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發(fā)
手機成癮是一種行為成癮,是指長時間依賴于玩手機,和上網成癮本質一樣,是由于某些原因過度地濫用手機而導致手機使用者出現(xiàn)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應的一種現(xiàn)象。中職學生由于在校空余時間多,使用手機比較頻繁,很多學生逐漸對手機形成了依賴性,這種重復地使用手機而導致慢性或周期性的著迷狀態(tài),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強烈的、持續(xù)的需求感和依賴感的心理和行為。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中職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筆者在本校做了一次翔實的調查。調查的方式有發(fā)放問卷、訪談、座談等,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jù)的整理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手機持有率高達95.3%,其中32.6%的學生用于查閱學習資料;42%的學生對手機產生嚴重依賴,認為“不能沒有手機”; 86.5%的學生認為手機在人際交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調查也表明,中職學生手機消費水平在不斷提升,46%的學生每月消費電話費在48元以上,5.6%的學生每月消費電話費在150元以上。高速上網、視頻通話、手機電視、網絡游戲等手機新用途備受學生青睞。
在調查中筆者了解到,手機因為其輕巧靈活功能強大而深受中職學生的歡迎。比如微信有趣、經濟、方便,恰好迎合了中職學生追求新奇、張揚個性的特點,對于交流欲望強烈而經濟能力有限的中職學生來說,其誘惑力自不待言。同時,隨著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中職學生學習和就業(yè)壓力增大,人際交往圈子狹小,容易感到無聊和苦悶,他們渴望生活多姿多彩,力圖通過交流去認識世界,獲得友誼,以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
一、中職學生手機成癮的危害分析
手機固然便于學生接收各種資訊,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對職業(yè)技能發(fā)展和擇業(yè)觀的形成都具有積極作用,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學生因過度使用和依賴手機而帶來的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嚴重危害身心健康。
1.不良信息危害心理健康
首先,黃色信息滿天飛,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傳的“色情笑話”和“葷段子”,通過手機微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間。眼看著眾多稚嫩的心靈受此污染,已有媒體驚呼“誰來殺微信黃毒”,卻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對策。青少年學生長期接觸黃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種心理上不健康的閱讀快感。其次,微信過多,會使人心理紊亂,如果手機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會使他們不能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懂得尊重別人。再次,過度使用手機,對手機已產生嚴重的依賴,出現(xiàn)了“手機依賴癥”。
2.手機輻射影響身體健康
手機長期的輻射對學生的身體發(fā)育極為不利。事實證明,一些學生每天都將手機帶在身邊,甚至夜晚睡覺的時候,手機也開機放在枕頭邊。手機會產生電磁輻射,手機輻射會對青少年腦部神經造成損害,引起頭痛、記憶力減退和睡眠失調。戴著耳機長時間玩手機游戲也有可能導致耳聾,因聲音達到85分貝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
3.擾亂正常教學秩序
不少中職生在學習過程中時不時關注手機,必然分散了注意力,聽課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課堂上偶爾響起的手機鈴聲或者微信提示音,還會擾亂老師的思路與情緒,影響其他同學的聽課效果與質量,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4.助長校園不良學風
中職階段的學習是教師指導和學生自我操練相結合的技能學習,教學內容有一定難度。如果使用手機得當,就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如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網絡獲取相關學習資料,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比如部分學生對聽課越來越不上心,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愿意思考,因為可以利用手機上網直接獲取作業(yè)答案。這樣,嚴重影響他們專業(yè)知識的獲取和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荒廢學業(yè)。
5.增加父母經濟負擔
調查顯示,學生購買手機的錢都是直接或間接來自于父母,并且每月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話費也需要家長掏腰包。以一年計算,家長花在學生手機上的費用至少要500元。對于經濟條件并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給學生買手機等于是給家長增添了新的負擔。
二、中職學生手機成癮的對策思考
基于以上調查和對中職學生手機成癮的危害的認識,筆者認為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結合教師、學校和家長等幾方面的力量,對中職學生齊抓共管,正確引導,才能達到有效控制中職學生手機成癮的危害,促使中職學生合理科學使用手機的目的。
