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下列各項文學常識,表述錯誤的是( )(3分)
A.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茶館》,由于創(chuàng)作話劇《龍須溝》,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B.郁達夫,原名郁文,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沉淪》《屐痕處處》。其散文作品在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能夠看到有血有肉、感情豐富的作者身影。
C.朱自清,字佩弦,中國現(xiàn)代作家、學者。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等,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真情實感。
D.汪曾祺,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主要散文作品有《蒲橋集》《人間草木》等。他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
2.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廣場一側又一次見到了瓦依提,老遠地她就看到了我,向我招手,笑容可掏地走到我面前,問寒問暖,像位老大姐。
B.蘋果、谷歌等科技公司推出的可穿戴設備,為生活提供了多種可能,如戴上一副眼鏡,就可以從現(xiàn)實世界進入惟妙惟肖的虛擬世界。
C.從中國書法史看,“書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條重要規(guī)律。但不容置喙的是,真正的藝術作品,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D.在《竹竿舞》《壯族婚禮》節(jié)目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很多觀眾蠢蠢欲動,希望親自體驗中國傳統(tǒng)民俗,現(xiàn)場沉浸在一片歡歌笑語中。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有關統(tǒng)計調查顯示,近幾個月我市空氣質量下降,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嚴重超標。環(huán)保專家分析認為,建筑工地揚塵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B.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實施,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市場化機制和并購重組的審批效率。
C.中小學生復習資料泛濫成災,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業(yè)和經濟負擔,而且使教學走上了耗時多、效率低、質量差的惡性循環(huán)之路。
D.國務院將促進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納入政府工作內容以來,通過各項政策調整與社會各界積極推動,已經有了長足發(fā)展,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勢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3分)
山與水相依最美。山因水而光潤,而靈秀,而蔥蘢。假如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你聽,山中小溪如少女的環(huán)佩,叮當錯落有致,余韻不絕。
①一座沒有水的山,看遍了也只是山
②看山不再僅僅是山,而多了許多清凌凌的詩意與想象
③山是筋骨,是肌膚,是胴體
④一座山被水環(huán)抱,則如同一位少女,戴上美麗的項鏈和頭飾,顧盼生姿,楚楚動人
⑤水就是流淌的血液,就是附麗的魂魄
A.①④③⑤② B.⑤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⑤ D.③⑤①④②
5.下面是四種不同情境的講話,且都與“笑”有關。根據(jù)情境推斷,表達不得體的一句是( )(3分)
A.初次見面時的講話:我不會講話,您可別見笑。
B.再次遇到朋友的講話:去歲路過貴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識短淺,誠恐貽笑大方。
C.接受別人禮物時的講話:恭敬不如從命,我就笑納了。
D.在追悼大會上的講話:兇手被抓捕,正氣得弘揚,愿我們的英雄含笑九泉。
6.校團委暑期將組織全校師生向西南山區(qū)翠山初級中學捐書,其中要求每位同學捐兩本具有一定閱讀價值的圖書,并寫幾句推薦語附在扉頁上。請你在下面的橫線上寫上書名及相應的推薦語。(除書名外兩處各不超過50個字)(5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題。
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人也。輕舉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聰睿內明?;谜Z笑,不食五谷,不衣美麗,清虛服氣,不與世人交游。隱于東陽谷,鑿崖穴居,弟子受業(yè)者數(shù)百人,亦皆穴處。
石季龍之末,棄其徒眾,至長安,潛隱于終南山,結庵廬而止。門人聞而復隨之,乃遷于倒獸山。苻堅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參詣,好尚之士無不師宗之。問其當世事者,皆隨問而對。好為譬喻,狀如戲調;言未然之事,辭如讖記,當時鮮能曉之,事過皆驗。
堅將南征,遣使者問之。嘉曰:“金剛火強?!蹦顺耸拐唏R正衣冠徐徐東行數(shù)百步而策馬馳反脫衣服棄冠履而歸下馬踞床一無所言。使者還告,堅不悟,復遣問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毕桃詾榧?。明年癸未,敗于淮南,所謂未年而有殃也。人侯之者,至心則見之,不至心則隱形不見。衣服在架,履杖猶存,或欲取其衣者,終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諸物亦如之。
姚萇之入長安,禮嘉如苻堅故事,逼以自隨,每事諮之。萇既與苻登相持,問嘉曰:“吾得殺苻登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比O怒曰:“得當云得,何略之有!”遂斬之。先此,釋道安謂嘉曰:“世故方殷,可以行矣。”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負債未果去?!倍矶腊餐觯潦嵌温舅?,所謂“負債”者也。苻登聞嘉死,設壇哭之,贈太師,謚曰文。及萇死,萇子興字子略方殺登,“略得”之謂也。嘉之死日,人有隴上見之。其所造《牽三歌讖》,事過皆驗,累世猶傳之。又著《拾遺錄》十卷,其記事多詭怪,今行于世。endprint
