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老頭》是巴爾扎克的著名作品,這部小說深刻地反映當時法國的上流社會崇拜物質(zhì),物欲橫流,金錢至上性,“唯金錢主義”的崇拜。高老頭對女兒無私的愛,到了晚年,卻受到了女兒自私的對待。或許為了彌補女兒失去母愛,而放棄自己的生活,高老頭就犯了一個很大從錯誤,對女兒的欲求予給,或許在女兒的思想中,父親就只有一個作用——給錢,致使他后來凄涼的晚年。
關鍵詞:親情;愛;縱;悲;金錢關系;社會關系
作者簡介:陳亞珍(1995-),女,海南萬寧人,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mào)學院文新學院2014級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2--02
巴爾扎克(1779—1850年),一生都在努力的寫作中度過,之前的經(jīng)商失敗經(jīng)歷,都為他后來的寫作奠定了深厚的社會素材及人生經(jīng)驗,開拓了思維?!度碎g喜劇》作于作者寫作的鼎盛時期,思想的成熟,豐富的社會閱歷,使作者深刻認識到社會人情冷暖,信仰的崩塌,“唯錢主義”,人人都想躋身于上流社會。揭露當時人性在金錢面前的扭曲,為了充當上流社會人士,無所不用其極。
《高老頭》是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中最著名的作品。主人公高老頭是一個投機的商人,妻子的早逝,主人公成為了鰥夫,保留著對妻子的愛,不愿再娶,傾盡自己半生的精力,獨自撫養(yǎng)兩個花一樣的女兒。高老頭自以為高調(diào)疼愛女兒,將來會得到些許的報答,但是臨終的時候只有伏蓋公寓里的人,就連辦葬禮的費用都是一個靠家里資助并且想進去上流社會的窮苦大學生歐也納出的。全書描寫了一個盡心盡力的父親的悲劇,為何寵愛女兒的他,最終的命運如此凄愴。
小說中的場景都是在伏蓋太太的公寓,高老頭從富有的高里奧先生,變成了故事的主人公高老頭,從住公寓里的豪華間到最陰暗便宜的套房,隨著時間的推移,女郎上門拜訪的時間,高老頭越發(fā)貧窮越發(fā)憔悴,從高冷的富商轉變成一個普通平窮的糟老頭,這一切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不禁讓人想深入挖掘,這個人到底發(fā)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1、愛
從一個父親的角度,高老頭是很盡責,妻子早逝,心疼兩個女兒,把一份愛掰成兩份,盡心盡力,沒有續(xù)弦,全身心投入培養(yǎng)兩個女兒。同時他又是很開明的父親,讓她們各自去尋找自己喜歡的男子,大女婿是伯爵,二女婿是銀行家,兩個女婿縱游上流社會的圈子,聽著感覺很不錯,貌似能給女兒一個幸福沒滿的婚姻生活,高老頭把財產(chǎn)幾乎都給了兩個女兒,把房子賣了,住進了女婿家里,以為自己晚年會有依靠,到后來自己搬進了覆蓋太太的公寓。兩個女兒在上流社會的圈子待的很好,每天只需要穿的美美的,聽聽歌劇,跳跳舞,學會了揮霍與放蕩,包養(yǎng)小情人。當沒有足夠的金幣購買禮服時,找高老頭,當情人被抓走,要求拿金子兌換的時候,找高老頭。不得不說,高老頭是個很適合拼的爹,女兒們的要求,總是能得到滿足,高老頭是一個寵女兒寵到無邊際,變賣了所有的家產(chǎn),只愿女兒可以時時探望。
2、縱
愛,原本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一個詞,但是愛過了頭,就成了縱。高老頭愛女兒已經(jīng)達到一種“瘋狂”的境界,他的生活就只有女兒,沒有自己的朋友,沒有社交圈子,沒有任何精神的樂趣,這樣他的全部情感和關注宣泄在女兒身上。整個生活的意義只是為了女兒,像是高老頭的存在不是成為一個平常的父親,而是為了當一臺取款機。這樣的縱容,使得女婿像女兒一樣對待高老頭也只是垂涎于他的財產(chǎn),“她們剛開始結婚的時候對我怎樣的奉承體貼!我才給了她們八十萬,她們和她們的丈夫都不敢怠慢我”,到歐也納去登門找尋時碰到伯爵,伯爵也只是淡漠地說了一句,說是對高老頭沒有什么好感,并且教壞了他的太太,造成了家里的不幸,還把高老頭當成了敵人,這個敵人擾亂了他的安寧,并以此為理由,不怕社會的責備,最后出了個選擇題,太太是要選擇自己的家庭,還是選擇親愛的父親(幾分鐘內(nèi)就可以放她自由)。多么諷刺的選擇題,兩邊都是親情,從當初的體貼到?jīng)Q裂。就像高老頭從最初的富人到一個連醫(yī)生都看不起,藥也吃不起的一個窮苦的老頭(如伏蓋太太稱呼他為高先生,到高老頭)。當歐也納滿懷希望去詢問時:一個在家里因為彼此的情人而爭執(zhí),一個參加舞會回來受了涼,怕害肺病等待著醫(yī)生……兩人都有各自忙碌的原因,沒有空閑的時間去見父親最后一面,甚至覺得,這一刻在她們的心里,父親僅僅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畢竟他父親再也沒有利益或是利用的價值,所以并不值得自己的關注,這樣的女兒是如此的自私與冷漠??筛呃项^這個寵女兒狂魔就應該遭遇如此的境地與度過如此悲慘的晚年生活?或許是貧窮限制了高老頭的想法,又或許高老頭知道自己的女兒想要融入上層社會,就會為了融入這個骯臟的所謂的上流社會,學習到上層社會的荒誕淫亂,會失去人最基本的良知:對親人的關懷和愛,甚至失去了對于對人的感情。又或許高老頭心里期望著女兒能在上流社會混得風生水起,他能從暴發(fā)戶的行列上升為上流圈子的人,卻事與愿違。
