重歌曲內(nèi)容的學習,缺乏嗓音保護的常識教育,造成對小學生嗓音不必要的傷害,所以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我們要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把這方面的內(nèi)容滲透到教學活動之中,為小學生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奠定最首要的基礎。
一、專注中低聲區(qū),控制音量
小學生在歌唱中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大聲喊唱,尤其是在歌唱高音時,因為方法的不正確會出現(xiàn)聲嘶力竭喊唱的現(xiàn)象,為了改正學生的這種錯誤,幫助他們保護自己的嗓子,我們在中低聲區(qū)可以注重音量控制的訓練,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形成科學的歌唱方法。
例如,在學習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時,我對學生的音量控制進行了專門的訓練。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高音區(qū)輕松歌唱,我在歌曲前半部分的中低音區(qū)進行了科學的訓練,我強調前邊樂段的情感投入,讓學生深刻理解歌詞內(nèi)容,將歌唱的聲音唱得輕柔優(yōu)美,為了達到這種演唱效果,我結合歌詞內(nèi)容:“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歌曲的歌詞展現(xiàn)了夜晚中孩子依偎在媽媽的懷中,聽媽媽講那些過去的故事的幽靜畫面。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歌詞內(nèi)涵,唱出夜晚的寧靜安詳,我結合課件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將學生帶入設定的情境之中,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生動的示范讓學生感知正確的歌唱方法,注重在歌曲的起音部分輕聲地引入。教師訓練學生輕聲的歌唱方法,同時灌輸給學生輕聲歌唱對嗓音的保護作用,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在循序漸進中學會帶情感的輕聲歌唱。
為了保護學生的嗓子,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歌唱習慣,我們可以通過中低音區(qū)音量控制的訓練,讓小學生學會高音區(qū)輕松歌唱的方法,避免了他們歌唱當中的錯誤喊唱,對小學生的嗓子起到了很好的保護措施,讓他們在情感投入的輕聲歌唱中學會科學的演唱方法。
二、注重科學練聲,磨煉音域
小學音樂課堂要注重科學的練聲,要通過發(fā)聲練習來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歌唱方法,在練聲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音域拓展中的循序漸進原則,在科學的發(fā)聲訓練中逐步拓寬音域范圍,切不可急于求成,不講漸進原則,這樣勢必會對小學生的嗓音有所傷害,所以我們在開展教學訓練時,一定要考慮在小學生的音域能力之中進行科學的練習。
例如,在學習歌曲《七色光之歌》時,我就在歌曲學習前的發(fā)聲練習中,針對音域的拓展訓練進行了科學的練唱。我讓學生在“sol fa mi re do”的下行旋律中進行字母“u”的發(fā)聲練習,將音域范圍設定在小字一組的do到小字二組的mi,讓學生跟隨鋼琴進行練聲,在發(fā)聲訓練中,我提醒學生輕聲歌唱的方法,注重小學生嗓音的保護。進行完“u”音的發(fā)聲訓練后,在下行旋律不變的情況下,我把發(fā)聲練習的字母“u”變成字母“ma”,而音域范圍較之上一次有所擴大,從小字組的si到小字二組的fa,高低音各自擴展了半個音,音域的范圍整體擴大了一個全音,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依照學生的能力范圍,逐步展開拓展。同樣在進行發(fā)聲訓練的過程中,我也要采用半音半音升高的模式,不要一下子就升高一個全音,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在演唱中找到音準,也有利于學生嗓音的保護,讓小學生在科學的訓練中逐步拓寬自己的音域范圍。
學生音域的范圍是可以開發(fā)出來的,這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需要我們音樂教師長期科學地進行訓練,我們要抓住發(fā)聲訓練這一時機,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違反規(guī)律,急于求成,在保護小學生嗓音的前提下,逐步拓寬小學生的音域。
三、選擇適宜作品,培養(yǎng)樂感
