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要:《宣敘》是美國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唯一一部短篇小說作品,該小說以其敘述視角和敘述結構為特色。目前國內外對《宣敘》小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小說的宣敘調的表現(xiàn)手法或者敘事策略的單一研究,忽略了小說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主人公的成長變化。從敘事學角度出發(fā),以韋恩布思《小說修辭學》中的敘事理論為基礎,分析《宣敘》中敘事視角和敘事結構對成長主題的強化和推動作用。
關鍵詞:成長主題;《宣敘》;敘事視角;敘述結構;不可靠敘述
《宣敘》是托妮·莫里森唯一的一部短篇小說,寫于1983年。該小說通過懷特拉的視角敘述了兩位女主人公懷特拉和羅貝塔從孤兒院相識,然后分離之后的四次見面,每次見面的時間都在向后推移,與此同時女主人公羅貝塔也在不斷成長,不斷變化。見證她變化并講述的人物就是懷特拉,但由于視角和人物觀點的局限,懷特拉的敘述中又有不可靠成分對于情節(jié)的發(fā)展又起著推動的作用。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深受古典文學的影響,其敘述方法和視角靈活,在不同的語境下不同視角和方法的運用會產生不同的讀者共鳴。因此,本文從敘事學角度出發(fā),以韋恩布思《小說修辭學》中的敘事理論為基礎,分析《宣敘》中敘事視角和敘事結構對成長主題的強化和推動作用。
一、敘述時序與成長主題
在西方文學史上,成長主題是一個有著深刻文化內涵的文學主題。以成長為主題的成長小說,主要關注人類在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追尋與成長頓悟,從而體現(xiàn)了某些社會群體價值判斷或者行為的改變。托妮·莫里森的成長小說獨具特色,通過同時對一黑一白皮膚的女主人公在不同時間的相處或者相遇來表現(xiàn)她們價值觀和思想的改變,從而展現(xiàn)新一代白皮膚和黑皮膚年輕人的面貌,呼吁廣大的黑人同胞,不要固執(zhí)守舊,而要不斷改變成長,這樣才能實現(xiàn)黑人的自我價值。在敘事文本的時間研究中,最容易觀察的是時序關系,因為敘事文本中的敘述事件的順序永遠不可能與被敘述時間的順序完全平行,其中必然存在“前”和“后”之間的錯置關系。在研究成長主題的小說中,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對主題的研究是至關重要的,時間的流變體現(xiàn)了人物成長和改變的過程。因此,談及成長主題,必須研究故事敘事時間和故事發(fā)生時間,這兩者可能會不同。
在小說《宣敘》中,故事敘述的時間是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從小時候的友誼和分開然后逐漸敘述分開之后的四次重逢的,雖然沒有明顯的時間說明,但在文中都是有跡可循的。以小說《宣敘》的四次相遇情節(jié)為例,小說先敘述了“我”和羅貝塔在分離之前的狀況:我們成績都得“F”,心中也沒有什么追求,與周圍孤兒院的其他小朋友也不能好好相處,同時遭受著大齡女孩的欺侮;這是最初兩個小女孩的原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和羅貝塔在離開孤兒院后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在描述第一次重逢時,”我“已經是服務員了,而羅貝塔卻是時髦的年輕女郎,即將要去與著名黑人歌星見面,在這時”我“和羅貝塔都發(fā)生了變化,與幼時在孤兒院相比?!蔽摇案杏X羅貝塔涂著口紅和眉毛,比孤兒院里的大齡女孩漂亮,”我“那時已經是詹姆斯的妻子了;之后十二年之后的第二次重逢時,羅貝塔已經嫁給肯尼斯.諾斯;而“我”那時已經嫁給詹姆斯;第三次見面是在游行會上,羅貝塔是游行者之一,為母親和孩子爭取權利,“我“卻勸著羅貝塔放棄,認為與自己的關系不大。第四次”我“兒子高中畢業(yè)那年圣誕節(jié)見面,那時候羅貝塔在餐廳點餐,與成功人士在一起;”我‘在為孩子省錢卻最終下定決心要買個圣誕樹。這四次不同時間的相遇,羅貝塔和特懷拉的境遇都在變化,特別是羅貝塔,她在一步步成長,從當初那個有嬉鬧頑皮的女孩先是變成了時髦女郎,之后變?yōu)槌晒θ耸?,再變成社會權益維護者,再變得更加成成熟和成功。她在一步步成長,而“我”是她她成長的見證者也是講述者。同時“我”白人女孩特懷拉在這個過程中變化很小,幾乎一直都保持著相同的生活,這與黑人女孩羅貝塔相比,更具有諷刺意味:同樣都是成長,都經歷了時間的洗禮,但變化卻不同,這也就延伸到本小說的主題:鼓勵廣大的黑人年輕人要勇于改變,追求黑人自己獨特的文化和自由精神。因此,敘述時序按照時間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步步展開小說的情節(jié),更加能夠展示人物變化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增加讀者的樂趣,凸顯小說主題。
二、敘述視角
