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映
摘要:針對現今初中英語學習的現狀,本文以培養(yǎng)主動合作共贏自信的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學生為立足點,從理論上闡述了“學習共同體”理念下的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并通過實踐探索出一系列秉承多元、開放,有效的初中英語教學評價策略及要堅持的評價原則,介紹了研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初中英語;教學評價;以評促教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改變課程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提高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功能。因此,新課程教學目標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重知識評估、輕能力考核的評價機制,以及以考試為目的的單一評價形式,強調課堂教學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倡導評價方式的知識性和工具性,體現評價的科學性和人文性。因此,以“學習共同體”的理念為指導,開展高效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研究,不僅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是促進青少年學生“社會化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更是以“學習共同體”的理念為指導,改變低效英語課堂教學現狀、提升學校辦學質效、推動學校英語學科內涵發(fā)展的要求,是時代進步的需要。
二、概念界定
(一)、對“學習共同體”的界定
“學習共同體”(learning community)或譯為“學習社區(qū)”。學校班級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學生)和助學者(教師、專家、輔導者、家長等)共同組成的。以際溝通、交流和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基層學習集體。
(二)、對“英語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界定
基于英語課堂的學習共同體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師生雙方圍繞共同的英語主體內容,通過相互對話、相互協作、相互補充、相互競爭、分享彼此的情感、智慧、體驗與觀念,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個體的成長。它與傳統(tǒng)教學班和教學組織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強調人際心理相容與溝通,在學習中發(fā)揮群體動力作用。
三、“學習共同體”理念下的初中英語評價策略探究
(一)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和建立不同的評價方式
1.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筆者以在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街培新初級中學所任教的兩個教學班七年級(8)班和七年級(9)班為研究對象。兩個班從小學升入初中時是按平均分配的,且兩個班的學生智力、能力、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以及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情況基本相當。
2. 建立學習共同體
(1)確定學習共同體成員
在建立學習共同體前,必須明確組建學習共同體的原則。其一是要明確學習共同體成員共同的學習目標;其二是學習共同體成員要自愿平等合作;其三是學習共同體成員能對共同體成員和其他共同體成員進行客觀評價并能夠接受其他成員的評價意見;其四是學習共同體中的每個成員都要明確自己的任務并與其他成員竭力合作完成任務。特別要向學生強調的是:對該教學組織形式下的所有評價,學生應做到實事求是,不可做出虛假評價。最后,也要和學生說明,學習共同體成員并非固定不變,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流動調整。在學生自行組成學習共同體后,筆者再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進行微調,以便今后在學習共同體基礎上進行的評價活動能得以順利進行。在實施該評價體系的班級,筆者也將學生的座位進行了調整,打破了原有的座位順序,將同一學習共同體成員的桌子擺放在一起按以學習共同體為單位圍坐的形式。
(2)明確學習共同體的學習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師在備課時,無論是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都要以此作為學習目標。在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形成性評價體系中,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三維目標為基準來設計學習目標。在評價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的角度出發(fā),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也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各個評價環(huán)節(jié)中的主體性地位。
2.3制定學習共同體的活動原則
首先,學習共同體的活動要全員參與,必須人人有任務,并且要保證活動質量;其次,在學習共同體的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教學活動中,各個成員必須同心協力為完成任務而努力;第三,在活動時,大家雖獨立完成各自的任務,同時要幫助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第四,在進行同伴評價時,必須根據自己學習共同體制定的目標進行客觀真實的評價,不要盲目攀比也不要通過造假而獲得較高的評價。
3. 不同的評價方式的運用
3.1教師評價
教師要防止評價流于形式;認真和學生交流,及時找出改進方法,重新制定改進目標。筆者根據《新課標》和文
獻制定出可操作的多樣評價量表。以上海牛津版七年級上第八單元閱讀課為例:
2.能加強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學會合作,學會分享,學會傾聽,用英語評價,從而提高自我修正能力。
前置作業(yè)
小組通過自學認真閱讀課文繪制一張以 “Seasons”為核心詞的蛛網圖。(書本Reading的練習對你有幫助,你也可以查閱課外書)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與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①小組內分享與討論前置性學習活動任務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spider-maps,and prepare for their
presentation. 通過蛛網圖結構,理清文章脈絡,
討論分工,熟悉評價表,準備展示與評價。
②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中展示。
③全班交流,同學互評。 Each group presents their spider-map and introduces one of the seasons to classmates in their own ways. 學會傾聽,用英語評價,從而提高自我修正能力,體驗用語言做事情,從而感受語言學科的交際功能。endprint
本節(jié)課為閱讀課。師生一起討論并制定該評價標準,學生展示后,教師當場點評并及時記錄在評價表上。分值可謂10分制,8分可計優(yōu)秀,7分以上為良好,6分為合格5分以下需要繼續(xù)努力。根據學習共同體的展示從參與情況,分工合作,互動,傾聽質疑等方面對6個小組進行評價并打分。
3.2學生自評和互評