我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時常會結合一些課外的音樂作品展開學習,對于這些課外輔助音樂作品的選擇,一定要注重適宜為主,不要選擇一些小學生學習理解相對困難的作品,對于一些專業(yè)性要求較高的歌曲,學生們很難駕馭,對學生的嗓音也會有所傷害,所以選擇適宜的音樂作品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學習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時,我在歌曲的學習過程中就結合了課外的一些歌曲,來生動音樂課堂,比如,在課堂新授歌曲的導人環(huán)節(jié),我引入了韓紅的《家鄉(xiāng)》這首歌,通過這首流行旋律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本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的興趣。西藏有很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我們可以結合一些適宜的作品,結合到課堂中進行學習歌唱,但在選擇歌曲時也不能盲目,不能毫無目的性地隨便引入,內(nèi)容不適合兒童的歌曲不能選擇,難度系數(shù)太大的歌曲也不宜選擇,要選擇一些適合兒童成長,適合兒童歌唱的歌曲,《家鄉(xiāng)》這首歌就比較合時宜,它的音域范圍不高,內(nèi)容和本課歌曲緊密相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本課歌曲的思想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選擇適宜的歌曲無形中對嗓音也起到了保護作用,避免了歌唱那些超出學生能力以外的歌曲時,對小學生聲帶發(fā)育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我們要滲透給小學生以情帶聲的情感歌唱方法,逐步提升小學生歌唱能力。
音樂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課外歌曲的結合是為了更好地為本課歌曲的學習服務,適宜的歌曲學習會幫助小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阻礙本課歌曲的教學開展。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且以保護學生的嗓音為前提條件,進行課外歌曲作品的學習,學會在適宜的歌曲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感知力。
四、制定科學計劃,保護聲帶
小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他們在歌曲演唱中為了突出自己的聲音,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就使勁地歌唱,不注意自己聲帶的保護,一節(jié)課下來,會造成嗓子的極度疲勞,長期不注意,可能就會發(fā)展成嚴重的聲帶病變。
例如,在學習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我就在歌曲的學習過程中,制訂了科學的學習計劃,既保證學生學會歌曲,又注重統(tǒng)籌安排中學生嗓音的保護,讓小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我在學歌視唱的環(huán)節(jié)后邊安排了節(jié)奏互動的環(huán)節(jié),這樣的安排是為了讓學生在節(jié)奏訓練中進一步鞏固視唱中節(jié)奏不準的樂句,并且也是為了讓學生在視唱過后休息一下自己的嗓子,過度地用嗓會導致聲帶疲勞,對小學生的聲帶會有所傷害,所以我們在教學課程安排中要有計劃,避免小學生聲帶長時間不間斷地歌唱。如在歌曲試填歌詞的環(huán)節(jié),我穿插了聆聽活動,要求學生安靜地聆聽,找到自己歌唱當中的不足,然后再去歌唱,再去對比聆聽,這樣的聽與唱的穿插安排會更有利于學生精準地歌唱,也對小學生的嗓音起到了保護作用。除此之外,我還教給學生放松聲帶的多種辦法,讓他們在每次歌唱結束時對聲帶進行放松,這種良好的習慣會幫助小學生進一步保護自己的嗓子,防止不科學用嗓導致的聲帶病變。我為了讓學生重視保護自己的嗓子,還在課堂中針對聲帶病變對學生進行了專門的講解,讓他們明白保護嗓子的重要性,并在專業(yè)的講解中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聲帶,做到科學用嗓、巧妙歌唱,逐步形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歌唱時間過長會對聲帶造成一定的傷害,為此,我們音樂教師在課程學習的安排中要講求科學的計劃,要讓課堂活動更豐富靈活,不要只局限于歌唱這一種形式,要開展各種訓練活動穿插在歌曲學習的過程中,這樣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嗓子,避免長時間的疲勞歌唱。除此之外,我們還應逐步灌輸給學生嗓音保護的小常識,讓學生懂得嗓音保護的重要性。
總之,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教師要把保護嗓子的內(nèi)容科學地滲透到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從小形成保護嗓子的意識。教師的教學方法中也要體現(xiàn)歌唱的科學性,既要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又要不違背嗓音保護的原則,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讓小學生重視嗓音保護,學會科學地歌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