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云,通信作者:張 雯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北京 100700)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PU)包括胃潰瘍(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DU),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屬于中醫(yī)“胃痛”“嘈雜”等范疇。其發(fā)病由胃黏膜攻擊因子和防御因子失衡,黏膜自我消化所致。近年來,細胞因子在潰瘍病發(fā)病機制中的地位愈受重視。為進一步探討細胞因子在PU發(fā)病中的作用以及年齡、性別、季節(jié)等因素對其表達水平的影響,筆者對47例PU患者一氧化氮(NO)、血清水通道蛋白(AQP4)、內(nèi)皮素(ET)、α-防御素(DEFA)及三葉因子(TFF)表達水平進行了檢測,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東直門醫(yī)院符合PU診斷標準的患者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青年組(23~41歲)13例,中年組(42~60歲)28例,老年組(61~79歲)6例;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者27例,夏秋季節(jié)發(fā)病者20例;GU者16例,DU者16例,其他類型15例;初發(fā)型17例,復發(fā)型30例;Hp感染陽性 27例,陰性15例,不詳5例。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內(nèi)科學》[1],經(jīng)電子胃鏡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者。
1.3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年齡18~8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有特殊原因的消化性潰瘍,如胃泌素瘤;②胃鏡證實為穿鑿性潰瘍、胃底部潰瘍、胃潰瘍合并重度異型增生及具有外科手術指征者;③孕婦、哺乳期女性;④合并有心、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者。
2.1 標本采集方法 晨起空腹采集PU患者靜脈血5 mL,自然狀態(tài)下放置30 min,低溫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于-80℃貯存。
2.2 檢測方法 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NO、DEFA、TFF、AQP4和ET水平。
3.1 性別因素 不同性別PU患者血清NO、ET、TFF、AQP4、DEFA表達水平有差異,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7例消化性潰瘍患者性別與細胞因子水平相關性分析
3.2 年齡因素 不同年齡PU患者血清ET的表達水平有差異,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年組ET表達量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而血清NO、TFF、AQP4、DEFA表達水平雖有差異,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47例消化性潰瘍患者年齡與細胞因子水平相關性分析
3.3 季節(jié)因素 不同季節(jié)PU患者血清TFF表達水平有差異,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冬春季TFF水平低于夏秋季;通過spearman秩相關檢驗,季節(jié)變化與TFF表達量呈顯著正相關(r=0.365,P<0.05)。血清NO、ET、AQP4、DEFA表達水平各不相同,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47例消化性潰瘍患者季節(jié)與細胞因子水平相關性分析
3.4 病變部位細胞因子 TFF在PU患者不同病變部位的表達水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DU組血清TFF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兩組。而其他細胞因子表達水平雖有差異,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47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病變部位與細胞因子水平相關性分析
3.5 發(fā)病類型 不同發(fā)病類型PU患者血清NO、ET、TFF、AQP4、DEFA表達水平有差異,但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47例PU患者發(fā)病類型與細胞因子水平相關性分析
