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新
在人文科學領域,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交織在一起。事實判斷一般“是真還是假”“是對還是錯”的問題,答案具有唯一性、可測性;價值判斷則回答“是美還是丑”“是善還是惡”的問題,涉及人的思想活動、價值取向、精神需求等,答案參差有別。而“美學是一門關于審美現(xiàn)象的綜合性人文學科”,這就決定了審美接受中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那么如何優(yōu)化審美接受中的個體經(jīng)驗呢?
一、糾偏守正策略
由于價值觀的偏離、認識水平的不足,有的人對藝術作品的解讀出現(xiàn)不合理偏差甚至錯誤。天馬行空式的“另類”,脫離了藝術作品的主旨,偏離了藝術作品核心的意蘊,應予以糾正。要倡導普世價值觀,即普遍通行于世界的人類價值觀,恪守全人類的道德底線。我曾在茶余飯后看到一則報道:有四個地方爭潘金蓮、西門慶故里,其中一個地方的政府官員甚至說:“我們能不能把潘金蓮理解為在黑暗的封建年代,為了追求愛情自由,為了追求婚姻自由,不惜拋棄一切,積極向上的女性?”對此,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錢文忠教授嚴厲批評:“文化不是笑話”“將文化娛樂化大錯特錯了”,以反面人物為榮,“這是一種文化的坍塌!”中國四大古典小說是文學的瑰寶、藝術的精華,一代代人在解讀的過程中,不乏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新異的觀點,但是我們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認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進行評判,任何時候都不能排斥、喪失核心價值觀。學術上的爭議是允許的,但應該在普世道德許可的框架內(nèi)進行,不能背離真善美的人類終極追求。在審美接受活動中,一旦出現(xiàn)低級、庸俗、反道德的觀點,應該自覺地加以糾正,凈化思想,洗滌靈魂,讓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永遠保持風清氣正。
二、對立相容策略
在形形色色的審美經(jīng)驗中,不乏相互對立的因子。這種極端的精神存在源自于不同環(huán)境、不同立場下的現(xiàn)實影響,體現(xiàn)了審美體驗的多姿多彩。在許多情況之下,這種極端的對立的審美接受是可以并存的,甚至是相反相成的,但是要防止過于偏執(zhí)帶來的片面、狹隘。正確的態(tài)度是:聽取多種不同的意見,綜合多種不同的審美經(jīng)驗,遵循宇宙的根本法則——實現(xiàn)多維大和合,集雜多于統(tǒng)一,以尋求“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的平衡。有一天,某名牌大學放了一場電影《白毛女》,有40多個女大學生沒有看懂,問:“為什么喜兒不嫁給黃世仁?”“大春沒錢,又沒房沒車,連份工作都沒有,還被政府通緝,當然不好了。”“黃世仁有錢,有房子,有地,還借錢給喜兒的爸爸,除了年紀大一點,哪兒都好呀!”暫且撇開階級斗爭、階級仇恨這一政治問題,但就金錢觀而言,過去我們都認為“越窮越光榮”,視“商業(yè)活動、金融活動為投機倒把”。在今天看來,這些曾天經(jīng)地義的道德意識遭到質(zhì)疑,“君子取財有道”,金錢并非都沾有銅臭。我們覺得,在金錢的問題上,我們反對拜金主義、物質(zhì)主義,同時也反對拒絕金錢,自命不凡。
三、優(yōu)勢強化策略
在審美活動過程中,有的人偏重于審美想象,有的人熱衷于技術層面,有的人癡迷于情感體驗,有的人看重實用價值,有的人關注設計構思……審美經(jīng)驗的諸多要素發(fā)展存在著非均衡性,這恰恰造就了審美主體的不同優(yōu)勢。培植優(yōu)勢,經(jīng)營長處,形成風格,是審美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不同人有不同的愛好,僅以收藏為例,有的喜歡集郵,有的喜歡收集各種酒,有的喜歡收集像章,有的喜歡收集奇石,有的喜歡收集名人字畫,有的喜歡藏書,有的喜歡收藏古董……不勝枚舉。人們在收藏的過程中,不斷追尋逝去的歷史,不斷了解歷史中記述的人物,不斷鑒賞藝術珍寶,從中獲得歷史知識和藝術享受。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削峰填谷,強求一律,而應該幫助培植這種審美優(yōu)勢,彰顯審美特長,成其所長,全其所美,讓他們逐步從膚淺走向深刻,從粗俗走向高雅。人們對藝術形態(tài)的偏愛,并不影響健全人格的塑造,相反能夠幫助人們形成獨特的個性。一旦人執(zhí)迷某種藝術形態(tài),就會變原初的興趣為永恒的志趣,變對藝術的情感為高尚的情操。
四、提升層次策略
藝術品的基本層次結構分為物質(zhì)實在層、形式符號層、意象世界層、境界超驗層四個層次,受審美能力的影響,不同的人對同一個藝術品的理解可能達到不同的層次。即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同一個藝術品的理解也會深淺有異。審美接受中個體的層次差異往往具體地體現(xiàn)為真與偽、高與低、表與里、粗與精等。著名女作家畢淑敏在《常讀常新的人魚公主》中說:8歲的時候,“我”絞盡腦汁要把結尾改得皆大歡喜,18歲的時候“我”從中讀到了愛情,28歲的時候“我”開始擔心人魚公主的家人,38歲的時候“我”開始思考它的寫作技巧,48歲的時候“我”認為人魚公主在嚴峻的考驗中鍛造高貴的靈魂……同一本書籍,同一位讀者,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卻收獲著不同的認識和體會。每一個審美個體都應該學會傾聽,了解他人的審美感知、審美想象、審美情感以及審美理解,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當然,要想提高審美層次,還要多下一點“詩外功夫”,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不斷豐富自己哲學、歷史學、信息學、人學、價值學、環(huán)境科學、辯證邏輯學、未來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不斷加強個人修煉,逐步積累自己的審美欣賞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審美能力。
人們的審美經(jīng)驗千差萬別,不足為奇。但是審美活動只有沿著高雅、健康的軌道進行,才能感受到真美、大美、至美、唯美的存在,也只有這種美才能給人以情感的激蕩和心靈的洗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