(選自《晉書》,有刪改)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輕舉止,丑形貌,外若不足 輕:輕視
B.好為譬喻,狀如戲調 好:喜歡
C.卿其先行,吾負債未果去 果:實現(xiàn),完成
D.當時鮮能曉之鮮 鮮:少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乃遷于倒獸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問其當世事者 面莫得其涯
C.門人聞而復隨之 項王按劍而跽
D.嘉之死日 鄰之厚,君之薄也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王嘉這個人,其貌不揚而幽默內秀,孤立于世而精通事世,料事如神而又不明說事情結局,是一個創(chuàng)作了志怪小說的隱士。
B.苻堅南征之前,兩次派使者向王嘉詢問吉兇,王嘉用語言和行動向使者表達自己的預言,可是使者和苻堅都沒能明白他的真意。
C.姚萇進人長安以后不久便開始與苻堅爭權,遇到事情就要向王嘉征詢意見,但因王嘉說的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心生惱怒殺了王嘉。
D.王嘉先隱居東陽谷,后至長安,隱居終南山,最后遷于倒獸山?;蜩徰卵ň?,或結庵廬而止,都有弟子門人隨之穴處,受業(yè)學習。
10.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乃乘使者馬正衣冠徐徐東行數(shù)百步而策馬馳反脫衣服棄冠履而歸下馬踞床一無所言。
11.把文中畫線的文字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苻堅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參詣,好尚之士無不師宗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造《牽三歌讖》,事過皆驗,累世猶傳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詩詞鑒賞(10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3題。
雜詩
[西晉]左思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恒居,歲暮??丁?/p>
12.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何特色?試作簡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試作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現(xiàn)代文閱讀(50分)
(一)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4—18題。(30分)
在沈從文先生墓前
龍良驊
①鳳凰城的喧囂留在了身后,沿著沱江邊窄窄的石板路,按著路標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誠地前往聽濤山尋找心中的圣地。拜謁沈從文墓,這是縈繞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現(xiàn)在終于有機會走近這位中國現(xiàn)代鄉(xiāng)土文學大師靈魂棲息的地方了。
②聽濤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緩緩,多像沈從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級之字形的石級,濕漉漉的,象征先生走過的八十六個歲月。路旁有一株紅梅,正在寒風中悄然綻放,透露著春天的訊息。而更多的樹木,葉片凋謝,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絲瑟縮。但幾叢翠竹挺拔著,幾叢雜樹斜生著,綠綠的枝葉,顯示著盎然生機。游人稀少,在我們的前面,只有一對年輕的情侶,手牽著手,靜靜地走著。我們也盡量放輕腳步,怕打擾沈從文先生的安息。
③墓在山腰。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墳塋了吧?墳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墳,沈從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這位自然之子最后徹底回歸自然,與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級邊的一塊石碑上寫的:一個士兵要不戰(zhàn)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xiāng)。這是沈從文的表侄,大畫家黃永玉送給他的。從鳳凰出發(fā),沿著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復又回到北京,這是他的人生軌跡,現(xiàn)在他回家了。聽濤山是幸運的,它容納了蜚聲海內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學者,一位“鄉(xiāng)下人”。
④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塊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寫著幾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這應該是先生自擬的墓志銘吧?墓碑頂上,放置著一個小小的花環(huán),花辦上凝著水珠,有一點兒落寞。而墓碑下,插著三炷香,香早燃盡,剩著幾截竹簽和一點點灰燼。傳統(tǒng)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這么巧妙地匯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著沈從文小姨子張充和題的一句話: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對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當?shù)脑u價。走在我們前面的那位女孩兒,低頭讀著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頭,烏黑的眸子一閃一閃,我的思維觸電似的拼接起一些記憶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著碾坊的三三,做著“女學生夢”的蕭蕭,橘子園里的夭夭……
