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群閆 麗呂慎寶高麗紅
(1臨沂大學農(nóng)林科學學院,山東臨沂 276005;2沂南縣蔬菜發(fā)展局,山東臨沂 276300;3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園藝學院,北京 100193)
沂南縣位于山東省臨沂市的北部,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在12.8~14.0 ℃之間,年降水量900 mm左右,年日照時數(shù)2 383 h(小時)。土壤類型以棕壤土和褐土為主。沂南作為臨沂市的蔬菜栽培大縣,沂南黃瓜、雙堠西瓜、磚埠草莓、茶坡芹菜4種蔬菜均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登記。目前,全縣蔬菜栽培面積4.7萬hm2(70萬畝),其中黃瓜種植面積2.35萬hm2(35萬畝),成為該縣的蔬菜主栽品種。近年來,沂南縣蔬菜發(fā)展局和臨沂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業(yè)科技工作者依據(jù)當?shù)刈匀粭l件特點,通過生產(chǎn)實踐,成功探索出大棚春大白菜—越夏黃瓜—秋萵筍高產(chǎn)高效栽培新模式,實現(xiàn)了塑料大棚的周年生產(chǎn),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F(xiàn)將該栽培模式介紹如下。
春季大白菜于元旦前后播種育苗,2月上旬定植,4月20日前后收獲;越夏黃瓜4月中旬育苗,5月中旬定植,9月中旬拉秧;秋萵筍于白露播種育苗,9月底定植,12月上旬收獲。
大棚高4.3 m,跨度10 m,長度因地而定,一般60~80 m。采用32 mm×2.75 mm的鋼管做骨架,鋼管間距為1 m,南北用5道橫梁連接成一體。頂部覆蓋PO大棚薄膜,全年覆蓋,不用保溫被;6~8月用白色遮陽網(wǎng)遮光降溫;夏季大棚東西兩側(cè)用60目防蟲網(wǎng)隔離,地表至地上0.4 m處用塑料薄膜,0.4~1.5 m處封防蟲網(wǎng),南北兩頭用防蟲網(wǎng)封閉。
3.1 品種選擇 春大白菜宜選擇耐抽薹性強、抗病、商品性好、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早熟品種,如強勢、強春等。
3.2 播種育苗 每667 m2用種量50 g。元旦前后在育苗棚內(nèi)采用32孔穴盤營養(yǎng)土育苗,每穴播種1~2粒,播后及時覆蓋0.5 cm厚的營養(yǎng)土,澆透水,覆膜。7 d(天)左右出齊苗,揭去地膜。苗期溫度白天保持22~25 ℃,夜間15~17 ℃。植株2~3片真葉時定苗,每穴選留1株生長健壯的幼苗。育苗期間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調(diào)節(jié)澆水量和澆水次數(shù),定植前7 d(天)停止?jié)菜?,加大通風量,低溫煉苗。幼苗苗齡35~40 d(天)、4~5片真葉時定植。
3.3 整地定植 定植前結(jié)合整地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 000 kg、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N-P-K為17-17-17,下同)80 kg作底肥。摟平耙細土壤后,做成1.2 m寬的平畦,每畦栽2行,株距35~40 cm,每667 m2定植2 700~3 200株,定植后覆蓋地膜,在每個畦上搭建小拱棚,覆蓋二層膜。
3.4 田間管理 大棚春大白菜的生長期短,整個生長過程中應(yīng)加強肥水供應(yīng),采取“一促到底”的管理方式。定植后5~7 d(天)不通風,注意防寒保溫,夜間溫度保持在13 ℃以上;緩苗后,溫度高于35 ℃或澆水后通風換氣;生長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2~25 ℃,夜間15~18 ℃;夜間外界氣溫高于15 ℃時晝夜通風。生長前期氣溫低、蒸發(fā)量小,一般每隔10~15 d(天)澆1次小水;蓮座期以后隨著氣溫的升高,根據(jù)天氣和土壤情況,每隔8~10 d(天)澆1次水;蓮座期至結(jié)球期,每隔7~8 d(天)澆1次水,保持地面見干見濕。定植后10 d(天)左右,每667 m2隨水沖施尿素5 kg、三元復合肥(N-P-K為17-17-17,下同)5 kg;蓮座期后5~7 d(天)和結(jié)球期每667 m2分別隨水沖施硝酸銨鈣(N≥27%、CaO≥12%)25 kg。3月底停止施肥、澆水。
3.5 病蟲害防治 大棚春大白菜主要病害包括軟腐病和霜霉病。田間發(fā)現(xiàn)軟腐病病株及時拔除并用生石灰原地消毒,再用77%堿式硫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代森銨水劑800倍液噴淋防治,每隔5~7 d(天)噴1次,共噴3次;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3~5 d(天)噴1次,共噴3次。春大白菜整個生育期內(nèi)氣溫較低,基本無蟲害發(fā)生。
