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蓓雯,田秋菊
(1.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上海 200025;2.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上海 200025)
問卷調查是護理研究中最常用的資料收集方法,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取決于從問卷中所收集資料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廣義的問卷包括一般問卷(下簡稱問卷)和量表。問卷的范疇比較寬范,是針對某一主題而設定的一系列相關問題的集合;量表是問卷的一種特殊類型,必須在理論/概念框架指導下,經過嚴格標準化程序編制而成。通常一個量表只測量一個心理學概念。因量表的理論依據、整體架構、編制過程、問題的關聯程度、質量評價等都要比問卷更高,本文僅對問卷設計的作用、原則、結構、步驟及注意事項進行描述。
1.1 問卷設計的作用 問卷具有一旦發(fā)放就難以更改的特點,故問卷設計會直接影響調查結果。研究者在實施調查研究前,只有知曉規(guī)范問卷設計的作用,才能設計出符合需求的問卷。規(guī)范的問卷設計其價值主要體現在:①獲得真實的調查資料。問卷設計需考慮調查對象參與調查的積極性、責任感及群體特點,以確保研究者從調查中獲取符合研究目的和需求的真實信息。②獲得可適用的調查資料。問卷內容的設計需符合研究目的和調查主題等,故針對某個特定研究主題進行問卷設計時,需納入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料。③提高問卷的應答率。問卷的應答率除受研究課題的內容、調查對象的文化水平等因素影響外,還受問卷本身質量的影響。問卷應答率是反映調查結果對總體代表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若問卷應答率較低(如<50%),則提示結果對總體的代表性較差[1]。
1.2 問卷設計的原則 ①目的性原則:指問卷內容需與研究目的相符,問卷問題需與調查主題密切相關。故問卷設計時,應始終以調查主題為中心,重點突出,避免設置不相關的問題。②可接受性原則:指問卷內容應易于被調查對象接受。故問卷設計時,需充分考慮調查對象的群體特點(如年齡、文化背景、閱讀能力、生理特點等)。問卷用語應親切、溫和、有禮貌;問卷條目要通俗化,少用專業(yè)術語,忌用生僻、模棱兩可詞語;盡量少設置會引起調查對象歧義、反感或涉及其隱私的問題。③邏輯性原則:指問卷的設計要有整體感和統(tǒng)一性。問卷設計時,問題的設置需有條理性,對彼此之間有互相聯系的問題需集中設置,避免分散、無序的設置;對彼此之間差異性較大的問題需分模塊設置,保證每個“模塊”內的問題密切相關。④明確性原則:指問題的設置要規(guī)范化。設計問卷時,問題需清晰和明確,不宜過于籠統(tǒng)和粗化,一個問題應針對單一論題,便于調查對象應答。⑤非誘導性原則:指設置的問題需保持中立性,不應涉及提示、暗示或主觀臆斷的內容,使調查對象能根據真實信息客觀應答。⑥簡明性原則:指問題的設置要簡明和聚焦,一份調查問卷中問題設置不宜過多,無關和無價值的問題不宜列入,以免導致調查對象因反感而勉強應答、草率應付,甚至拒答。⑦匹配性原則:指問題的設置除需緊密結合調查主題外,還需考慮調查資料應易于統(tǒng)計處理和分析、調查結果具有說服力。
調查問卷主要包括標題、封面信、指導語、問題(包括條目與答案),其中問題是問卷的主體。
2.1 標題 指調查問卷的題目,需言簡意賅,不宜冗長,且目的明確。調查問卷的題目應與問卷內容保持一致。
2.2 封面信 需闡述調查問卷的主辦方(單位或個人)、調查內容、調查對象的納入標準、調查目的及對調查對象權益保護的承諾等。封面信用語需親切,語氣誠懇、有禮貌,并在結尾處真誠地向調查對象致謝。封面信篇幅不宜過長,以200~300字為宜。若采用郵寄問卷的方式,還需在封面信中約定問卷回寄的截止時間。
