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勇,趙廣淵,楊樹坤,張 博,郭宏峰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產事業(yè)部,天津 300459)
海上油田開發(fā)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特點,因此開發(fā)初期一般采用較高采油速度開采油田的優(yōu)勢儲量[1-5]。優(yōu)勢儲量篩選對產量接替、后期井網設計起著關鍵性作用。儲層綜合評價是合理選取評價參數、合理選擇評價方法,對儲層進行全面認識,并指導油田開發(fā)全過程。儲層生產潛力大小受到多個因素制約,且這些因素之間關系比較復雜。在儲層評價的指標體系中,靠單個因素指標對儲層分類不能給予精確評價[6]。為此,筆者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對各參數綜合處理,從而定量評價生產潛力大小。在此基礎上制定出適合該油田的布井策略。
X油田重點開發(fā)館陶和明化鎮(zhèn)兩個油組,縱向上發(fā)育儲量規(guī)模大小不同、具有獨立油水體系的油藏,共計17個。整體儲層物性較好,屬于中孔隙度、中~高滲透率儲集層。該油田目前處于高含水期,急需新的產量接替維持油田穩(wěn)產。本文將結合X油田油藏特征,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評價各油藏生產潛力,篩選優(yōu)勢儲量。
影響油藏生產潛力大小的因素眾多,結合X油田開發(fā)特點及油藏特征,選取滲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含油飽和度、地質儲量作為因素集的參數,各參數數值(見表1)。即:
因素集中每一個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不同,因此要評價每一個因素的權重。建立權重集的方法有多種,選取層次分析法來建立權重[7]。構造判斷矩陣如下:
根據判斷矩陣求得最大特征根λmax及所對應的特征向量W,二者關系如下:
所求特征向量經歸一化,即為各評價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根據式(3)求得:
表1 X油田各油藏因素參數值Tab.1 Parameters of each factor of reservoirs in X oilfield
表2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值Tab.2 The average random consistency RI index
以上得到的權重分配是否合理,還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檢驗使用公式:
式中:CR-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I-判斷矩陣的一般一致性指標,由式(6)給出:
RI-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1~9階的判斷矩陣RI值(見表2)。
代入 n=5,RI=1.12,λmax=5.22,得 CR=0.049 6<0.1,表明判斷矩陣A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統(tǒng)計各油藏因素集中的參數數據,依據其分布大致范圍,確定各等級標準(見表3)。
表 3 中 I、II、III、IV 等級分別對應于生產潛力 I、II、III、IV4個評價等級,即建立了模糊評判的評語集:
圖1 滲透率隸屬度分布函數Fig.1 Membership function of permeability
1.4.1 確定隸屬度函數 隸屬度表征的是每個因素在評語集上的單因素評價值。根據評價指標對生產潛力大小的效應,隸屬度函數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屬于升半梯形分布,指標值越大,生產潛力越接近某大小等級;第二類屬于降半梯形分布,指標值越小,生產潛力越接近某大小等級;第三類屬于梯形分布,指標值在一定范圍內屬于某大小等級,距離該范圍越遠則越偏離此大小等級[8]。根據各評價指標的分級標準和模糊分布類型,建立各評價指標各等級的隸屬度函數。如滲透率I級u1(x)、II級u2(x)、III級u3(x)和IV級u4(x)的分布函數(見圖1)。
1.4.2 模糊關系矩陣計算 根據各評價指標值和隸屬度分布函數計算模糊關系矩陣R,即單一指標評價矩陣。
式中:rij-第i因素對第j評語的隸屬度值。本例中,m=4,n=5。
根據權重向量W和單一指標評價矩陣R,可以求得生產潛力大小綜合評價向量[9-12]:
式中:?表示模糊運算。
例如,A油藏的生產潛力綜合評價值為: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A油藏生產潛力等級為IV級。計算所有油藏的生產潛力綜合評價值(見表4)。
表4 X油田各油藏生產潛力綜合評價Tab.4 Production potenti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servoirs in X oilfield
