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穎
摘 要:《用心棒》與《椿三十郎》是黑澤明于1961年、1962年拍攝的兩部描寫一名無名浪人行俠仗義的電影。本文主要兩部影視作品的比較分析俠義精神以及從電影環(huán)境背景中灰淺調(diào),前景的黑和深灰拉開縱深。高反差和深灰為主的畫面帶來緊張感和殺戮感,人物臉部描寫大部分埋在陰影里。
關(guān)鍵詞:黑澤明;《用心棒》;《椿三十郎》;俠義精神
用心棒,日文“保鏢”的意思,千萬不要從字面影片面理解成“攪屎棍”,雖然三船敏郎飾演的浪人確實擔當著攪屎棍這一角色,在小鎮(zhèn)兩派互斗的流氓中挑撥離間,但是導演最終想要表達的見解是借用這樣一個非主流的人物來傳達武俠道義中的俠義精神。
1 《用心棒》影視梗概
《用心棒》是由黑澤明執(zhí)導,三船敏郎、仲代達矢等主演的動作電影。影片講述了外表落魄邋遢的浪人武士三十郎(三船敏郎飾)來到一個小鎮(zhèn),清兵衛(wèi)和新田丑寅兩家惡霸在那里為爭奪地盤,招兵買馬經(jīng)常爭斗,造成民不聊生。三十郎決定從中設(shè)計,引誘雙方雇傭自己,再加入到不同方造成兩邊拼斗,最后坐收漁利,消滅對方。
黑澤明在《用心棒》中將一個本自日本浪人的故事拍出了美國西部片的味道。精湛的地方是,這部作品其實就劇情來說,并不是一部多么令人拍案驚奇的故事。但正是這種看似殺雞焉用宰牛刀的電影中,卻越發(fā)顯現(xiàn)了黑澤明能被譽為“電影天皇”的匠心之處,這股子帶有匠心的天賦,無論是從其構(gòu)圖、配樂還是敘事上幾乎都做到了無可挑剔。以此所散發(fā)的魅力使以暴制暴的快意恩仇中,所揭露的人性方才會令人有感是如此真摯刻骨,這樣的故事也才會如此精彩經(jīng)典。
2 《椿三十郎》影視梗概
《椿三十郎》這部影片講述的是郊外神社的神殿里,九位年輕武士在秘密開會,城代家的外甥井坂(加山雄三飾)準備向大目付菊井求助整治內(nèi)部問題。但外貌邋遢的武士椿三十郎(三船敏郎飾)出現(xiàn),告訴他們菊井才是背后的黑手。果然,神殿很快被大目付手下團團圍住,三十郎出手替年輕人解危,而室戶半兵衛(wèi)(仲代達矢飾)卻欣賞三十郎的身手,歡迎他加入。之后,三十郎與九人組去找城代家老,卻發(fā)現(xiàn)晚了一步已被綁架。
描述以加山雄三為首的一群理想派年輕武士在荒廢的祠廟中秘密開會,企圖對抗貪污腐化的群邑仲代達矢,但幾乎遭到陰謀圍殺。外貌邋遢行為現(xiàn)實的武士椿三十郎救了他們,但三十郎也從他所拯救的貴婦口中學到“真正出色的劍客把劍放在劍鞘里,而非常常拿出來使用”的道理。
3 影視比較
《椿三十郎》一般被當作《大鏢客/用心棒》的姐妹作,但場景集中得多,而且對“人可以貌相”的主題刻劃得特別成功。片末三船敏郎與仲代達矢在海邊決斗的高潮,只見雙方對峙良久之后才交手一招,接著仲代達矢的鮮血從胸腔飛噴而出的場面,已經(jīng)成為影史經(jīng)典。
4 分析影片中透視黑澤明個人特點
4.1 浪漫情懷
黑澤明的電影中常常加入一些浪漫的元素。“椿”就是茶花,這是三十郎看到茶花盛開的繁景而給自己隨口起的姓氏,也表明了浪人率真的天性。片中還有一位可以認為是黑澤明人道思想體現(xiàn)者的老婦人,她總是恬定自若、胸懷寬廣的境界,凌駕于椿三十郎之上。也是她的教誨,使三十郎最終領(lǐng)悟武士道的真諦。
4.2 人情味、接地氣
在黑澤明的眾多影片中,《大劍客/椿三十郎》所呈現(xiàn)出的幽默、合理的人情味,觀賞性很強。三船敏郎扮演的椿三十郎,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放蕩不羈和流里流氣,卻足智多謀和武功高超。
4.3 宅心仁厚、善良淳樸、睿智聰慧
黑澤明也是位內(nèi)心寬宏、仁厚的人,這不光體現(xiàn)在借男主角無名浪人見義勇為、打抱不平的事情,或影片處處流露出的對底層百姓的同情,還體現(xiàn)在塑造了一位出色的婦女形象,城代家老夫人。
5 結(jié)語
黑澤明的片子非常符合派對的價值觀:對農(nóng)民或底層百姓的同情和鋤強扶弱的意識。在《七武士》的開頭:農(nóng)民說說官府除了收錢才來,平時根本不管我們。要么大家一起死,死得人多他們才會來……《用心棒》里也有一幕芝麻綠豆官員出巡,講究的轎子,豪華的排場,及大吃大喝收取賄賂的生動場景。
而《椿三十郎》里的老婦人,是優(yōu)雅而有氣節(jié)的,寧可逃不出魔掌也不肯失禮;椿三十郎雖然嘴上說老婦人笨蛋,內(nèi)心非常佩服她,不由地聽從她的意見。老婦人也是慈悲為懷,反對殺生,為之俘虜?shù)靡曰蠲?。她趁青年武士不在,就給他美食、美服,搞到最后俘虜成了他們顧問,經(jīng)常跑出來發(fā)表意見,提醒大家,計劃成功還和青年武士一起手舞足蹈慶賀,慶賀完在青年武士的瞪眼下,趕緊回到自己的“牢房”去,這也是非常有看頭的一幕。
通過兩部黑澤明同一主題內(nèi)容情節(jié)的比較分析,從電影環(huán)境背景中灰淺調(diào),前景的黑和深灰拉開縱深。高反差和深灰為主的畫面帶來緊張感和殺戮感,人物臉部描寫大部分埋在陰影里。得出相關(guān)影視當中濃烈的武士道情節(jié),表達出對武士道精神的態(tài)度和領(lǐng)悟,黑澤明成為世界上公認的電影大師。這位被稱做武俠電影鼻祖的人物,以好萊塢商業(yè)性質(zhì)電影成功占據(jù)歐美市場,攝影技巧和影視內(nèi)容被后期很多導演模仿或給予啟發(fā)。在亞洲香港至大陸興起武俠、武打動作電影的大量制作發(fā)行。以影片的形式闡釋了文學作品中的日本俠義精神,與后世的不尊法理者黑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并為之傳頌。
參考文獻:
[1] 周志柏,陳倩.淺談日本電影中的武士道文化.電影評介,2006.
[2] 佐藤忠男.黑澤明的世界.中國電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