2.3 指導語 指導語的形式和內容根據問卷的復雜程度、填寫方式的難易程度以及調查對象的文化水平等不同而各異。指導語一般要求簡明易懂,將調查對象視為從未接受過問卷的填寫者。指導語的作用:①解釋或界定調查問卷中核心概念的內涵;②指導問題的回答方法;③限定問題的回答范圍;④指導問卷中不同問題的回答順序。
2.4 問題 問卷是研究者圍繞研究內容所提出的問題(條目)的集合,問題可以依據內容和備選答案的形式不同進行分類。
2.4.1 根據內容分類 可將問題分為背景類、行為類和態(tài)度類3類[2]。①背景類問題:指用來收集調查對象背景相關的信息,如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收入等。②行為類問題:指用來了解調查對象過去發(fā)生或現在進行的某些行為及相關的事件。③態(tài)度類問題:指用來測量調查對象對某一事物的看法、意愿、態(tài)度、情感、認識等。
2.4.2 根據備選答案的形式分類 可將問題分為開放式、封閉式和半封閉式3類。
2.4.2.1 開放式問題 指問卷只設問題,沒有對答案進行預先設定,由被調查者根據各自理解和觀點自由應答,故需要在問題后面留下空白空間,供調查對象撰寫相關信息。開放式問題適用于事先無法確切知道部分答案或完整答案的題目,適合于比較合作、善于表達的調查對象。由于調查對象可自由靈活作答,因此開放式問題能最自然地反映調查對象的不同特征、行為和態(tài)度,故獲取的信息量也較多。但其缺點也較明顯,表現在:①需要調查對象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②需要調查對象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容易產生拒答現象;③所獲信息的統(tǒng)計和分析缺乏規(guī)范化的方法;④會獲取較多與研究目的無關的信息。
2.4.2.2 封閉式問題 是結構性最強的問題,答案預先設定,調查對象可根據實際情況在事先設定的答案中進行選擇。封閉式問題比較快捷有效,尤其在有限的時間內或者對于敏感性問題,封閉式問題較容易獲得答案。封閉式問題根據答案的設置不同又可分為二分制、單選題式、多選題式、編序式、等級式等。封閉式問題答案的多寡視變量的測量層次而定,但應盡可能清晰、窮盡(指所設置的答案包括了所有可能選項,調查對象不可能再用其他的答案來回答問題)、互斥(指選項互不重疊,調查對象能夠快速辨別出適合其特點的選項)。封閉型問題的優(yōu)點為:①調查對象容易應答,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②所獲信息便于統(tǒng)計處理和定量分析;③可避免開放式問題中獲取大量與研究主題不相關信息的缺點。
2.4.2.3 半封閉式問題 研究者在設計問卷時,若希望從調查對象處獲取預設答案中尚未涉及的信息,可設置半封閉式問題,即在提供若干個備選答案的同時,留出部分空白處,供調查對象填寫。
3.1 明確研究目的和主要概念 調研目的是問卷設計的出發(fā)點和中心點,決定著問卷的內容和形式。①問卷設計前,應根據研究目的,結合相關文獻、專家意見、訪談結果確定設計框架,并對擬測量的核心概念進行界定[2]。②明晰概念、變量和指標的關系。概念是對一類事物屬性的反映。變量是指具有一個及以上取值的概念,是概念的數學用語。變量的選擇應具備窮盡性(即每個被調查的現象/情況都可以歸屬于某個取值)和互斥性(即每個被調查現象/情況僅屬于一個取值,而不能同時屬于兩個或兩個以上取值)。指標系研究變量的觀察項目。明晰概念就是需要通過對概念的澄清和界定,確定定義與范疇,并發(fā)展測量工具,將研究所涉及的比較抽象的概念,轉化成能具體觀察和測量的指標,即概念操作化。需注意的是,鑒于廣義與狹義概念的差異性,操作性概念的界定不存在絕對性和唯一性[1]。
3.2 問卷問題的構建 問題由條目與答案兩部分組成。