敘述視角是指在敘述時觀察故事的角度。對于敘述視角的分類,弗里德曼將其分為八種類型,之后熱奈特在此基礎將其分為三種,也就是“零聚焦”或者“無聚焦”(敘述者>人物);“內聚焦”(敘事者=人物):固定式;轉換式;多重式和外聚焦(敘事者<人物)。申丹教授在三分法基礎上提出了四分法,將視角分為零視角;內視角;第一人稱外視角和第三人稱外視角,在這其中內視角包括第一人稱“我”正在經歷的視角;第一人稱外視角是第一人稱“我”追憶時的視角。小說《宣敘》中,小說在敘述孤兒院的故事時是第一人稱外視角,但小說文本在說道羅貝塔給懷特拉食物時說道“美味的食物總是找錯了人。或許這就是后來我當服務員的原因吧…”,這就表明特懷拉在追憶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我”就是追憶回顧的“我”。從特懷拉第一人稱“我”回顧的視角,一方面使得回憶可信,畢竟是親生經歷人的講述;另外一方面,回憶帶有主觀色彩,而且時間久遠,長達十多年,這就使得一部分事實會不可靠,這也就為貫穿小說關于麥基的爭論鋪墊和留下懸念。讀者一直都會很好奇到底當年麥基發(fā)生了什么故事。但是小說在敘述多年之后的四次重逢時是第一人稱外視角,講述“我”(特懷拉)正在經歷的事情;這使得讀者直接接觸人物心理,與人物交流,感覺更加直觀和明顯。其次,讀者跟隨著時間的變化步步感受羅貝塔的變化,這對展現(xiàn)黑人時代新風貌,鼓勵黑人不斷變化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從外部視角觀察羅貝塔的變化更加直觀和直接,讀者對成長變化的感受更深刻。
如前文所述,小說《宣敘》主要是第一人稱外部視角和內視角的結合,貫穿全文的都是“我”特懷拉所見所聞,一方面讓文本可信,同時由于視角的局限性又讓文章某些地方不是那么可靠。根據申丹教授所說不可靠敘述有兩種,一種是修辭方式,一種是認知建構方式,但因二者的相互排斥性在分析論述時只能選擇一種方式作為依據。在《小說修辭學中》,布思認為衡量不可靠敘述的標準是作品的規(guī)范(norms)。所謂規(guī)范,即作品中事件、人物、文體、語氣、技巧等各種成分體現(xiàn)出來的作品的倫理、信念、情感、藝術等各方面的標準。在布思看來,倘若敘述者的言行與隱含作者的規(guī)范保持一致,那么敘述者就是可靠的,若不一致,則是不可靠的。這種不一致的情況往往出現(xiàn)在第一人稱敘述中。布思聚焦于兩種類型的不可靠敘述,一種涉及故事事實,另一種涉及價值判斷。費倫在兩個方面發(fā)展了布思的思想,第一個方面就是在不可靠敘述類型上,增加了感知軸,使得理論更完備;第二個方面更加注重敘事的過程。本文作者將以修辭方法為依據,也就是認為不可靠敘述造成的原因是敘述者言行與隱含作者的規(guī)范不一致?!缎麛ⅰ分校≌f敘述者在文章開篇對“我們”當時對麥基的描寫具有不可靠性,因為在之后與羅貝塔的見面之時,“我們”一直都在爭論麥基當時究竟怎樣摔倒,我們有沒有踢到她。后面的爭論就使我們對前文的回憶片段產生了質疑,而這也許恰恰是隱含作者想要通過這種自相矛盾之處來反諷提示“我”回憶的不準確和敘述者的不可靠。而且在后三次見面的時候,每次都在談論麥吉當時有沒有摔倒,并且怎么樣摔倒了,“我們”有沒有踢她。但是每次的爭論都是無疾而終的,在小說的結局中羅貝塔說“到底麥吉是怎么回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這些回憶的不斷糾正也就正說明了小說中羅貝塔在思想上的成長變化:從開始的不相信黑人會受到悲慘的待遇,再到一些黑人群體也在欺侮同種族人們,再到同情黑人卻無能為力;羅貝塔這些思想上的變化再結合她所做的事情:捍衛(wèi)母親和孩子的權利,積極爭取屬于自己的合法權利,這一點也強調了文章的主題。
三、總結
本文通過分析小說《宣敘》的正序敘事時序,將時序的安排與成長小說循序漸進的過程聯(lián)系在一起,使讀者直觀體會成長過程中的變化,從而更加震撼讀者心靈,喚起讀者的共鳴。分析小說《宣敘》的第一人稱外視角和內視角這樣的敘事角度,把“我”回憶和“我”正在經歷的視角分開,并與成長的主題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一黑一白不同膚色女孩的成長變化對比,托妮·莫里森獨具匠心的安排讓我們的對黑人年輕一代充滿信心,同時也就鼓勵著黑人群體要努力改變,做出自己的成長變化,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不變和委曲求全。將不可靠敘述與成長主題聯(lián)系在一起,這再次增強了小說鼓勵黑人成長變化的主題。
參考文獻:
[1]Barthes,Roland.“The Death of the Author.”The Rustle of Language.New York:Hill and Wang,1986.Print.
[2]Miller,J.Hillis,Reading Narrative.Oklahoma;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98.Print.
[3]丁琴海.《左傳》敘事視角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02 (2):105-108.
[4]費倫,拉比諾維茨(編).當代敘事理論指南[M].申丹,馬海良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申丹.對敘事視角分類的再認識[J].國外文學,1994 (2):65-74.
[6]申丹.“視角”[J].外國文學,2004,5 (3):52-61.
[7]申丹.“何為不可靠敘述”[J].外國文學評論,2006 (4):133-143.
[8]申丹.敘事學語小說文體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9]譚君強.敘事學導論 從經典敘事學到后經典敘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韋恩·布斯.小說修辭學[M].華明,胡曉蘇,周憲(譯),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