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芝琴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這段把每一天過得像世界末日一樣的日子,感覺就像一場恍惚的夢,所有的苦和累都已經(jīng)記憶模糊,唯一清晰記得的是完成作品的那天早上,我們五個人肩并肩地走在十一月陽光和煦的校園林蔭道上,頂著大大的黑眼圈,笑得比陽光還燦爛……
你本是課堂的王者,
七月曾說過,“宿舍是一個埋葬青春的地方”。當然,手機也是。每日計劃背誦單詞,一個月下來目標只完成了一半;每天運動三十分鐘,卻總在忙碌的一整天里擠不出時間來;計劃讀的書從圖書館借來擺在床頭也只是個擺設。一段時間下來,卻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事都沒有做成,但又一副忙得不可開交的樣子。這種感受在我們大學生當中普遍存在。
這周六起了個大早,早早地去排隊體測,掐好點吃早飯,準時參加了普通話水平測試,到結束就已經(jīng)11點。本來,打算回宿舍睡個小午覺,不料一覺睡到下午四點,看了看手機,又閉上眼睛,心里默數(shù)著還未開頭做的事,今天必須做的事,明天將要做的事。猛地睜開了雙眼,從睡眼惺忪中掙扎出來。拿起手機翻看著這幾個小時來錯過的信息,心里默默地說“看完這些信息就去圖書館”。于是,朋友圈看完翻知乎,退出淘寶又逛微博。不一會兒,小伙伴驚訝地說外面的霧濃得伸手不見五指,重慶的霧是終于來了。
“小仙女真的是要生長在仙境中咯!”我一把翻身起來,還來不及披一件外套。我們起哄著扎堆站著,只看到對面的山朦朦朧朧的輪廓,再遠一點的山頂上的涼亭已沒入霧中。寒風襲人,我們站在陽臺上顫抖著驚嘆了一番,拍照記錄下這個美妙的時刻,紛紛發(fā)了朋友圈,像是完成了一個重大的事情,又轉頭奔向各自的床。我隨口說了一句“唉!在宿舍好頹廢,又浪費了一下午,項目計劃書還沒有開頭呢……”上床的室友聽完,差點笑岔了氣,笑我話還沒有說完就又鉆進了被窩,拿起了手機刷刷刷地玩兒,吐槽我空有一身的罪惡感。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是開學兩個多月以來第一次擁有完整的周末,好像應該紀念、應該放肆、應該“為所欲為”。因為其他時間不是去社團,就是在工作室的路上。就這樣安慰著自己,理所應當?shù)乩^續(xù)蜷在被窩里。
翻朋友圈的時候,偶然看到一條動態(tài),“大學四年了,什么都沒有學到,青春真是喂了狗了”。頓時愧疚感又涌上心頭,好像說的就是自己。發(fā)動態(tài)的是我選修課上認識的學姐,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和我們一起補修。交談的言語中能看出她對補修這種狀況的無所謂,同時能看出對給自己打零分的老師的不屑。就這一點,看似自己好像沒有頹廢到這種地步,至少做到了不掛科 、不缺勤。考試突擊還能過,平時作業(yè)湊和著做,一學期也就輕輕松松過去了。
可是,這樣留在學校呆在課堂上有何意義呢?
學校的雙選會在即,圖書館大樓前搭滿了各個單位的帳篷,學校到處張貼著海報。那場激烈的競爭看似與我們無關,但我們心里都清楚,下一個亮相舞臺,等待社會的檢驗的就是自己。我們知道前方的路有多遠,我們知道自己的分量有多重,我們知道社會的競爭有多殘酷,但在淺淺的反思后又繼續(xù)迷茫著彷徨著,如一片黃葉墜落,被風拍打著前進。
前兩天班群里通知了“學風建設”之“課堂無手機”的活動。每節(jié)課前5分鐘需要將手機裝入收納袋中,由室長收齊交至班長處,督促同學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知一下來,班級群里叫苦聲連天,有同學說該規(guī)定幼稚無比,不人性化,都是成年人了,想聽的課程自然不會玩手機。也有同學說有收手機的必要,學習是學生的根本,課堂是學習的地方,就不應該有玩手機睡覺等不良風氣的出現(xiàn)。總之各持己見,都有著自己的“態(tài)度”。
我們寢室手機收納的寄語是“你本是課堂的王者,何須只在手機里榮耀”,拿到收納袋的一刻都覺得這句話好極了,紛紛拍照發(fā)了朋友圈,不得不為學校的良苦用心點贊,連寄語都如此霸氣,符合我們的心理現(xiàn)實,真真是戳中了王者榮耀愛好者的心。昨天晚上,其他寢室的同學來我們寢室串門兒,在討論這件事的時候卻有著淡淡的滿足感。
“開學到現(xiàn)在從來都沒有認認真真聽過,前面兩個月在課堂上復習教師資格證、銀行資格證書……反正雜七雜八的資格證書接踵而來,絲毫沒有喘氣的余地,哪里有認真聽課的機會……”
“這兩天交上手機好像有一種莊重的儀式感,主動遞出的那一刻就在暗示自己該上課了?!?/p>
“喜歡的攝影課終于認真聽了一節(jié),還知道了什么叫做井字格拍照法……”
“新聞稿會用倒金字塔了……”
“感覺之前錯過了好多精彩的課堂,才注意到教咱們的外國文學的小老頭可幽默了,講課時聲情并茂,那叫一個博學!他列的書單我得一本本看……”
看來大家重又感受到了課堂的魅力。
責任編輯:方丹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