3.6 Hp感染 細胞因子TFF表達水平與Hp感染情況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U患者中Hp陽性者血清TFF含量低于Hp陰性者,經(jīng)spearman秩相關檢驗,兩者呈顯著負相關(r=-0.399,P<0.01)。其他細胞因子亦有相似的表達趨勢,表達水平有差異,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47例消化性潰瘍患者Hp感染與細胞因子水平相關性分析
近年來,隨著對PU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細胞因子學說在PU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細胞因子因生物活性不同,分為攻擊性細胞因子與保護性細胞因子。正常狀態(tài)下,兩類細胞因子相對平衡,但當攻擊性因子過強或保護性因子減弱,則會削減黏膜屏障作用,誘導潰瘍發(fā)生。本研究重點著眼于血清細胞因子NO、DEFA、AQP4、ET和TFF在不同環(huán)境及條件下的表達異同。NO是一種雙重作用性細胞因子,當其水平較低時,可提高黏膜屏障防御功能,為組織修復和重建提供穩(wěn)定的內(nèi)環(huán)境;反之,則使黏膜血流量降低,細胞缺血、缺氧,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表現(xiàn)出細胞毒作用[2]。DEFA是一種小分子抗菌肽,具有一定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其水平下降可能是誘發(fā)潰瘍發(fā)病的原因之一[3]。AQP4是一類位于胃底腺主細胞和壁細胞膜上的疏水性跨膜小分子整合蛋白,參與胃液的分泌及維持黏膜的完整性[4]。動物試驗證明其水平的變化與胃黏膜炎癥水腫變化相一致[5],故與PU的形成關系密切。ET是一種活性多肽,屬于胃黏膜侵襲因子,通過影響?zhàn)つの⒀h(huán)、降低胃酸清除率等損傷胃黏膜,降低其防御功能,誘導潰瘍發(fā)生。TFF是由胃腸道黏膜細胞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具有保護、促進黏膜修復的作用。因此,細胞因子表達水平的高低及其相互作用關系在PU發(fā)病及復發(fā)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流行病學顯示,PU發(fā)病與年齡、性別、季節(jié)、部位等因素關系密切[6],且這些因素可一定程度上影響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進而決定疾病的發(fā)展方向。
本研究對47例PU患者NO、DEFA、TFF、AQP4和ET水平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由于自身基本情況及季節(jié)等因素的不同,其細胞因子表達水平也不盡相同。研究結果顯示:①不同年齡PU患者血清細胞因子ET的表達水平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年組ET水平顯著高于青年組與老年組。流行病學發(fā)現(xiàn),年齡為PU發(fā)病因素之一,且以40~60歲患者檢出率最高[7],與本研究結論相一致。說明PU于中年組多發(fā)可能與該年齡段ET水平升高有關。②不同季節(jié)PU患者血清TFF的表達水平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冬春季TFF水平顯著低于夏秋季,且兩者呈現(xiàn)正相關性。TFF表達量于冬春季降低或許與寒冷天氣或氣溫劇變引起合成分布異常有關,但確切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③細胞因子TFF在PU患者不同病變部位的表達水平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DU組TFF水平高于其他兩組,考慮是否與其較強的組織表達專一性有關。因TFF與特異性受體或轉運蛋白通過一系列的信號傳導途徑完成其對黏膜的保護功能[8],故可因作用靶點、通路的不同而呈現(xiàn)部位表達差異性。④Hp陽性組的血清細胞因子TFF表達量明顯低于Hp陰性組(P<0.05),兩者呈顯著負相關性。說明Hp感染可能導致TFF表達量減少,從而降低黏膜防御功能,出現(xiàn)黏膜損傷,潰瘍發(fā)生。TFF作用機制除通過與黏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強黏膜防御屏障外,還可通過細胞遷移、抗凋亡、參與血管生成等機制促進黏膜重建。研究顯示TFF在胃黏膜有特定的細胞結合位點,故可能通過膜受體激活相關信號通路以及與其他蛋白質結合而發(fā)揮其生物學功能[9]。本研究中TFF于冬春季節(jié)表達較低,與氣溫又無明確相關性,可進一步研究季節(jié)對其影響的具體途徑;TFF在DU患者中表達較高,于Hp陽性患者中表達較低,說明其在潰瘍患者尤其是DU患者中發(fā)揮著明確的保護性作用,臨床中可以考慮檢測血清TFF預測PU的發(fā)生,尤其是更為反復難愈的DU的發(fā)生。
PU多因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或感受外邪等致脾失健運,胃失和降,不通而痛。病機以脾胃虛弱為本,氣滯、血瘀、濕、熱為標[10]。病位在胃,和肝、脾兩臟關系密切?!端貑栠z編·刺法論》云:“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指出發(fā)病多因正邪相爭、陰陽失調(diào)所致。潰瘍發(fā)生,亦是如此。正即保護性細胞因子對胃黏膜的防御、修復功能;邪為攻擊性細胞因子對黏膜的損傷、破壞之力。正常情況下兩者處于動態(tài)平衡,維持臟腑正常的功能活動;一方偏盛或偏衰,都會誘導潰瘍發(fā)生。故通過中醫(yī)“正邪觀”認識細胞因子間的相互作用,可進一步了解疾病的動態(tài)變化。
