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飛炮
《科學課程標準(3~6年級)》提出新課標提出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探究式學習,而這種探究式學習是成就在學生愛學、樂學、主動學習的基石上,因此創(chuàng)設科學問題情境一定是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關鍵,是學生提升核心素養(yǎng)尤其是思維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前提和源泉。因此,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教學情境,才是教學得以成功和優(yōu)化的保證。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使學生樂于學習?!倍K聯(lián)蘇霍姆林斯基也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動具體的描述:“所謂課上得有趣,一定要做到:學生帶著一種興奮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好奇,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綜合而知,孩子的學習需要情境的創(chuàng)設,孩子的興趣更需要興趣引發(fā)。情境教學以一定要以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為主線,根據孩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講究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yǎng),以形成主動發(fā)展的誘因,提倡讓學生通過操作,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
小學生認識世界的一種有效方式之一那就是玩游戲。利用游戲情境可以避免學生精神分散、解除疲勞,增強了科學學習的趣味性,從而使學生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學習,掌握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使學生樹立了勇于探索的勇氣。
例如,在教學《金魚》一課時,先讓學生猜猜謎語:“圓眼睛,闊嘴巴,尾巴要比身體大。碧綠水草襯著它,好像一朵大紅花?!比缓蟪鍪久利惖慕痿~圖片,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再如,在教學《造紙》的內容時,創(chuàng)設了一個“做回小老師”,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利用媒體來邊展示邊介紹給其他的同學,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二、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在“講”中學
曾經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崩秘S富的史料來創(chuàng)設情境,集扣人心弦,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為一體,同時,聽故事本身就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樂意接受,對于故事中提出的問題,也有很濃厚的興趣去思考。教師正是利用了學生的這一情感因素,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通過故事的設疑,培養(yǎng)發(fā)現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授課內容,適時適度地多講一些生動有趣的名人逸事、歷史故事,看一些科學家的照片或插圖,能夠使學生終生難忘,他們會追蹤科學家的思維,去體驗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境界。
例如,教《電流》時,結合課文教師精彩地“開講”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的故事;教《生物進化》時,精講了科學家達爾文從小熱愛大科學,總是能常到野外捕捉昆蟲,尋找礦石,揀拾貝殼和采集動植物標本的故事;教《水的壓力和浮力》時,又“講”述阿基米德從浴桶水溢出來的啟發(fā)而獲得一種“感悟”,發(fā)現了物體的沉浮規(guī)律的故事……這些豐富的史料,這“講”故事既是一種傳遞又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魔力。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悟中學
著名科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科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崩纾獭稓庀笳緟⒂^》一課,教師提問:每天我們都能聽到天氣預報,哪位同學知道這天氣情況是怎樣測到的嗎?今天我們就去氣象站參觀,請那里的叔叔、阿姨給我們介紹。講科學的奧秘一課時,提問:夏天下大雨時,看到閃電不久,就聽到雷聲,你們說說閃電、打雷是同時發(fā)生的還是非同時發(fā)生的?講到《能源礦產》時,聯(lián)系生活中燒的千萬現象、汽油是什么形成的?……借助這些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情感,使學生感悟到科學就在身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成為科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
四、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讓學生在動中學
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動起來、做起來,激發(fā)他們通過腦、眼、手、口等多種感官參與,積極樂意地去探索發(fā)現,去感受,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實驗動手是一項興趣盎然的活動,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科學課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取靈活多樣的實驗方法,巧妙地安排新異有趣的實驗,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創(chuàng)設寓教于樂情境,讓學生主動動起來、樂起來!如在教學《大氣壓力》一課時,做了一個演示實驗。先將一個茶杯裝上半杯水,用一硬紙片將瓶口蓋住,手按住硬紙片,再將杯口向下倒置,松開按住紙片的手,結果紙片掉下,水全部流了出來。接著,我還用這個茶杯裝滿水,蓋上硬紙片;然后問學生:“若我這杯水杯口向下,杯里的水會不會流下來?”同學們都說“會”。我將杯口向下,手拿開結果杯里的水滴水沒下。同學們感到很驚訝,都想嘗試著來一次。這時我才出示課題,開始了這節(jié)課。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不但使學生在學習中嘗到成功的快樂,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孩子總能被這一特別的現象吸引住,引發(fā)了學生興趣和探索欲望,啟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達到了最好的教學效果。
綜合所述,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的方法多元性的,我們一線科學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的不同內容等具體情況和條件靈活運用,創(chuàng)造出適合學生,而富有實效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學習、深刻地發(fā)展、牢固地掌握富有實質性的科學知識。情境教學能化抽象為具體、化繁雜為簡單,這正是提升學生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也是發(fā)展課堂實效性的重要手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