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洪文
(忻州市牧草飼料工作站,山西 忻州 034000)
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L.)Trautv.)是異花授粉多年生豆科牧草[1],其蛋白質高[2-3]、適口性好、抗干旱、耐鹽堿、耐瘠薄,在黑鈣土、栗鈣土和中度鹽堿土上均能良好生長,因其能夠固氮,亦能有效的改良土壤[4-8]。是非常適合于北方地區(qū)開發(fā)利用的優(yōu)異豆科牧草資源。在我國多年生栽培草種區(qū)劃中,將扁蓿豆作為內蒙古高原苜蓿、沙打旺、老芒麥和蒙古巖黃芪栽培區(qū)的輔助草種[9]。扁蓿豆種子硬實較多,透水性能差,導致種子發(fā)芽慢,發(fā)芽期長,發(fā)芽不整齊,田間出苗率低,給扁蓿豆種苗的規(guī)模生產帶來一定的困難[10]。扦插是一種較易操作、成本低、易于推廣且能保持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的繁殖技術。但在目前尚無關于扁蓿豆扦插繁殖研究的相關報道,多采用種植方法。本研究通過分析不同因素對扁蓿豆扦插繁殖實驗,旨在為今后扁蓿豆扦插提供參考依據。
實驗于2017年7月選取3年生扁蓿豆枝條,選用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半木質化枝條,分別隨機選取不同基因型3株,標記為1、2、3號。扦插基質是珍珠巖,蛭石混合為1∶3的基質。
將扁蓿豆枝條剪成3~5cm長的插穗,上端留有葉片2片,低端剪成斜切口。扦插基質先經過高溫滅菌然后扦插到加滿基質的花盆中,扦插深度為2cm,扦插密度以葉片之間不重疊為宜,扦插完成后澆透一次水保濕,并覆蓋塑料農膜保濕,膜邊密封。當基質表面變得干燥時,揭開膜邊噴水后密封。每一扦插處理為10株,3次重復。5d后一次性起苗進行發(fā)芽率、生根數(shù),根長的觀察和統(tǒng)計。
1.2.1 不同基因型實驗。將3種不同基因型編號后置于不同花盆中,分別置于日照條件下與培養(yǎng)箱內,頂端包膜處理與頂端不包膜處理。統(tǒng)計其成活率。
1.2.2 包裹頂端實驗。從同種基因型同種扦插枝段部位的枝條中選出一部分的頂端包裹保鮮膜,其余因素相同。測量生根情況。
1.2.3 不同生長環(huán)境實驗。將其余因素相同的植株分為兩組,一組放在常溫光照下生長,另一組放在培養(yǎng)箱內。統(tǒng)計生根率、生根數(shù)量和根系長度。
利用Excel2010處理成活率、平均生根數(shù)和平均根系長度,運用SPSS19.0進行方差分析。
通過觀測3種不同基因型的成活數(shù)以及生根數(shù),得出不同基因型的成活率以及生根率。其中A基因型的扁蓿豆成活率以及生根率最高,為33%和17%。B與C基因型不但生根率較低且生根能力也很差,生根率均為 0(表 1)。
表1 不同基因型扁蓿豆的成活率及生根率
圖1 培養(yǎng)箱內頂端包膜對扁蓿豆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得出,在日照條件下,頂端包膜與不包膜對扁蓿豆扦插成活率(P>0.05)的影響無顯著性差異;而在培養(yǎng)箱內,頂端包膜與不包膜對扁蓿豆扦插的成活率(P<0.05)有顯著性差異。在培養(yǎng)箱內,包膜處理的成活率極顯著高于不包膜處理的成活率。包膜處理的成活率為33%,而不包膜的扦插處理效果最差,成活率僅為5%(圖1)。
在對生長環(huán)境對扁蓿豆扦插成活率數(shù)據分析中,在不包膜的條件下,不同生長環(huán)境對扁蓿豆扦插的成活率(P<0.05)顯著性差異;但在包膜條件下扁蓿豆的扦插成活率(P>0.05)不受環(huán)境影響。在扦插頂端無包膜的條件下,日照下扁蓿豆扦插處理的成活率為37%高于培養(yǎng)箱內扦插處理,成活率僅為10%(圖2)。
