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玲,孫桂娟,劉青峰
(山東青島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神經內科,山東 青島 266000)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對患者具有較大的不良影響,腦卒中后抑郁是此類疾病的常見并發(fā)癥,患者伴發(fā)抑郁癥后,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干預,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將進一步加重,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影響治療及預后效果,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可逆的影響。以往臨床護理中,腦卒中后抑郁癥護理缺乏針對性,護理效果不佳[1]。中醫(yī)對此有著深刻的研究,將腦卒中歸于中風,將抑郁歸于郁證。因此,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開展中醫(yī)護理干預,可對患者抑郁癥發(fā)揮更好的作用?;诖?,本文:選擇2016年2月-2017年2月醫(yī)院收治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104例,研究了中醫(yī)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的影響。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2月醫(yī)院收治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10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52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在41-76歲,平均年齡為(59.8±3.7)歲;觀察組患者52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在42-78歲,平均年齡為(60.3±3.3)歲。納入標準:均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且均確診為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病例選取由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原發(fā)性抑郁癥患者,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合并其它全身慢性疾病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主要有日常護理和觀察,包括肢體和語言鍛煉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yī)護理干預方法護理,①加強基礎護理,對患者基本資料詳細掌握,觀察患者每日恢復情況,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②做好中醫(yī)情志護理,通過談心法、暗示法、疏導法等,疏導患者情志,將患者心里疑慮解除,幫助患者保證氣機和順、情志舒暢。注意營造患者身邊的良好環(huán)境,向患者傳遞正能量,給予更多的鼓勵和關懷。加強健康宣教,讓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加深了解,從而緩解抑郁情緒,建立良好的信心[2]。③采取中醫(yī)穴位按摩,每日為患者進行穴位按摩,取穴太沖穴、膽俞穴、肝俞穴、百會穴等按摩,持續(xù)30min。通過按摩幫助患者調理精氣,疏解肝臟,進而使患者抑郁情緒得到緩解。④采取中醫(yī)食療原則,針對氣滯痰郁患者,多食用蘿卜、梨等食物,使郁氣得到緩解,咳痰等癥狀得到調理。針對肝氣郁結患者,多食用香蕉、柚子等食物,可疏肝、解郁、理氣。針對陰虛火旺患者,多食用黃瓜、梨、生藕等食物,調解肝腎,清熱養(yǎng)陰。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情況,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研究得出數(shù)據(jù)通過SPSS19.0軟件統(tǒng)計處理,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數(shù)(n)或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SD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DS評分為(31.3±2.8)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的(53.6±3.1)分(P<0.05)。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6.15%,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8.85%(P<0.05)。
腦卒中后抑郁癥,是腦卒中患者一種常見的并發(fā)癥,如果不能及時干預,將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更嚴重的損傷,同時影響患者的病情康復。在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常規(guī)護理中,主要是完成日常生活護理,同時遵醫(yī)囑開展生活自理、肢體活動、語言等訓練。這些訓練雖然能夠發(fā)揮一定作用,但會對患者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3]。研究表明,中醫(yī)護理干預能夠對患者情緒有效疏導,通過強化基礎護理、情志護理、穴位按摩、飲食護理等,將中醫(yī)理念融入其中,有效調節(jié)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從而緩解患者抑郁情緒。在護理中應當與患者積極溝通,了解患者內心尊在的問題和疑慮,有針對性的幫助患者解決問題,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通過中醫(yī)穴位按摩受到,幫助患者舒肝理氣、醒腦開竅、安神靜志。配合中醫(yī)飲食干預,針對患者不同證型,提供不同的飲食指導,幫助患者調節(jié)生理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從各實現(xiàn)對抑郁癥的有效干預。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取中醫(yī)護理干預的方法,能夠更好的改善患者抑郁狀況,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患者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