3、悲
作為一位父親,傾盡半生的精力培養(yǎng)兩個花一樣的女兒,開明的思想,讓她們自己選擇未來的丈夫;為人父母的心思,想要實現(xiàn)女兒的愿望,讓她們適應上流社會的圈子,給出高昂的陪嫁;為了不那么真心的看望,變賣所有的家產(chǎn)。到最后只不過是個悲劇。女兒從沒想過有義務贍養(yǎng)自己的父親,噓寒問暖或是給予父親應有的愛與溫暖,彌補母親應給予父親的那份愛,或是對于撫養(yǎng)自己長大成人的感恩。嫁入上流豪門的女兒,并沒有改善高老頭的生活。從賣掉房子隨女兒女婿住,到伏蓋公寓住最好的房間,帶著好幾箱的“寶貝”,隨著穿著華麗的女兒的探望,越來越潦倒,只能住進最便宜也是最破爛的房子,以至于大家都在猜測是高老頭“淫心”太重,敗掉自己的家產(chǎn);從剛搬進伏蓋公寓每天油光滿面的土豪氣質(zhì)的高里奧先生,到穿著破舊的衣服,憔悴的臉色。以至于當伏蓋公寓的人知道事情的真相時,幾乎是震驚了。女兒像個吸血鬼一般,肆無忌憚的吸吮著父親的新鮮血液,毫不在意父親的生存狀況。一次次的問候背后,不過是像機器對于某種原料盡情地壓榨,直到榨干得沒有一點利用價值。一段父女之間是情意變成一個單邊的貿(mào)易,這注定是悲哀的,也注定了高老頭的結局會是個悲劇。最后悲憤地喊出:“錢能買到一切,買到女兒?!笔秦毟F限制了高老頭的想象和教育,還是病態(tài)的寵愛女兒,或是高老頭為人處世的原則影響到女兒,而導致高老頭悲劇性的晚年生活。高老頭可悲的背后,引出了究竟父母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懂得世間的感情,親情,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真心比物質(zhì),金錢要更為重要。
4、反思
都說孩子是天使,就像是上天給每個父母最大的禮物,當拆開這個禮物的時候,就肩負著責任和義務。當擁有了孩子,就應該拋棄自己身為人而擁有的一切嗎?沒有朋友,沒有社交的圈子,沒有興趣、情趣,甚至沒有任何的精神樂趣?金錢和親情的關系是很微妙的,當金錢和親情之間有不可描述的關系之后,成長了的子女與年老的父母又該如何相處?又或許,高老頭這個投機的暴發(fā)戶,就不該讓女兒結交上流社會,暴發(fā)戶和貴族上流社會相差的不僅僅是錢,而是一種思想,這種思想是金錢所控制,沒有所謂的愛情與親情,有的只是人欲橫流,是該可喜高老頭的女兒融入了這個社會。還是該憐憫他想踏足上流社會,并被打倒了呢。人性本善,經(jīng)過社會的熏陶,形成了人的現(xiàn)實世界,社會總是決定著人的精神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的社會活動又反作用于社會。世間人的感情本是最美好的,加入了金錢,物質(zhì),就連是親情也可以是最傷人,成為最惡毒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杜肖楠. “父愛”的悲劇——《高老頭》中關于父愛問題的爭議及再認識[J].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05):54-56.
[2]王婷婷,許鐵漢. 《高老頭》悲劇形象的分析[J]. 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6,15(05):170-171.
[3]朱浩然. “高老頭”的父愛今解[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12):205-206.
[4]張靜. 論《高老頭》中的父愛悲劇及其原因[J]. 文學界(理論版),2012,(11):203-204.
[5]楊笛. 《高老頭》“父愛”悲劇分析[J]. 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03):28-30.
[6]黃秀雯. 一個不能與時俱進者的悲哀——《高老頭》父愛悲劇原因淺析[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09):242.
[7]葉成青. 關于高老頭的“父愛”的再認識[J]. 外國文學研究,1995,(03):87-90.
[8]《高老頭》[M]人民文學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