3.6 采收 4月20日前后,大白菜葉球達到八成熟時即可采收、上市。
4.1 品種選擇 越夏黃瓜生長期處于高溫多雨季節(jié),應(yīng)選擇耐熱、抗病、高產(chǎn)的品種,最好具備株型緊湊、生長勢強、雌花節(jié)率高、商品性好的特點,如天津德瑞特種業(yè)公司選育的博美038、博新45等。
4.2 育苗
4.2.1 種子處理 溫湯浸種,將種子投入5倍于種子的55~60 ℃熱水中并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室溫時停止攪拌,繼續(xù)浸種6~8 h(小時),撈出后用濕紗布包好,置于28~30 ℃環(huán)境下催芽,5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4.2.2 嫁接育苗 采用插接法嫁接育苗,以白籽南瓜作砧木。黃瓜與南瓜同期播種,黃瓜采用半砂床育苗,南瓜直接播于營養(yǎng)缽中,南瓜子葉展平時為嫁接適期。嫁接后隨即澆水,蓋小拱棚并遮陰,嫁接后的前兩天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100%,以保證黃瓜子葉不萎蔫。
4.2.3 定植前管理 定植前7~10 d(天)加大通風量煉苗,可噴施1次0.2%的尿素溶液,噴施1次5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加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止幼苗帶病帶蟲定植。幼苗苗齡30~35 d(天)、3~4片真葉時定植。越夏黃瓜育苗期間溫度較高,對黃瓜花芽分化會有影響,為增加瓜碼密度,可在幼苗長至兩葉一心和四葉一心時用100 mg·L-1的乙烯利溶液各噴施1次,以增加雌花數(shù)量。噴施時間最好選在晴天16:00,葉片正反兩面均勻噴霧。
4.3 整地施肥 大白菜采收后及時整地,清除田間菜葉、雜草后旋耕,密閉大棚,高溫悶棚10 d(天)左右。定植前5~7 d(天),每667 m2均勻撒施味丹沃能704有機功能肥料〔味丹(越南)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有機質(zhì)≥60%、N+P2O5+K2O≥6%,下同〕400 kg、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80 kg、硼砂1 kg,深翻耙平;做8個平畦,中間6個畦寬1.3 m,東西兩側(cè)的每個畦寬1.1 m。
4.4 定植 于5月中旬定植。由于夏季高溫,在水肥供應(yīng)充足的情況下,黃瓜植株的生長速度比冬季快,且葉片肥大,為保證瓜條油亮、光澤度好,建議適度稀植,每667 m2栽培密度2 600株。每棚共栽植14行,中間寬畦每畦定植2行,株距37~38 cm;兩側(cè)窄畦每畦定植1行,株距25 cm。定植后鋪設(shè)滴灌設(shè)施,安裝施肥罐,不覆蓋地膜。
4.5 田間管理 定植后3~5 d(天)黃瓜新葉開始生長,這時澆1次緩苗水,至根瓜采收前原則上不再澆水,以“控”為主,促使根系下扎,以達到“根深壯秧、花芽大量分化、根瓜坐穩(wěn)”的目的。進入根瓜采收階段加大供水量,視天氣情況每隔5~7 d(天)澆1次水,每次澆水帶肥,每667 m2沖施海法魔瑞豐2號水溶肥(中農(nóng)瑞普生化肥有限公司生產(chǎn),N-P-K為20-20-20+TE,下同)10 kg;進入采收盛期,每隔4~5 d(天)澆1次水。幼苗6~8片真葉時開始爬蔓,應(yīng)及時綁蔓吊秧,摘去側(cè)枝和卷須,植株18~20節(jié)、高1.8 m時及時落蔓,整個生育期內(nèi)不摘心。前期如果發(fā)現(xiàn)黃瓜植株出現(xiàn)節(jié)間長、葉片大而薄等明顯的徒長癥狀,可噴灑助壯素、國光矮豐等進行調(diào)控。7~8月,晴天10:00~15:30覆蓋白色遮陽網(wǎng)(遮光率30%為宜)降低中午棚內(nèi)的光照強度和溫度。夏季高溫酷暑,葉片蒸騰作用強,澆水頻繁,根系呼吸能力減弱,容易出現(xiàn)葉片變黃、干枯以至死棵等現(xiàn)象,可適當沖施能生根的甲殼素、海藻肥,促進毛細根系發(fā)生,同時,葉面噴施阿爾比特(北京華豐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主要含有從植物根系周圍土壤芽孢桿菌和假單胞菌中提取的聚-β-羥基丁酸鹽),提高黃瓜抗高溫的能力。
4.6 病蟲害防治