3.2.1 問題條目的構建 首先圍繞研究目的查閱文獻,判斷是否存在相關的問卷,再根據是否運用成熟的現有問卷分為2種條目構建方式。①修訂已有問卷中的條目。若文獻查找到與研究相關的成熟問卷,可在原作者同意的情況下,修訂該問卷的部分條目,以滿足研究需求。如借鑒的成熟問卷為國外問卷時,還需做文化調試。②自行編制問卷中的條目。根據研究目的,結合已有文獻、專家意見、訪談結果等擬定調查問題及界定問題所包含的維度,然后用數個具體條目反映某個維度的調查內容。為使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和判斷更具說服力,條目設置時應遵循“先寬后窄,先松后緊”原則。即在問卷設計初期,應先擴大相關條目的范圍,根據研究目的盡可能全面羅列相關條目,以盡量覆蓋所測量概念;問卷設計后期再嚴格審查,對條目進行組合、修正和優(yōu)化,僅留下與研究希望測量的概念或獲取信息相關的條目,刪除相關性不好或條目之間有重復的多余條干??傊?,條目的設計應全面、具體,條目內容確定后,再進一步確認條目和答案的類型。
3.2.2 問題答案的構建 問題答案的設置形式與問題的類型相關。常見的問題呈現形式有填空題、是非題、選擇題、排序題和權宜題等。①填空題的答案:常以問題后“留空”的形式呈現,由調查對象根據實際情況在“留空”處填寫相關信息。②二分制題的答案:又稱為是非型答案。答案設置為“是”與“否”或“同意”與“不同意”形式。③選擇題的答案:選擇題??稍O置為單選題和多選題2類。單選題一般提供3~5個備選答案,調查對象僅能選擇一個答案。故答案的設置需要有且只有一個合適選項。多選題式一般提供3~8個答案,調查對象在備選答案中至少選擇一個及以上的答案。該類答案設置需要有一定經驗,要包含所有可能的答案。如果答案設計者不能確定是否已包括所有可能選項,可增設“其他”選項。④排序題的答案:常以排序形式呈現,即調查對象在備選答案中選出相應答案,并按照特定規(guī)則(如重要程度、偏向程度、難易程度等)予以排序。⑤等級評分題的答案:可用文字、數字、線段等表現調查對象對某一事物或事件的程度評定,常用分類數字評分(如1~10評分)或Liker評分(Linker item)表示。⑥權宜題答案:通常設置為有“跳躍”的提示。即研究對象是否需要回答該問題取決于其在其他問題中有否“跳躍”的答案。
3.2.3 問題數目的設置 整個問卷問題總數的設置應視不同情況而定,但需控制問卷的總長度。若問卷過長,調查對象會因出現疲勞、煩躁等不能繼續(xù)客觀準確地回答問題,影響調查質量。在心理學領域,問卷題目數的設置一般要求調查對象在30 min左右能完成作答為宜,最長不超過45 min,兒童問卷一般完成時間不超過 15 min[3]。
3.2.4 問題順序的設置 問卷中問題羅列的先后序列會影響調查對象對問題結果的判斷,原則上應遵循“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熟悉到生疏”的原則外。還應注意:①易引起調查對象感興趣的問題放在前面,易引起其緊張或產生顧慮的問題放在后面。②態(tài)度系涉及個人內心深處的體驗,且自我心理防衛(wèi)是人的本能,當面臨此類問題時,調查對象會掩飾其內心真實感受,甚至不愿意表達相關意見,故在設置問卷時,應將調查行為類的問題放在問卷前面,調查態(tài)度、意見、看法的問題放在問卷后面。③個人背景資料屬于事實性問題,調查對象易于作答,且基線資料的缺失將影響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故若調查內容不涉及比較敏感的問題時,可在問卷開始部分設置背景類問題。
3.3 問卷的質量控制
3.3.1 問卷的專家效度評定 問卷初稿完成后應送專家評估,專家根據研究目的,對問卷條目設置的準確性、合適性和相關性進行評價,最終將條目分為4類:①與主題直接相關的;②與主題間接相關的;③與主題有關,但不重要或已包含在其他條目中的;④與主題不相關的。之后對條目進行處理,保留第1類條目,審查第2類條目,刪除第3和第4類條目。最后再次對條目進行整理歸納,同類條目盡量放在一起提問,提問的形式盡量保持一致。專家評估后,計算該問卷的內容效度,用內容效度指數(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表示[4]。CVI≥0.80表示問卷能達到研究目的要求。
