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娥
摘 要:在課堂教學當中,學生享有著重要的主體地位。因此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始終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讓學生收獲愉快的學習體驗。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都是至關重要的,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本文主要從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多方面論述如何以學生為中心來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字:高中語文;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中心
引言
語文是我國高中教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意義。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對教學的目標設定存在偏差,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自己的教學方向,導致教學時過分在意學生的成績,試圖將所有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的地位則較低,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改之后,現(xiàn)代化教學深入發(fā)展,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在逐漸發(fā)生著變化,學生的地位越來越高,教師開始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地位。許多教師開始嘗試以學生為中心,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更加尊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能力,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同時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好的尊重,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以學生為中心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有顯著的作用。那么我將針對高中語文教學,淺談如何以學生為中心來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興趣越高,學生則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與教師配合默契,對教學知識點的吸收較好;學習興趣較差則會表現(xiàn)出抵觸學習的態(tài)度。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對提高學生學習地位,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學生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因此學生如果不能夠主動參與學習,則很難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學習。就以《我有一個夢想》的教學為例,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演講稿,主要讓學生學習到馬丁路德金解放黑人的崇高夢想,從中收獲啟發(fā)。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絕不僅僅只是讓學生進行理論學習,而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行主動挖掘。于是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tǒng)向?qū)W生播放一段有關馬丁路德金演講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看到這些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來。而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完成文章的教學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模仿練習,加深理解與鞏固,也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樂趣。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全面的學習體驗。
二、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法取得的教學效果非常有限,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思考與感悟。就以《再別康橋》的教學為例,引導學生學習這首詩主要了解徐志摩對康橋的獨特情感。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對這些理論知識只是作簡單講解,讓學生具備必要的知識基礎。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tǒng)加入多元化的教學素材,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康橋的美景當中。并且讓學生思考:“假如你是徐志摩,看到這樣的情境,你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從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思考,深入理解徐志摩當時的所思所感。接著,再讓學生進行情感的探究,讀懂徐志摩在字里行間中流露的依戀情感。通過這樣的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的思考與感悟,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
三、組織多樣的學習活動
學生渴望語文學習是豐富多樣的,因此,教師要不再局限于理論教學,為學生組織多樣的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平臺。就以《雷雨》的教學為例,除了要讓學生了解戲劇的主要元素,收獲其中的理論知識,更要了解雷雨當中所蘊含的內(nèi)涵。對待這些理論知識,教師運用知識框架,讓學生抓住知識的邏輯聯(lián)系進行深入理解。隨后,教師則要求學生進行課本劇的排練,將整個戲劇用表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學生需要對劇本進行深入挖掘,更好地讀懂其中的內(nèi)涵,也深化了理論知識的掌握,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同時讓學生用表演的方式加以呈現(xiàn),提升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促進學生取得全面發(fā)展。通過這樣的方式,組織多樣的學習活動,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取得全面的進步。
四、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語文是一個長遠的過程,絕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收獲有限的知識,更要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適當?shù)匾龑W生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學習和探究能力。就以《滕王閣序》的教學為例,引導學生學習這篇文言文,不僅僅是了解滕王閣的美景,更要知道作者運用借景抒懷的寫作手法,表達了個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針對這樣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以“文言文當中借景抒懷的寫作手法”為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從課內(nèi)出發(fā),探討有哪些文章運用了這樣的寫作手法,能夠具體知道是描寫了怎樣的風景又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感,同時達到了怎樣的表現(xiàn)效果。讓學生加深對這一寫作手法的理解,也為今后的運用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條件,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通過這樣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今后的長遠進步。
結語
總而言之,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教師的第一戰(zhàn)線,構建高效課堂是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提出了科學的理論指導,為教師構建高效課堂創(chuàng)造了極佳的條件。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理解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內(nèi)涵,找到與高中語文教學有機結合的高效教學模式,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凸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黃偉,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與教學設計[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靳彤.語文綜合性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