4.6.1 病害防治 夏季高溫高濕,黃瓜常見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白粉病、灰霉病、枯萎病、細菌性角斑病、病毒病等,應(yīng)定期噴施保護性殺菌劑進行葉面保護。黃瓜霜霉病、疫病等真菌性病害初發(fā)期可用72%霜脲·錳鋅(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2%霜霉威鹽酸鹽(普力克)水劑6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可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灰霉病可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50%異菌脲(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枯萎病可用10%雙效靈水劑400~500倍液或8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細菌性角斑病可用77%氫氧化銅(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可用5%菌毒清水劑200~300倍液噴霧防治。連續(xù)陰雨天可用20%百菌清速克靈復合型煙霧劑或腐霉利煙霧劑交替熏棚。
4.6.2 蟲害防治 夏季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白粉虱等。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1.5%阿維菌素(阿維蟲清)水乳劑1 500倍液等對葉片的正反面噴霧防治;菜青蟲可用苦皮藤素水乳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在溫室內(nèi)懸掛黃板誘殺白粉虱成蟲,或噴施10%烯啶蟲胺水劑3 000~5 000倍液防治白粉虱。
4.7 采收上市 越夏黃瓜生長期內(nèi)氣溫高,瓜條生長快,要早收勤收。一般以隔天采收為宜,盛瓜期可每天摘瓜,以確保瓜條鮮嫩和瓜秧旺盛生長,同時摘除畸形瓜及各種病蟲瓜。
5.1 品種選擇 選擇冬性強、耐寒、耐抽薹的萵筍品種,如永榮3號、紅尖葉1號等。
5.2 育苗 秋萵筍于白露播種育苗,9月底定植。每667 m2用種量30~40 g,需用苗床15 m2。播種前先用冷水浸種5~6 h(小時),種子洗凈后裝入布袋,置于培育箱中,20 ℃低溫條件下催芽2~3 d(天),待7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也可將浸種后的種子吊在水井中,懸于水面以上0.2 m處催芽。播種前先整好苗床,澆透底水,種子拌細土均勻撒播,覆土厚度以剛蓋住種子為宜。苗床覆蓋草簾或遮陽網(wǎng)遮陰降溫,保持苗床冷涼濕潤。幼苗2~3片真葉時間苗,苗間距3~4 cm。前期小水勤澆,后期適當控水,以促進幼苗扎根和壯苗。
5.3 整地施肥 移栽前要深耕細整土壤,做2 m寬的畦。施足底肥,每667 m2施味丹沃能704有機功能肥料240 kg、三元復合肥40 kg。
5.4 定植 當萵筍幼苗苗齡22~25 d(天)、4~5片真葉時選壯苗移栽,栽后立即澆足定植水。定植株距33~35 cm,行距40 cm,每667 m2栽植5 000株。
5.5 田間管理 澆定植水后要蹲苗控水。萵筍長出2個葉環(huán)、心葉與蓮座葉平頭時莖開始膨大,此時由控轉(zhuǎn)促,及時澆水,結(jié)合澆水每667 m2追施尿素4~5 kg提苗;于栽后20 d(天)和35 d(天)左右追第2、3次肥,每次每667 m2隨水沖施海法魔瑞豐2號水溶肥10 kg。封行前中耕除草2~3次。在后期生長過程中,萵筍肉質(zhì)莖膨大基本成型,需控水以防裂莖,隨著氣溫下降,要及時做好防凍工作。
5.6 病蟲害防治 大棚秋延遲萵筍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等,蟲害以蚜蟲為主。霜霉病發(fā)病初期可用64%惡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等噴霧防治;菌核病發(fā)病時可用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8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大棚內(nèi)可懸掛涂上機油的黃色誘蚜板誘殺蚜蟲,或用0.36%苦參堿水劑500倍液等噴霧防治。
5.7 采收 當肉質(zhì)莖充分膨大、植株先端小葉與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為采收適期。大棚秋延遲萵筍栽培后期溫度較低,在肉質(zhì)莖不受凍的前提下,可根據(jù)市場需求適當晚收。
經(jīng)測算,2017年大白菜平均每667 m2產(chǎn)量10 000 kg,市場價格0.8~1.0元·kg-1,每667 m2收入0.8萬~1.0萬元;黃瓜平均每667 m2產(chǎn)量15 000~16 000 kg,平均價格1.2~1.5元·kg-1,收入3.6萬~4.0萬元;萵筍每667 m2產(chǎn)量5 000 kg,平均價格1.8~2.0元·kg-1,每667 m2收入0.9萬~1.0萬元。三茬平均每667 m2收入5.3萬~6.0萬元。每667 m2投入成本:種苗2 000元、農(nóng)藥1 000元、肥料5 000元、薄膜和遮陽網(wǎng)等農(nóng)資2 000元、水電油費600元、雇工等其他費用8 400元,共計19 000 元。除去成本后,每667 m2純收入3.4萬~4.1萬元,經(jīng)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