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園教育科研課題《繪本游戲化課程建構的實踐研究》開展,我們于本學期初開展了我們中班年級組的二級子課題方案《繪本游戲化區(qū)域課程的實踐與研究》,通過教學內容的開展,延伸到班級區(qū)域的各項游戲,我們對課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對繪本的多元化利用有了更深的認識,本文以實際的課題活動研究為范例展開,淺談幼兒園繪本與中班區(qū)域游戲的結合。
關鍵詞:中班;繪本;區(qū)域;游戲
繪本作為現(xiàn)今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形式,結合區(qū)域游戲的班級的開展,不僅需要根據(jù)幼兒的能力水平來綜合考慮,還要結合幼兒經(jīng)驗讓繪本在幼兒園區(qū)域游戲中得到延伸。繪本與區(qū)域的有效結合,可以有效的滿足幼兒的閱讀興趣。
一、 “繪本游戲化區(qū)域”的概述
根據(jù)幼兒發(fā)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融合繪本元素,將適合幼兒發(fā)展和主題發(fā)展的繪本故事、情景、人物等,融入到游戲活動中展開,讓孩子在繪本的大背景下,通過各種材料的配合,有效運用多種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游戲活動,又能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對繪本加深了解,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 繪本與區(qū)域的結合
考慮到孩子之間普遍存在著一定的能力差異,我們會將同一種區(qū)域游戲以不同的難度展開,照顧到不同能力的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區(qū)域活動中體驗成功感,各方面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 繪本《花格子大象艾瑪》
活動一:裝扮艾瑪
游戲材料:艾瑪圖片、教師黏貼范例、無格子的艾瑪輪廓圖、有格子的艾瑪輪廓圖、白紙、長條狀彩紙、膠水、蠟筆、記號筆。
游戲玩法:1. 幼兒根據(jù)艾瑪圖片,依據(jù)自己的能力或者老師的建議選擇材料,能力較差的孩子可選擇有格子的艾瑪輪廓圖進行涂色活動;能力稍強的孩子可選擇無格子的艾瑪輪廓圖,利用記號筆繪畫格子再進行涂色活動;能力較強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孩子,可選擇白紙,通過繪畫大象輪廓、繪畫格子、涂色等,完整地進行裝扮艾瑪?shù)幕顒印?/p>
2. 幼兒根據(jù)艾瑪?shù)姆独?,自由選擇選擇有格子或者無格子的艾瑪輪廓圖,利用長條狀的彩紙,撕貼方形格子進行裝飾活動。能力強的孩子可選擇白紙先繪畫后撕貼。
活動二:繪本閱讀
游戲材料:繪本圖書、《花格子大象艾瑪》分頁圖、艾瑪角色人物指偶、艾瑪角色人物頭飾、簡單故事場景圖。
游戲玩法:1. 幼兒可選擇獨自或者與同伴分享閱讀繪本《花格子大象艾瑪》。2. 在對故事內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可利用故事分頁圖,通過將分頁圖先按故事內容排序再進行閱讀、講述。3. 能力較強的孩子可選擇艾瑪角色人物指偶、艾瑪角色人物頭飾、簡單故事場景圖等材料,嘗試表演故事內容。
(二) 繪本《會滾的汽車》
活動一:建馬路
游戲材料:立體繪本角色、樹木半成品材料、塑料積木、木質積木、萬通板、紅綠燈、薯片罐、奶粉罐等搭建材料。
游戲玩法:引導幼兒利用各種材料,嘗試搭建城市道路,并利用各種材料進行裝飾,完成后,利用各種繪本角色形象,在搭建的城市道路中通行,嘗試創(chuàng)出新的故事內容。
活動二:連連看
游戲材料:繪本角色圓形卡片,格子棋盤。
游戲玩法:引導幼兒在格子棋盤的格子里,無序地放入各種繪本角色的圓形卡片,兩兩合作,進行連連看游戲。
活動三:制作繪本角色
游戲材料:紙盤、皺紋紙、即時貼、玉米粒、雪糕棒、塑封紙、雙面膠、膠水、剪刀等。
游戲玩法:1. 引導幼兒利用各種材料,以剪、撕等方式,在紙盤上進行黏貼,制作繪本中的形象。2. 引導幼兒利用塑封紙卷成圓桶狀,用雙面膠進行固定,隨后利用雪糕棒平行黏貼在桶裝塑封紙外,隨后利用玉米粒黏貼五官,制作繪本中大木桶的形象。
從實例中可以看出,在繪本投放至區(qū)域游戲的過程中,可選擇繪本中的情節(jié)、角色、場景等任何一個要素進行展開,既讓繪本融入?yún)^(qū)域,也讓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對繪本中的不同要素進行拓展、創(chuàng)編游戲等等。
三、 如何做好繪本游戲化區(qū)域
1. 選擇適宜的繪本,解析繪本的要素
我們需要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fā)展需要、情感發(fā)展等,選擇一系列適合中班幼兒閱讀的繪本。在選擇的過程中,我們還應做到準確地分析繪本內容,在提取繪本要素結合區(qū)域拓展游戲時,能夠準確地找出繪本本身所隱藏的游戲環(huán)節(jié)。通過將“繪本”和“區(qū)域”作為兩條并進的線索,挖掘其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多類型的區(qū)域活動。
2. 由區(qū)域展開繪本,由繪本延伸區(qū)域
我們在班級中,著重開辟繪本閱讀區(qū),為幼兒提供大量的繪本。在區(qū)域游戲時間,幼兒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性的閱讀。教師在區(qū)域游戲中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興趣點,并且針對幼兒感興趣的繪本展開集體的繪本閱讀活動,以教學活動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3. 投放多樣的材料,把握繪本的要素
在投放繪本區(qū)域材料時,不僅要充分利用各種材料,同時也要充分利用繪本中的人物和場景,把握繪本中的多方面要素。
4. 融入適時適宜的教師區(qū)域指導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指導者、引導者。”在幼兒區(qū)域游戲的開展過程中,作為老師要不斷關注幼兒在區(qū)域游戲中對繪本認知的進度,游戲的拓展情況,以幼兒“合作伙伴”的身份了解不同幼兒的能力狀況,并根據(jù)幼兒能力不斷發(fā)展和提升,適時地加入新的繪本材料至不同的游戲區(qū)。教師只有真正走進幼兒的世界,才能發(fā)現(xiàn)幼兒的認知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彭懿.圖畫書:閱讀與經(jīng)典[M].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7.
[2](日)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
[3]解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5]蘇霍姆林斯基選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6]課程游戲化:只為更貼近兒童心靈[N].中國教育報,2015.6.28.
作者簡介:
蘇成誠,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陸家中心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