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縣盤陀中心學校 陳惠貞
在現(xiàn)代化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由于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已經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融入到了教學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績,逐步提升了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了教學結構,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歡迎。
此研究應用是為實驗研究的方式,分別挑選出小學高年級的四個班級,其中兩個班級應用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另兩個班級應用全新的翻轉課堂的授課方式,對兩組實驗的班級進行比較、分析出教學效果中存在的差異。
本實驗選擇了某小學五年級一班和六年級一班為一組,五年級二班和六年級二班為二組,一組應用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二組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五年級為同一個數(shù)學教師,六年級為同一個數(shù)學教師,其中五年級的數(shù)學平均成績?yōu)?5.5分,六年級的平均成績?yōu)?5分,差距并不明顯。五年級的教學內容為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六年級的教學內容為第三單元分數(shù)除法。
首先,在實驗中需控制無關變量,確保二組教學的內容、課時以及課程進度等完全一致。例如:安排統(tǒng)一的課時量,統(tǒng)一的授課時間時長。其次,要將具體授課的形式當作實驗變量,在一組應用傳統(tǒng)的授課形式,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在二組應用翻轉課堂的形式教學,教師提前錄制好微視頻,學生先對知識進行預習等。
本次實驗的時間為一個月,第一周用來制訂詳細的方案,挑選合適的班級等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在后面三周開展詳細的教學活動,并在第四周的最后兩天,對學生進行測試,收集好相關的實驗數(shù)據(jù),為之后的總結工作打好基礎。該項研究所應用的方式為定量和定性相互結合,應用訪問、紙質考試、問卷調查的形式,以便細致了解學生和教師對該項研究的真實感受。
在相關的教學活動完成之后,要對二組班級分別進行詳細的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之后,其結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兩組授課模式滿意度調查表
通過對表一的分析可知,二組學生無論從各個層面,其滿意程度都高于一組??梢?,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全新教學模式的應用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此外,應用全新的授課形式,學生不再被動地學習,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問題等時間的延長,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第三個問題當中能夠反映出,微視頻的形式更受學生的喜愛,超過了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學生認為這樣的教學資源更具針對性,對自己提升數(shù)學的學習效果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作用。在第二個問題中,二組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一組,可能是本次選擇的學習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所以學生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會感覺非常無聊,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此外,在對學生進行訪問的過程中,對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當中的感受有了詳細的了解,學生都感覺與以往的授課方式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對這樣的學習非常感興趣。從總體的角度進行分析,學生非常喜歡全新的授課形式。
在實驗進行之前,對兩組班級進行了測試,在實驗之后又對兩組班級進行了測試,前后兩次的題型難度相同,題型相同。測試的結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前后測試成績對比
通過表二的分析可知,這兩組學生在對單元知識進行學習之前,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水平非常低。在經過系統(tǒng)的學習之后,對知識的認知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二組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其成績的提升明顯高于一組,有力地證明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中,對于翻轉課堂的應用還處于起步的階段。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教學的經驗和方式,并與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進行互補,為學生提供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完善教學結構,提升教學的效果。
[1]易立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高年級教學的實驗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9):35-38.
[2]張中華.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及應用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