⑤水,是理解沈從文的最佳途徑。他自己就曾經說過:“我感情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印象實在不少。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離。我的學校可以說是在水邊的。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系?!鄙驈奈氖穷B皮的逃學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學校都吸引不了他,他總是逃學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樹木,林中的小鳥;看河邊的小城,城中的針鋪、傘鋪、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鋪。哪怕是因逃學而被罰在孔夫子牌位前跪著,他腦中呈現(xiàn)出的,仍是河中的鱖魚被釣起、風箏飛滿天、黃鸝在山中歌呼、樹上果實累累的情形。他就這樣讀著一本小書,同時讀著一本大書。十四歲多一點,他就到地方的部隊里當兵,那是當?shù)卮蠖鄶?shù)青年人的首選出路。輾轉在沅水流域,又從水里認識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歲,才脫下軍裝上岸,背著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現(xiàn)在北京車站的站臺上,來讀那本永遠也讀不盡的大書。中國現(xiàn)代文學從此多了難得的水的靈氣。水的滋潤,讓沈從文的作品永遠水氣盈盈,他筆下的人物永遠都那么健康豐滿,處處閃耀著人性的美麗光輝。endprint
⑥聽濤山沒有濤聲,就像寂寞一生的沈從文緘默著。
⑦想當年那些紅極一時的作家都湮沒在歷史的風煙中,孤獨的沈從文卻成了常青樹,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則?沈從文曾說,他和他的讀者都將老去。其實,沈從文的讀者確實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則永葆生命力,新的讀者也在不斷涌現(xiàn)。我相信,剛才和我們同來的那對年輕的情侶也一定是沈從文的崇拜者。因為,他的作品有豐沛的水,源頭是鮮活的。
(選自《散文百家》)
14.文中第5段中畫線的句子“他就這樣讀著一本小書,同時讀著一本大書”中“小書”和“大書”的含義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多次提到那對年輕的情侶,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賞析第②段中畫橫線部分。(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綜觀全文,請簡要概括沈從文先生的形象特點。(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沈從文曾說“他和他的讀者都將老去”,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結合本文內容及你所了解的沈從文及其作品情況說說你的理由。(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題。(20分)
故鄉(xiāng)
沈天鴻
①我又一次地回到了故鄉(xiāng),看到了時間流逝的痕跡,進入眼簾的人和事物,都因與我上一次保存在記憶里的印象有了一段距離而顯得遙遠,這使我有些恍惚、,他們同我打招呼,說話的聲音仿佛是從很遠的地方通過一根電話線傳來,細小而飄忽。我的神情可能因此有些怪怪的,因為他們總是很注意地看我一眼或幾眼,然后才匆匆走開。
②他們知道他們已經變老了嗎?我凝視著他們的臉或背影,看見時光之手不停地在他們身上撫摸——時光之手沒有光,它投下的是陰影,正是這種撫摸使陰影進入生命,使生命逐漸失去光澤。但他們對此顯然毫無知覺,因為時間的長度還不夠,距我上次回來才幾個月而已。而且,人總是很難看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我也同樣如此。
③天氣很好,風輕柔地吹著,帶著傍山依水的故鄉(xiāng)特有的那種我熟悉的氣息。這喚起了蘊藏在我心中的親切感,但仍然有些不對頭,它吹在我身上產生的感覺總是夾雜著陌生與疏遠。因為太熟悉了才陌生?似乎是這樣,如果展現(xiàn)在我面前的不是故鄉(xiāng)而是異地,我不會覺察到時間流逝的痕跡,也不會有現(xiàn)在這種感覺,因為本來就是陌生的地方或者事物,足以制止陌生感覺的產生——異地本就是陌生的,有何陌生可言?
④不變的是生活,不僅與我上一次回來時相比毫無變化,與我許多年前回來也毫無本質的不同。更換的總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甚至連那些長在田中的水稻,地里的玉米黃豆,也如同不曾更換——它們與十年五十年或者數(shù)百年前有什么不同?而人雖然更換了,勞作的姿勢以及身影,卻不曾更換。比如說我現(xiàn)在看見的那個剝玉米的老女人的姿勢和神情,她投在下午的地上,雞鴨在上面跑來跑去,甚至很從容地將屎尿遺在其中的那個影子,與在她之前生活過、剝過玉米的那些女人有什么不同?玉米在她手上緩慢地旋轉著,一柱金光從逐漸被剝開的包皮中長出,最后完全赤裸,像是被什么用牙齒細細地很小心地咬過,留下了極規(guī)則的牙痕。
那是誰咬的呢?反正不會是人。也許是時間?很可能是的,人所食用的,都是已經被時間咀嚼過之物,只是人很少意識到罷了。現(xiàn)在,秋天下午的陽光很溫和地照耀在那根玉米上,玉米迸出的光更強烈了,照亮了那女人低著的臉,有些像波動的水光一樣在那女人臉上閃爍,使那張憔悴而且蒼老的臉竟然頗為光彩起來。我有些驚訝,仔細想想,這并不完全是因為那金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那女人安詳從容的神情。
⑤一個剝玉米,睡下去就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醒來的鄉(xiāng)村老婦也能如此從容。
⑥她此刻的眼里除了玉米,還能看見什么?
⑦她看見我了,或者說是感覺到有個人走到她面前了,她本能地抬起頭來,看見這個走過來的人是我,她笑了一下,算是招呼,順手將腳邊那些剝下的枯萎的玉米包皮攏了攏,又低下頭一如既往地剝她的玉米。
⑧我有點慚愧,在故鄉(xiāng),我只是個閑人。
⑨我抬頭看了看天空,天空萬里無云,陽光將天空的深藍淡成了淺淺的瓦藍,風在天空中吹著,但看不到天空有被風吹動的跡象,也看不到流逝的時間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跡。
⑩我的心情忽然輕松起來,我認出了故鄉(xiāng)——天空,是比地上的故鄉(xiāng)更高也更真實的故鄉(xiāng)。
(選自《散文》)
19.第④段中的兩個畫線的問句,在文章內容表達上有何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為什么用大量的筆墨詳細描寫“剝玉米的老女人”?結合全文作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⑨段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探究文章結尾“我認出了故鄉(xiāng)——天空,是比地上的故鄉(xiāng)更高也更真實的故鄉(xiāng)”一句中兩個加點的“故鄉(xiāng)”的意蘊。(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上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定文體。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