3.3.2 預試驗及問卷修訂 在問卷完成后,擬邀請10~20名調查對象進行小樣本預試驗。通過預試驗發(fā)現問卷中存在的語義表達不清晰、易導致調查對象不理解或誤解的內容;增補封閉式問題中答案不夠詳盡的選項。
3.4 確定問卷的數據收集方法 護理研究中常用的問卷數據收集的方法包括現場問卷法、電話問卷法、網絡問卷法、郵寄或電子問卷法等。根據問卷作答者不同分為自填式問卷和他填式問卷[5]。自填式問卷由調查對象填寫問卷,問卷數據的收集方式可按照問卷傳遞方式不同,分為郵寄問卷調查、送發(fā)問卷調查、報刊問卷調查等;他填式問卷由調查員按照被調查對象反饋的信息填寫問卷,按照調查員與調查對象交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訪問問卷調查和電話問卷調查。
3.5 編制指導語及潤飾文字 每份問卷前應有簡短的指導語,目的是說明問卷調查的目的、內容、填寫方法、填寫問卷大致需要時間。問卷總體要求簡潔、易讀、易懂,盡量避免使用術語。
3.6 問卷排版及打印 完成問卷的構建后,需進行排版。排版時需做到:①版面清晰,條目之間、條目與答案之間、開放式問題的回答部分均需留有足夠空間;②重要的條目通過調整字體大小等方式加以強調;③否定式問題、轉折性或強調性用語等要以“下劃線”“加黑粗體”等形式予以呈現。問卷經小樣本試用和修訂后可付諸打印,打印前需安排好格式、數字、編碼序列等,并詳細檢查;排版印刷前需反復校對內容和格式,最終打印和裝訂問卷。
4.1 重視問卷內容設計的合理性 一份高質量的問卷應保持用語簡潔、清晰、直截了當,避免繁瑣、冗長,盡量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且問題的設計也需遵循以下原則。
4.1.1 問卷條目設計 應簡答、易懂,且考慮周全,以保證信息的全面和準確,避免雙重提問和暗示性提問。
4.1.2 問卷答案設計 除需遵循窮盡性和互斥性原則外,還應注意:①答案的內容應與條目呼應。②答案的特征應根據變量的測量層次設計,即先根據研究目的與需求確認變量的測量層次(變量按測量的層級由低到高可分為定類、定序、定距和定比4個測量層次)[6];再確定答案應具備的特征及形式,原則上應盡量對變量進行高層次的測量。③答案的等級需明確,因不同調查對象對同樣等級答案(如 “經?!?、“有時”、“偶爾”、“從不”)的理解程度各異,故在設計答案時應盡量將等級類答案內涵予以具體化(如“每周5次以上”、“每周3~4次”、“每周1~2次”、“從不”),以便獲取調查對象的真實信息。④需考慮答案選項的排序。因調查對象常存在一定思維定勢,故會因答案選項的排序不合理產生系統(tǒng)誤差。為避免該類誤差,可視情況采用不同方法,若條目的不同答案選項為程度有差異的同類內容時,可通過增加答案選項數以縮小相鄰選項之間差距的方法予以彌補;若條目的不同答案為不具有程度差異的不同內容時,可采用隨機原則對選項排序。⑤答案選項的設置應完整。在設置答案選項時,因受主、客觀研究因素所限,無法窮盡羅列全部內容,故可將答案的最后一個選項設置為“其他”。但若在后續(xù)問卷資料的分析過程中,發(fā)現“其他”類選項所占比例較高時,提示該條目的答案設置存有不合理性。
4.2 對保密性和敏感性問題的處理 問卷設計時遵循隱私保護原則,不設置暴露研究對象身份的問題;對于敏感性問題可通過運用第三人稱表達方式、提供“拒絕回答”或“不知道”等選項來處理。
總之,研究者在自行設計問卷時,應深入了解研究問題和研究對象的特點,遵循問卷設計的原則及參考問卷設計的流程,編制適于研究目的的問卷。一份高質量的問卷,應符合研究目的和內容、適合調查對象,問題少而精,且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