圖2 不包膜生長環(huán)境對扁蓿豆扦插的影響
通過對比各條件下,不同因素對扁蓿豆扦插生根率的影響差異均不為顯著 (P>0.05)。但在光照條件下,包膜處理的平均根長以及根數(shù)都遠高于不包膜處理的平均根長及根數(shù)(表2)。分別為根長20.28>16.75(mm),根數(shù) 7>3(根)。
表2 頂端包膜與不包膜根的生長狀況分析
本試驗通過對扁蓿豆無性扦插繁殖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扁蓿豆扦插成活率最主要的因素為基因型,基因的生存能力決定了扦插的成活率。這可能是因為扁蓿豆為異花授粉,導致基因型不同。在扦插頂端不包膜的條件下,分析得出日照比培養(yǎng)箱內的成長率要高。因為扦插生根需要一定的光照條件,尤其是一些帶葉的嫩枝扦插及常綠植物扦插,需要日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質和產生生長素促進生根,對于這些插條,在發(fā)根初期應給予充足的日光[11]。而在培養(yǎng)箱內,頂端包裹對植株的成活率具有顯著的影響。包裹可以鎖住其水分,有效減少切口水分的揮發(fā)。目前對于扁蓿豆扦插生根的機理尚不十分清楚,扦插基質、生長調節(jié)劑等都是影響植物生根的因素。通過分析不同因素對扁蓿豆扦插生根率影響,雖不存在顯著差異。但是,通過傳統(tǒng)數(shù)據分析,表明包裹頂端有利于扦插根的生長與數(shù)量。日照條件下的生根率高于培養(yǎng)箱內的扦插生根率。
本研究表明,基因型是影響扁蓿豆扦插成活率最主要的因素,在頂端不包裹的前提下,日照的環(huán)境下有利于扁蓿豆扦插成活;在培養(yǎng)箱內,頂端包裹有利于植物成活;日照環(huán)境下的頂端包裹有利于扁蓿豆扦插生根。
[1]Small E.Alfalfa and Relatives: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go [M].Ottawa: NRC Research Press,2011.
[2]白玉龍,李英,梁玉珍等.內蒙古赤峰北部五旗主要野生豆科牧草營養(yǎng)價值的研究 [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01,36(2):145-149
[3]郝建輝,石鳳翎.不同扁蓿豆材料抗旱性比較研究[J].中國草地學報,2006,28(3):39-43.
[4]王平,周道瑋,姜世成.半干旱地區(qū)禾-豆混播草地生物固氮作用研究[J].草業(yè)學報,2010,19(6):276-280.
[5]李海賢,石鳳翎,高翠萍.扁蓿豆開花習性及花莢脫落現(xiàn)象的初步研究[J].種子,2006,25(4):11-17.
[6]劉軍,盧萍.紅豆草和扁蓿豆種子種皮結構的比較研究 [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漢文版),2005,34(3):369-371.
[7]李海賢,石鳳翎.我國扁蓿豆種子生產研究現(xiàn)狀及提高產量的途徑[J].草原與草坪,2006,(3):14-16.
[8]趙淑芬,孫啟忠,韓建國,等.科爾沁沙地扁蓿豆生物量研究[J].中國草地學報,2005,27(1):26-30.
[9]黃迎新,周道瑋,岳秀泉等.扁蓿豆研究進展[J].草業(yè)科學, 2007,24(12): 34-39.
[10]王穎,侯宇,李曉宇等.扁蓿豆莢果和種子發(fā)育及硬實發(fā)生的關系[J].草業(yè)學報,2012,21(3):303-307.
[11]張俊紅,魏文革,鄭秀梅等.提高苗木扦插苗成活率的方法[J].現(xiàn)代園藝,201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