X油田發(fā)育的油藏在縱向上圈閉面積重合率較大,且平臺目前剩余井槽數目有限,因此布井策略要綜合考慮各油藏生產潛力大小、地質狀況及平臺作業(yè)限制。在該油田已開發(fā)油藏的開發(fā)實踐基礎上,制定以下布井對策。
(1)對于油藏B、O、P、Q這類生產潛力為I級的油藏,采用水平井開發(fā),提高單井產能,延緩底水上升。
(2)對于油藏 C、D、E、M、N 這類生產潛力為 II級的油藏以及生產潛力為III級的油藏L,采用一口定向井,射開油藏上部,避免底水錐進。同時定向井可以起到進一步落實構造的作用。
(3)對于油藏B、O、P、Q這類生產潛力為I級的油藏,可以篩選其中2~3個產能較落實的油藏采用一口棧式二分支井或棧式三分支井開發(fā),在提高單井產能的同時,減少井槽使用數目。
(4)對于生產潛力為IV級的油藏,暫時不考慮動用開發(fā)。
由此形成了“平面上采用水平井開發(fā)I類生產潛力的油藏,縱向上采用定向井開發(fā)II和III類生產潛力的油藏,棧式分支水平井輔助開發(fā)I類生產潛力的油藏”的多井型、立體開發(fā)模式,從而為該油田的進一步滾動開發(fā)、產量接替創(chuàng)造了條件。
根據第二部分布井對策,在開發(fā)X油田縱向油藏時,充分考慮油藏地質特征,優(yōu)先開發(fā)優(yōu)勢儲量,保證了油田高含水期的產量接替。自2016年2月開始,縱向油藏共布置了3口水平井,定向井和棧式二分支井各1口。水平井31H開發(fā)B油藏,水平井32H開發(fā)O油藏,水平井33H開發(fā)P油藏,定向井4HA開發(fā)C、E、M油藏,棧式二分支井28MH開發(fā)P、Q油藏。各井開發(fā)指標(見表5)。5口井生產時間共計39個月,累積產油約15×104m3,開發(fā)效果顯著。新布置的井均取得了較好的開發(fā)效果,采用本文生產潛力方法確定的布井對策針對X油田開發(fā)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1)模糊綜合評判法可以考慮多種因素對儲量優(yōu)劣的影響,定量評價了X油田縱向上各油藏生產潛力大小。
(2)基于油藏生產潛力的大小,針對縱向上規(guī)模不同、獨立油水體系的底水油藏,提出了“平面上采用水平井開發(fā)I類生產潛力的油藏,縱向上采用定向井開發(fā)II和III類生產潛力的油藏,棧式分支水平井輔助開發(fā)I類生產潛力的油藏”的多井型、立體開發(fā)模式,為該類油藏的開發(fā)提供了借鑒。
表5 新布井開發(fā)指標(截止到2017年2月)Tab.5 Production indexes of new wells(up to February,2017)
(3)現場應用表明,提出的布井對策在X油田的后期開發(fā)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縱向油藏開發(fā)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1]蘇崇華.海上低滲透油藏挖潛技術及其應用[J].石油鉆采工藝,2007,29(6):73-76.
[2]鄒信波,魏叢達.海陸過渡相砂巖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成因及分布[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7,14(6):97-99.
[3]曾祥林,梁丹,孫福街.海上低滲透油田開發(fā)特征及開發(fā)技術對策[J].特種油氣藏,2011,18(2):66-68.
[4]張鳳久,羅憲波,劉英憲,等.海上油田叢式井網整體加密調整技術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1,13(5):34-39.
[5]姜偉.海上密集叢式井組再加密調整井網鉆井技術探索與實踐[J].天然氣工業(yè),2011,31(1):69-72.
[6]湯國平,姜漢橋,丁帥偉,等.深水油藏生產潛力評價方法對比研究[J].復雜油氣藏,2013,6(2):46-49.
[7]常建娥,蔣太立.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7,29(1):153-156.
[8]杜慶龍,計秉玉,王元慶,等.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判法確定單層剩余油分布[J].石油學報,2003,24(2):57-60.
[9]付國民,馬力寧,屈信忠.采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判法對剩余油潛力定量評價[J].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04,26(2):38-41.
[10]孫夢茹.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的剩余油分布定量描述[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5,12(2):52-54.
[11]陳月明,陳耀武,雷占祥,等.水驅油田高含水期穩(wěn)產措施宏觀決策方法[J].石油鉆探技術,2007,35(5):1-6.
[12]唐海,李道軒.模糊綜合評判確定油藏水驅開發(fā)潛力[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2,29(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