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梅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昌吉 832200)
普外科醫(yī)療實踐中,傷口護理看似簡單,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視,由于傷口護理不當引起的諸多并發(fā)癥在臨床中也非常多見,傷口常年不愈也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及經(jīng)濟負擔。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發(fā)展,普外科在傷口護理方面的研究也不斷深入,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文主要從傷口評估、新型敷料及新型護理技術等方面對普外科傷口護理新進展進行綜述。
在進行傷口評估時,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①傷口分類。根據(jù)傷口感染情況、愈合階段等,可將傷口分為多種類型,包含縫合傷口、急性感染及滲液較多的傷口、結痂及壞死組織較多的傷口、慢性感染傷口、肉芽組織新鮮及滲液較少的傷口。根據(jù)傷口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敷料、消毒方式、換藥技術及護理方法。如已經(jīng)出現(xiàn)感染化膿的傷口,需給予外科干預將感染壞死細胞及組織先去除,對傷口分泌物進行引流后,選擇合適敷料,并加強傷口敷料的更換,使傷口愈合加速。②傷口標本采集技術。為準確評估傷口,對傷口標本就需要科學的分析,而傷口標本采集質量對分析結果有直接影響,目前吸管吸取、活組織檢查及拭子采集是標本采集的主要方法,不同方法各有優(yōu)缺,需結合傷口具體情況合理選擇。如有大量滲液的傷口,標本采集適合活組織檢查與吸管吸取方式。在標本獲取后進行準確的評估,為護理方式合理選擇提供依據(jù)。
隨著普外科傷口治療理念的轉變,在傷口敷料方面也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傳統(tǒng)棉墊、紗布等敷料透氣性較強,換藥時可能出現(xiàn)機械性損傷,也容易導致傷口脫水,引起傷口感染風險較高。新型敷料的出現(xiàn),確保傷口濕潤的條件下,對多于滲出液可有效進行吸收,并且對微生物隔絕效果好,具有較好的透氣、保溫作用。
現(xiàn)階段,敷料材質中,包含泡沫、薄膜、高滲鹽水、藻酸鹽、陰離子、水凝膠類及交互式敷料等種類,不同材質敷料尤其獨有的特點。泡沫敷料材質具有吸收滲液能力強、彈性好及質量輕等特點,但存在固定不便、抗菌性差、對傷口愈合情況不方便觀察等不;薄膜敷料透氣性、保濕性較好,且便于對傷口愈合情況進行觀察,但在吸收滲液至飽和狀態(tài)時,容易造成膜下集聚滲液,引起感染發(fā)生,因此在感染性及滲出性創(chuàng)面中不適合使用[1];高滲鹽水敷料具有降低組織間隙水腫、抑菌及清創(chuàng)等特點,在傷口護理初期比較適用;藻酸鹽敷料具有較好的保濕、止血作用,尤其對滲液吸收能力較好,在高滲出性慢性傷口及術后止血傷口中比較適用,如潰瘍、壓瘡等傷口,但有異味,且不好固定,其外觀類似與感染切口,因此對切口愈合情況觀察會帶來干擾,在干痂傷口中不適合應用;陰離子敷料具有極強的抗微生物能力,但存在細胞毒性,在感染或嚴重污染的傷口護理中適用;水膠體類敷料可較好的吸收滲出液,并形成凝膠,對傷口保護作用較好,避免了傷口受到機械損傷,水膠體敷料具有黏性強、清創(chuàng)作用好、密閉創(chuàng)面等特點,使用方便簡單,依據(jù)傷口形狀對敷料形狀可任意裁切,在傷口消炎、清潔中應用效果較好[2];水凝膠類敷料具有溫和冷卻的特點,對傷口滲出液能夠連續(xù)吸收,但固定性差、黏性不強、抑菌作用欠缺,皮膚擦傷等傷口護理中比較適用;交互式敷料在創(chuàng)面生理環(huán)境主動調節(jié)方面作用較強,所以在傷口肉芽期、清創(chuàng)期更為適用。
生物膜類敷料是新型敷料材料發(fā)展的主要方向,與理想的敷料更為接近,現(xiàn)階段生物膜類敷料包含人造生物敷料與天然生物敷料兩類。人造生物敷料包含海綿型膠原敷料、膜型膠原生物敷料及復合型膠原敷料三種,天然生物敷料包含同種異體皮、同種同體皮兩類[3]。通常而言,生物膜敷料的應用效果較其它敷料均比較好,但由于在運輸、儲存方面困難多,且生物膜敷料價格較好、來源較少,因此在臨床中尚未普及。
普外科在進行傷口護理中,護理方法有很多,傳統(tǒng)護理方法中,還存在傷口愈合慢、易感染等不足,因此需要對新型護理方法進行研究與應用,目前,在傷口護理中,新型護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傷口局部封閉負壓引流。雖然新型敷料在一些傷口中得到應用,但傷口愈合時間仍然比較長,甚至出現(xiàn)愈合后復發(fā)或長時間不愈合等情況。對于此類頑固性傷口,應用傷口局部封閉負壓引流方法可以有效促進傷口愈合。究其原因,可能與該方法應用中,患者局部組織血液灌注加強,傷口表面組織存在一定的機械應力,促使傷口組織部分毛細血管形成、內皮細胞增殖等,促使肉芽組織加速形成,從而使傷口愈合速度加快。②氧氣療法。由于局部組織缺氧缺血,部分傷口在愈合時速度較慢,基于此對氧氣療法進行應用,使吸入氣中氧氣含量增加,促使患者傷口組織內氧含量提升,加速傷口側支循環(huán)系統(tǒng)構建,對傷口處及附近組織血液循環(huán)進行改善,對于傷口的愈合有較好的修復和促進作用。③患者心理干預。普外科新型護理理念中,不但要對患者機體傷口進行有效的護理,同時還要對患者心理進行干預。部分患者進行敷料更換、傷口清理時,在心理上會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尤其是一些慢性愈合傷口的患者,甚至出現(xiàn)悲觀情緒。不良情緒的出現(xiàn),對患者傷口愈合會帶來不良影響。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對出現(xiàn)負性情緒的原因進行了解,及時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減壓,消除患者負性情緒,讓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面對病癥,促使傷口盡快愈合。
傳統(tǒng)普外科傷口護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最終導致患者傷口愈合不良,甚至引起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隨著醫(yī)學技術及護理理念的發(fā)展,普外科在進行傷口護理中,也應該對新型敷料、新型護理技術不斷引進與學習,才能不斷促使普外科傷口護理質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