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圣怡??
摘要:教師是連接課程與學生的關鍵紐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涉及了“平民教育”“鄉(xiāng)村教育”“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創(chuàng)造教育”等多個方面?!吧鐣磳W?!薄吧罴唇逃焙汀敖虒W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本篇文章主要從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有關內容入手,對這一教學思想影響下的小學美術教學措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學美術教育;教育措施
基礎階段的美術教育,對學生的人格塑造、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從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的有關內容來看,美術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融合,已經(jīng)成為了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理解美術價值的有效方式。在對美術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內涵進行充分發(fā)揮,可以讓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熱情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相關概述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產(chǎn)生,與“進步教育運動”在美國的興起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以教育家杜威為首的美國教育界進步學派提出了以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的探究式教學方式,1914年陶行知留學美國以后,對學習進步學派所推廣的教育理論體系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在回國以后領用教育實踐活動對這一教育思想進行了總結,進而創(chuàng)建了一種以“知行合一”為原則的教育思想。1923年陶行知與晏陽初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并用其親自編寫的《平民千字課》教材代替了《三字經(jīng)》《百家姓》等舊式識字課本。這就讓他的平面教育思想開始在中國社會中傳播,在此基礎上,陶行知先生又從當時的中國社會發(fā)展情況入手,提出了“鄉(xiāng)村教育”“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二、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小學美術教學措施
(一) 對激勵性語言進行運用
課堂教學語言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一些幽默化的教學語言和啟發(fā)性的教學語言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心態(tài)。為了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真正“叩開學生的心扉”,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在不同年齡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進而在對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進行充分發(fā)揮的基礎上,讓學生對自身的藝術特性進行充分發(fā)揮。在激勵性的語言的運用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寫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生理發(fā)展特點進行充分關注,以便通過一些靈活性的教學方式的運用,對學生的整體素質進行提升?!澳慊卮鸬暮苷_!”“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結果會怎樣?”等語句的運用,就可以對學生回答教師提問的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也可以在對學生的自尊心進行保護的基礎上,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就可以讓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更好地“叩開孩子的心扉”。
(二) 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入手進行課堂教學
在對美術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以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對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動性進行充分發(fā)揮的基礎上,讓教學活動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是教師在教學中所要注意的問題。立足于兒童的生活實際,可以讓學生在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以后,利用自己手中的畫筆來表達一些獨特的思想與情感。“創(chuàng)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美術教學中指導學生觀察現(xiàn)實生活之中的藝術美,可以讓學生的觀察能力有效提升。在對“色彩的強烈對比和柔和對比”這一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對大自然中的圖形進行對比的方式,讓學生去對色彩之間的差別進行了解,進而在讓學生對不同色彩在色相環(huán)中的位置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對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和色彩對生活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解。
(三) 對美術教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進行充分發(fā)揮
創(chuàng)新精神對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為了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培養(yǎng),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嘗試學習的方式獲取更多的學習經(jīng)驗。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技術對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也可以借助其自身的直觀性和可視性,充分滿足對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美術課堂的欣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對這一教學方法進行應用的過程中,也需要對學生對利用藝術技巧展示生活、自然和自我情感的欲望的能力進行提升。例如在與秦始皇陵兵馬俑有關的美術欣賞課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影視資料對兵馬俑的樣式進行展示。在欣賞環(huán)節(jié),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兵馬俑給自己帶來的感受進行探究。也可以讓學生對兵馬俑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特點進行分析。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與合作探究法的綜合運用,可以讓學生對美術鑒賞過程中所要具備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這一教學方式的運用,也可以讓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得到有效提升。
(四) 在充分尊重學生生活感受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拓展創(chuàng)作思路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講解結束以后,往往會通過臨摹的方式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筆者看來,這樣的教學方式可能會對學生的探索能力、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對學生的內在感受進行充分激發(fā),是新時期美術教學中所不可忽視的問題。聯(lián)想是學生的形象思維的主要表現(xiàn)。美術作品既是聯(lián)想的產(chǎn)物,也可以被看作是學生的形象思維的產(chǎn)物。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創(chuàng)造教育”就是對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進行提升的有效方式。在對“灰色與鮮艷色”的有關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采用的繪畫技法訓練、欣賞教學和工藝教學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方式就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有效方式。
根植于兒童日常生活的美術教學方式的應用,是在對美術課堂的創(chuàng)造性與靈動性進行強化的基礎上,讓美術教學“叩開孩子心扉”的有效方式。在充分尊重學生生活感受的基礎上,對美術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可以讓學生在美術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趙婭萍.陶行知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對美術活動的幾點啟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0):102.
[2]周華娟.“像不像”與“想不想”——陶行知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在美術活動中的運用[J].教育科研論壇,2009,(07):55.
作者簡介:
張圣怡,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