PU因病位不同,臨床特點及證候虛實亦各有差異。GU疼痛規(guī)律為進食后加重,1~2 h后可緩解;DU為空腹疼痛加重,得食緩解,且夜間痛甚?!毒霸廊珪ば母雇础份d:“得食稍可者為虛,脹滿畏食者為實?!惫收J為GU屬實,DU屬虛?!吧酁槠⒅夂颉保嗵τ晌笟饣?,可反映病邪性質、邪正消長。王長洪等[11]觀察PU患者舌象變化,發(fā)現(xiàn)DU多為正常舌象,GU則多為黃厚苔,進一步驗證兩者的虛實關系。
《素問·寶命全形論篇》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睆娬{(diào)自然四時氣候變化對人體生命活動的影響。研究顯示,PU的中醫(yī)辨證分型以肝胃不和、脾胃虛寒等為主[12],且于冬春季高發(fā)。肝在五行屬木,通于春氣,春季陽氣升發(fā),肝的疏泄功能增強,有助于脾升胃降;若素體肝胃不和,不能順應春季時序變化,則多于春季發(fā)病。冬季嚴寒,陽消陰長,人體亦順應自然變化,收藏陽氣,以暖脾胃;若素體脾胃虛寒,正氣虧虛,無力收藏,常因脾失溫煦發(fā)病。故潰瘍病多發(fā)于冬春季。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敝心曛竽I氣漸虧,或因腎水不足,水不涵木,肝木橫逆,克伐脾胃,而見肝胃不和之證;或因腎陽不足,火不生土,致脾胃虛寒。中年人工作、家庭、生活壓力大,勞役過度,饑飽失常,寒溫不適,精神緊張,常損及肝脾,致胃失和降,不通則痛。故潰瘍病好發(fā)于中年。
細胞因子致PU發(fā)病已引起愈來愈廣泛的關注,隨著研究的深入,可能成為PU診斷、預測及預后的一項生物學指標。筆者通過研究影響其表達水平的相關因素,可為更加有效地動態(tài)監(jiān)測、干預PU的發(fā)展、轉歸及預后以及中醫(yī)微觀辨證用藥提供依據(jù)。但因樣本量有限,尚不能明確性別、發(fā)病類型等因素對細胞因子表達水平的影響,亟須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1]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872.
[2]KONTUREK S K, KONTUREK P C.Role of nitric oxide in the digestive system[J]. Digestion,1995, 56(1):1-13.
[3]何小谷,方向明,汪勇,等.Hp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血清TGF-β1、α-防御素和IL-17表達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19(7):47-49.
[4]MISAKA T, ABE K, IWABUCHI K, et al.A water channel closely related to rat brain aquaporin 4 is expressed in acid-and pepsinogen-secretory cells of human stomach[J].FEBSLett,1996, 381(3):208-212.
[5]BODIS B, NAGY G, NéMETH P, et al.Active water selective channels in the stomach:investigation of aquaporins after ethanol and capsaicin treatment in rats[J]. J Physiol Paris,2001,95(1-6):271-275.
[6]李益農(nóng),徐肇敏,林三仁,等.消化性潰瘍病的某些流行病學特點——北京地區(qū)22060例胃鏡分析[J].臨床消化病雜志,1989(3):122-124.
[7]成虹,胡伏蓮,袁申元,等.北京地區(qū)消化性潰瘍流行病學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 15(33):3518-3523.
[8]杜廷義,張勇,張云.三葉因子:從實驗室研究到臨床醫(yī)學[J].動物學研究, 2010, 31(1):17-26.
[9]薛翔,聶時南.腸三葉因子對胃腸道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4,27(4):439-443.
[10]徐丹,杭海燕,劉敏,等.消化性潰瘍中醫(yī)證型與證素分布特點的文獻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2,18(7):722-724.
[11]王長洪,陸宇平,陳山泉,等.10 216例胃病患者消化內(nèi)鏡與舌診06-12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02,10(4):284-286.
[12]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消化性潰瘍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2009,深圳)[J].中醫(yī)雜志,2010,51(10):94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