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思蓓
寫作是一件神圣而美好的事情。這話一寫出來似乎有些矯情,“美好”這兩個字是我寫文章的大忌,但它是那么真誠,讓我斟酌良久依舊沒有刪改的余地。
萬事皆有其源頭,寫作亦然。追溯開去我更愿意把它歸結(jié)為一種天性,一種對文字以奇思妙想的方式表達自我的渴望。
幼年時我便耽于幻想,至今依然,這種行為用現(xiàn)在的詞講就是所謂“開腦洞”。拿出一整塊時間來就某一人事物鋪展開去,是件富于樂趣的事。高中時同年級有位語文老師,男性,氣質(zhì)非常儒雅。他頭發(fā)微長,身材清瘦,打籃球,會寫極漂亮的書法。我好幾次把他寫進小說里,關(guān)乎我的觀察與想象,關(guān)乎從他學(xué)生那里聽來的種種細節(jié),再根據(jù)這些特質(zhì)寫出各式姿態(tài)的人物。不過我們的交集只限于校園里匆匆的一句“老師好”和一個風(fēng)輕云淡的“你好”,我想他至今仍不知道這些事情。
當然,開腦洞這事也給我?guī)砹诵┰S困擾。因為一旦開口就停不下來,故而我常常在滔滔不絕一番后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后門外班主任冷冷的眼神,然后識趣地閉嘴翻開課本,自行用一桶冰水澆熄心中燃得正旺的火焰。
那些幻想與腦洞變成文字的過程,就是我最初的文學(xué)寫作。合作的對象是我初中的同桌們,載體則是家里塵封的一摞作文本。最后倒也零零散散有三兩篇成稿。前幾日清理郵箱時回顧了其中一篇,文筆稚嫩到我無力看下去的地步,瞥了兩段就瘋狂地笑倒在床上,馬上和當年的合伙人小姜微信吐槽當初怎么會寫得這么尷尬,還有膽量往編輯的郵箱發(fā),不石沉大海才怪。但是我喜歡那些腦洞,它們都是那么的天馬行空,曾經(jīng)俯拾即是的,現(xiàn)在反倒難想得多了。
高中三年我忙得連軸轉(zhuǎn),空余時間都拿來瘋狂地放松娛樂,本子和電腦里只有幾個細碎的趣事記錄。其間也得了幾個作文大賽的獎,但那不見得真是我想寫的東西。高考完的夏天我開始寫一些完整的東西,記錄高中三年的日子,于是有了發(fā)表在《中學(xué)生百科》上的《穿越漩渦》。雖說自我的表達欲望是創(chuàng)作原始的動機,但要想長久地堅持,友善的反饋也不可少,所以我一直很感謝在寫作的初期遇到的知無不答的編輯們。從那以后我便開始了無規(guī)律的寫作,各種類型都嘗試了一圈,最后發(fā)現(xiàn)我還是更喜歡給青少年寫作。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我的寫作就是自我的表達。某個契機觸發(fā)了我的所思所感,我便開始安排一個故事的框架,試圖把某個自我的想法以及相關(guān)的延伸通過故事呈現(xiàn)給讀者。有件一直不知道該順其自然還是遺憾的事情,就是我并沒有受到任何專業(yè)訓(xùn)練,整個框架的搭建、人設(shè)的確立和文法的走向全憑自己讀書時培養(yǎng)的感覺,若是合乎心意便好。將這種自我表達的方式做得越來越令人滿意,便是我如今寫作的最大目標。
“最美好的事?!痹趯W(xué)校寫多了論文,寫下一個題目便想著用論文的方式去做拆解:什么是美好?為什么美好?怎樣美好?可是有些純粹的感覺偏偏是無從定義與拆解,無從如論文般嚴謹?shù)卣撟C的。美好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它仿佛是我怦怦直跳的熾熱的心口上融開了一粒草莓味的蜜糖,然后這份甜蜜隨著血液流淌到周身,讓我的唇角漾起了不易察覺的笑容。這便是寫作這件事,一直以來帶給我的無可替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