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品 張發(fā)展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眾對食品的質量要求也隨之上升。而小麥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之一,其質量自然也受到了大眾的關注。長期以來,雖然我國在對小麥的生產技術上不斷地進行研究創(chuàng)新,但與水稻等高產物的生產技術相比,還是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將對小麥的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希望對其未來發(fā)展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麥;栽培技術;高產
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大眾對于糧食的需求量也隨之提升。但一味地開墾土地,擴大種植面積已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所以必須要從生產技術入手,進行研究分析,以此獲得在保證小麥質量的同時還能使其高產的技術。
一、栽培高產小麥應遵循的原則
想要栽培出優(yōu)質且高產的小麥,首先應該遵循的就是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研發(fā)高產小麥的栽培技術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研發(fā)人員必須要借助科學技術的力量。所以,必須將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貫穿在這一過程中,并將其與建設綠色環(huán)境的任務相結合,合理使用大自然所給予的資源,從而進行綜合性發(fā)展。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建設綠色現代環(huán)境的任務與農業(yè)生產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所以,也可以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采用合理科學的生產技術,增加小麥的產量。其次,還應該遵循的就是優(yōu)質與高產結合的原則。然而現在我國大部分小麥種植人員都過分重視小麥的高產,忽略了質量。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食物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在進行小麥栽培時,應該注意優(yōu)質與高產相結合,在保證小麥質量的前提下,再進行高產,從而保證食品的安全性。
二、栽培高產小麥的技術要點
1.土地的選擇以及整治
在選擇種植小麥的土地時,最好選擇土質松軟,土壤肥沃的平川地,并且應該避免選擇洼地或者容易積水的土地。并且小麥喜溫怕干,所以所選擇土地的周圍環(huán)境不易過度干燥且溫度不易過高。在選擇好適合耕種的土地后,還應該對其進行重新整治,因為該片土地在種植小麥之前很有可能還種植過其他農作物,所以為了防止地下還存有其他作物的根莖、害蟲的殘體以及殘留的化肥農藥等有害物質,必須對其進行翻新處理。并且,翻新土地也能適當地增加土壤的含氧量,對日后小麥的生長有積極作用。
2.麥種的選擇以及處理
想要實現小麥的優(yōu)質與高產,首先應該選擇優(yōu)質的小麥麥種。在選擇時,應該考慮種植環(huán)境的氣候以及土質,結合客觀條件,選用品種優(yōu)良、抗旱性強、生產能力強的麥種進行播種。其次,還應該對已選好的種子進行處理,通常來說使用藥劑是最為實用的處理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種子經過藥物噴灑后,切記不能立即埋種,而是應該將其晾放12小時,確定藥物已經被充分吸收后,再進行下種。
3.播種時間以及密度選擇
實現小麥高產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選擇播種時間。合適的播種時間對小麥是否優(yōu)質高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最適合河南省農耕人員播種小麥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初期,因為此時溫度適宜,空氣濕度適中,適合小麥生長。同時,在進行播種前,應對麥種進行檢測,查看其發(fā)芽數量,計算播種密度,保證生長時不會因為過度稠密而導致土地含氧量過度稀缺,從而致使小麥死亡。
4.合理施肥以及除草劑
首先,肥料的合理使用,也是實現小麥優(yōu)質高產的一個重要條件。所謂合理使用就是應該注意化肥使用的含量,不宜過多或過少,應該根據小麥的發(fā)芽數量以及生長情況進行配比。同時,小麥所使用的肥料分為有機肥和無機肥兩種。通常在土地翻新完畢后就噴施有機肥,因為翻新后的土地能更充分地吸收肥料中的營養(yǎng),增加其自身的有機含量;而無機肥通常是在小麥生長期間進行噴施的,同時栽培人員一定要注意噴灑的含量,盡量使用多次少量的方法,這樣可以保證小麥不會因為吸收營養(yǎng)過多而死亡。除此之外,適當噴灑動物糞便所發(fā)酵而成的腐肥也可以促進小麥的高產。
其次,在小麥的栽培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雜草瘋長的情況。該種情況對小麥的生長十分不利,因為雜草會吸收肥料的部分營養(yǎng),導致小麥所受營養(yǎng)不足,從而無法實現優(yōu)質高產。但是,若使用人力進行清除,不僅耗費時間,還無法做到徹底處理,所以,針對這種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使用除草劑。但在選擇除草劑時也應該仔細。因為除草劑分為兩大類,一種針對單子葉植物,另一種針對雙子葉植物。小麥屬于單子葉植物,所以可使用的除草劑是麥草靈。并且該種藥劑不僅能快速清除雜草,還能有效防治害蟲。
5.小麥的預防凍害
一般來說,年后春分時節(jié)是小麥返青的最佳時段,但河南屬于中原地區(qū),此時會有寒潮入侵的情況發(fā)生,地表溫度迅速降低,使小麥受到霜凍侵害。所以,種植人員應該提早采取防凍措施,保證麥苗的健康。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在小麥生長初期噴灑無機肥,使其增加抗寒能力,或者增施適量的農家肥,加快小麥生長周期,使其提早成熟,盡量將凍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6.小麥的及時收割以及儲存
實現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最后一步就是在適當時期對小麥進行收割。過早或過晚收割都會影響小麥的質量和產量。過早收割,小麥還未發(fā)育成熟,顆粒不飽滿,影響其質量;過晚收割,會造成小麥由于過度成熟而發(fā)生落粒情況,嚴重影響其高產。所以,最適宜收割的時節(jié)是播種次年的5月下旬。此時雨水較少,小麥不會發(fā)生淋溶情況。
最后對于收割完的小麥應該進行合理儲存,儲存環(huán)境不易過度潮濕,周圍空氣干燥且可以使小麥含水量維持在20%左右的環(huán)境最為適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麥的高產不僅能夠保證我國人民群眾的基本生存,還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現代化城市的建設,所以推行其高產栽培技術是我國刻不容緩的任務。同時,耕種人員也應該遵守小麥的生長規(guī)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進行科學耕種,合理栽培,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小麥質量的同時實現其高產的任務。
參考文獻:
[1]袁立明. 高產小麥栽培技術要點探討[J]. 新農業(yè),2016,(05):14-15.
[2]李旭蘭. 淺談高產小麥栽培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4,(14):150-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