1.強調教師正確使用手機的示范作用
“正人先正己”,教育要先從教師做起,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yǎng)。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對學生的影響力是不可低估的。關于正確使用手機問題,教師率先垂范,身體力行。課堂上和看晚修時間,教師要關機或靜音,遇電話響不應接聽,寧可等下課再回撥。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尊重,認識到正式場合隨便輕易使用手機是不禮貌的?!凹毠?jié)決定成效,教育講究的就是細節(jié)?!睆男∈伦銎?,從眼前做起,從身邊做起,正確使用手機的良好風氣才能形成。
2.加強中職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
中職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在這個時期的心理、思想的特點,努力幫助學生在社會轉型、信息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辨明是非,引導他們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認識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事情是該做,哪些事情是不該做,等等。面對手機給學生帶來的各種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有清醒的認識,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如什么時候不能開機,什么時候將手機調到振動或者靜音狀態(tài)等等,讓學生學會正確地使用手機。
3.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及課余文化生活
首先,學校應注重建設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例如課堂上教師推進教學改革,教師注重授課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應和規(guī)范使用手機等通訊工具同日而語。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培養(yǎng)學生會學、善學、樂學的品質,提高教學有效性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課堂玩手機的問題。其次,在課后組織校園人文大講堂、社團文化節(jié)、學生科技大賽等活動,精彩紛呈的校園文化可以吸引學生廣泛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參與中不斷感受校園生活,在寓教于樂中強化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道德意識教育。endprint
4.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手機使用制度
學校為實現(xiàn)教學秩序的有序性、教學效果的成效性,可制定相關規(guī)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規(guī)范中職生課堂上手機的使用。例如:每個教室都設置一個手機管理箱,學生課前將手機關機或靜音,送到手機管理箱統(tǒng)一保管,下課或課業(yè)結束后再取回。
由于中職學生的自控力差,加上現(xiàn)在的手機又有上網、聊天、打游戲、看影像等功能,學生是很難抵擋這些誘惑,況且手機又在身邊,怎么會忍到課后再拿出來玩呢。因此,加強監(jiān)督,尤其對那些意志力不強的同學,建立小型互助組,請其他同學幫助監(jiān)督,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適當引導。明確紀律,對于在課堂時間,凡是使用手機的學生不得參加評獎評優(yōu),不得擔任班干部職務等。必要時,由班主任在特定的時間內代為保管。例如:星期日晚自習到校時上交給班主任代為保管,星期五下午放學后再取回。
5.正確處理學生違紀使用手機的問題
有的老師為了避免學生使用手機,將學生的手機予以沒收,更有甚者為了殺一儆百,當眾將手機摔壞,這樣的處理方法往往引起學生的反抗和逆反心理,適得其反。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學生,通常都是意志力薄弱、逆反心理強而且比較狡猾的學生,遇到這樣的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千萬要注意尺寸,不要太強硬,要在不影響課堂進度和紀律的情況下勸其把手機收起來,或者是暫時交由學校學生處保管,課后再單獨找其談心。這樣堅持一段時間,能夠慢慢地幫學生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從而養(yǎng)成理性使用手機的好習慣。
6.有效控制學生使用手機的經濟源頭
要構建科學有效的中職學生手機管理系統(tǒng),離不開學生家長的理解與配合。目前,中職學生擁有的手機基本是家長購買的,產生的話費也都是家長買單。因此,作為學校和老師要通過一些活動讓家長充分認識學生佩帶手機的危害,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家長的態(tài)度往往對學生的認識和學校的管理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家長能提高認識,配合學校在經濟源頭上對學生加以控制,完全可以達到有效引導和教育學生正確使用手機的目的。
客觀地說,校園內禁止使用手機是不現(xiàn)實的。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學生理性地對待手機,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機。此外,中職學生還要重視自我教育,切實提高自己的獨立思考、鑒別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憑堅強的意志去抵制手機文化所帶來的誘惑,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中。endprint