在“學習共同體“理念下的初中英語學習中,學生自我評價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評和他評。其中小組自評能促進小組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小組自評可以包括總結成員的優(yōu)秀之處,找出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下一次小組合作確定目標等。教師是評價的主體;學生也是評價的主體。這樣體現了民主、和諧關系;通過自己評價,評價興趣越濃,學習興趣越濃;在動態(tài)評價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既要改進自己;也要及時肯定自己。通過不斷反思,逐漸形成一種約束力。通過相互評價提高認識,取長補短。在實驗中,筆者針對學生特點設計了根據不同課型進行自評和互評表,下列是學生單元學習情況的自評表格。
以上單元評價表既有定性評價,也有定量評價;二者都在單元測試后啟用。學生的自我評價,能使他們按既定的目標和標準,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檢測,作出正確的評價,是學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劑。自我評價,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通過評價進行自我調整,自我完善,從而提高學生做人的品質。在學習共同體下的英語活動中,學生對自身參與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獨立尋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務的活動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表達能力等)、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等方面進行價值判斷。無論采用怎樣的評價方式,都要以促進個體發(fā)展為重要原則,要以促進心理素質全面、健康發(fā)展為宗旨。
同時運用同伴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組內互評。為使學生在對同伴評價時有據可評,有話可說,同時又培養(yǎng)他們對人、對事物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善于對待他人進步的精神,因此,評價的側重點由評小組成員的合作態(tài)度,再到合作質量,最后到創(chuàng)新,循序漸進設計組內互評表,讓每個學生對組內其他成員的合作態(tài)度、質量、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等作出評價。在小組評價時,對個人合作學習參與度、積極性、獨創(chuàng)性等也要給予恰當的評價,這樣可以在小組內樹立榜樣,激發(fā)組內競爭,調動每位成員參與的積極性,打消個別學生的依賴思想。筆者在實踐的過程中設計了如下的組內評價表:
在注重組內互評的同時,更應注重組際互評,讓學生對合作小組集體做出合理的評價,從中反映學生集體或個人的素質情況。不但評知識掌握,而且評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一方面增強參與合作的意識;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師評學生聽的局面,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通過這種評價,使學生增強集體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并進一步提高其分析能力。評價內容:組內分工明確,合作探究的能力,發(fā)言的積極性和條理性,小組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熱情等等。
4.評價的原則
4.1 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
要堅持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小組間互評相結合的原則。
4.2堅持總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
《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版)繼續(xù)強調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增加評價的維度,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有利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fā)展。
4.3堅持評價內容要多樣化
課堂發(fā)言、小組討論、自主學習、測試成績、作業(yè)情況等方面內容都要有所涉及。
4.4堅持捆綁式評價
無論何種方式的評價,都要注重捆綁式評價。兼顧組內優(yōu)秀生和學差生,提高團隊團結性,讓優(yōu)秀生更加真誠地去幫學差生,從而實現一幫一預期目標。
歷時二年的學習共同體理念下的初中英語以評促教策略研究,我們取得了以下成效:
1.探索出實施共同體學習的多種評價方式,解決合作學習時所產生的紀律問題,促使捆綁評價更加有效,學生在英語學習共同體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和互相約束,在共同體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對集體的責任感。師生關系更融洽了,使教學活動的秩序容易維持,有助于教師發(fā)揮教學積極性,有助于教師控制與協調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
2.“學習共同體”理念下學習共同體理念下的英語教學,在細微的評價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形成了師生互動,師生共贏的新課堂教學,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3.研究了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的評價機制。以評促教,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英文水平。實踐證明,我班學生的詞匯量、聽力、口語、寫作能力強于非實驗班的學生。由于評價改革落到實處,我班學生的詞匯量多于非實驗班的學生上課能聽懂老師的全英講解。他們不僅能用英語在組內交流還你能用英語評價并給出建議。下面是上海版牛津英語七年級三次區(qū)大考兩個班的成績對比,兩個班均在同一起跑線上。
四、存在的問題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發(fā)現一些問題。在實施過程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的時候難以做到始終客觀評價;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嚴重干擾。新的評價方式的改革有時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及學校領導的支持。新的評價方式仍需突破難點。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線教師應該較好地運用評價策略,在實踐中不斷轉變評價理念、評價方式,構建完善的評 價體系,拓展評價渠道,形成較為科學合理的評價 機制,從而為英語新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寫,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2]《課程與教師》(佐藤學著,鐘啟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3]《課程改革教師新思維·學習共同體的建構》(吳剛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學習者共同體”的教學設計與研究》(裴新寧 教育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
[5]《邁向課堂學習共同體:內涵、依據與行動策略》夏正江《全球教育展望》08年第11期
[6]《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H.D. Brown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